醫學教育思潮

  • 首頁
  • 理事長的話
  • 近期國內外醫學教育活動通知
  • 台灣醫學教育學會活動通告
  • 回憶SARS時台大醫學院醫學生實習之因應─專訪陳定信院士(時任台大醫學院院長)
  • 風行草不偃的臨床醫學教育
  • 醫學生專欄
  • 醫學教育思潮
  • 教師心語

TBL─去目的化的實踐

我們是北醫在課程設計上,由PBL跨進TBL的第一屆學生。從「問題」導向的學習轉為以「團隊」為基石,可以明顯感受到對團隊成員間的合作默契要求更高,由此對問題的探索與延伸也能更加廣博。過去PBL,針對單一主題的討論多分上下兩半。前半僅揭示教案中病人主訴、病情,但對診斷結果按下不表...
閱讀全文

醫學教育制度變革下的解決方案—初階臨床體驗課程

面對在校修業年限由七年縮短至六年,以及今年九月起部分住院醫師納入勞基法的影響之下,勢必壓縮到學習時間,為了減少對醫學生學習上的衝擊,臺北醫學大學目前在醫學教育上的應變措施主要有三個:分別為初階臨床體驗課程、PBL與TBL(臨床前階段的臨床推理模擬訓練)以及發展可信賴專業能力...
閱讀全文

從P到T的距離

從三年級下學期開始,北醫將原本的PBL課程,轉變為TBL課程。這並非一個不痛不癢的改變──事實上,即使都稱為TBL,三下與四上的課程在老師的檢討、學生的建議之下都做了不少調整與更改。以學生身分而言,我們常可聽到各種課堂的老師們提醒「提早為未來做準備」,那麼從PBL到TBL的改變...
閱讀全文

以成果為導向的醫學訓練計畫

過去,教學就是老師把自己畢生知識教給學生,學生努力吸收所有的知識。這樣的教育模式在過去是相當有效率的,因為學生的學習動機相當強烈,只要老師把知識丟出來,學生就會想方設法學會。在這個模式之下,老師的知識越豐富,學生的收穫自然越豐富,所以一個好老師的定義就在於他的博學多聞...
閱讀全文

2014 © 台灣醫學教育學會

發行人:台灣醫學教育學會 理事長:倪衍玄教授 主編:陽明大學醫學院楊盈盈主任委員

編輯委員:中山醫學大學醫學院洪維德委員、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陳維恭委員、成功大學醫學院楊朝鈞委員、長庚大學醫學院歐良修委員、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林彥克委員、馬偕醫學院陳春妃委員、國防醫學院黃國書委員、慈濟大學醫學院朱紹盈委員、輔仁大學醫學院廖俊厚委員、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陳建宇委員、臺灣大學醫學院邱郁淳委員

相關連結  各期電子報  投稿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