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間:2020年2月10日
受訪人:陳定信教授(中研院院士、台大醫學院前院長)
訪問及整理:楊盈盈醫師、王心蕙小姐
回憶SARS時台大醫學院醫學生實習之因應─專訪陳定信院士(時任台大醫學院院長)
SARS背景
2003年3月,一位勤姓商人前往中國巡視廠房後返台,因有咳嗽及發燒情形故入急診治療,揭開了SARS傳染與肆虐的序幕。當時台大醫院曾因收治SARS病患而造成院內感染,因而造成台大醫院首次關閉急診室的情況。
SARS處理過程分享
當時各醫學校院院長曾發函給各校醫學系七年級的Intern,告知因受SARS疫情影響,此段時間可暫時不用至醫院實習。但台大醫學院陳定信院長卻持反對意見,堅持當時在台大實習的醫七Intern仍需完成臨床實作方可取得學分,也因此受到學生家長強烈的反對與抨擊。
抗議的家長投書於報社並與監察委員及立法委員陳情,陳定信院長仍堅持自己的作法不肯退讓,原因有三:
1. 從事醫療工作者不能逃避應負的使命與社會責任。
2. 只要防護工作做的周全,就能隨時保護好自己不受感染。
3. 此為醫師專業素養的一部分。
畢業後醫學教育改革方向
SARS的防疫缺失促使衛生署(現為衛生福利部)對畢業後醫學教育進行檢討改革,故開始有了PGY制度,甚至之後各院的OSCE中心也因此契機而陸續開始規劃建制。
對於武漢肺炎處理的感觀
回到「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的部份,醫學校院的師長當以身教作為啟發醫學生最好的方法;身為第一線的醫療人員,也應隨時做好對抗疫情的準備;一般民眾也不必過度驚慌,若非本身具有慢性病或抵抗力較差之族群,在空曠、空氣流通的環境無須配戴口罩,僅需隨時注意自己的健康與衛生習慣即可。
陳定信院長也很認同前台大醫院李源德院長,寫了一篇《從2020年的「武漢肺炎」想到2003年SARS的慘烈突襲》,是關於當時台灣醫療團隊對抗SARS過程的文章,其內容中有提到『兩軍交戰,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擷取一段於此並鼓勵如想看李院長的全文內容的醫學相關者,可至【蘇怡寧醫師愛碎念臉書】上觀看。
SARS的醫學教育
臺灣從SARS後對醫學教育界的改變是,強調CBME(勝任能力導向醫學教育),CBME強調所有教育訓練,是從社會的需求及整體脈動來規劃相關的課程內容。SARS之後,除了醫學生的學制由七年制改變成六年制、全國公私立醫學校院院長會議訂定出,醫學生畢業前需具備的80項臨床技能之基本能力,而後,經過兩年的時間試辦全國OSCE(醫學臨床技能測驗),再正式將OSCE列入醫師第二階段國考的必要資格之一。此外PGY(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制度,從三個月延伸到六個月,又到了一年制,到現在的二年制。兩年期PGY的訓練,其教育內涵強調所謂的全人醫療、醫法倫、感控、社區訓練等。所以我覺得醫學教育的改變後,是希望醫學生能夠先做足準備;在醫療機構中,大家都覺得醫學生的訓練,穩定紮根的很重要。後來台灣醫學教育學會的成立、全國醫學院的投入,台灣醫學教育學會不再是一個一般學會,而是一個讓大家制定規範的地方,TMAC及台灣醫學教育學會,皆在為整個醫學教育制度在做把關及包含OSCE考場品質管控。
期許
醫學教育是一個終生學習的過程,百年樹人,其推動社會的改造是需要至少十五年以上;而從SARS到現在已經過十七年的時間,看起來整個社會上面指揮的更好,這也是台灣民主社會以及醫學教育更加投入的一個成果。其任何的制度,大家都可以做些正面的交流及分享。以往在過去大家是不敢出來談論的,反倒現在大家是真的出來談論;就像醫學教育的相關活動,大家都很熱絡、團結、投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