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 首頁
  • 理事長的話
  • 近期國內外醫學教育活動通知
  • 台灣醫學教育學會活動通告
  • 特稿
  • 醫學教育課程共創--祺華盃「翻轉醫學教育」創意競賽經驗分享
  • 醫學生專欄
  • 醫學教育思潮
  • 教師心語

藝術與人文在醫學教育的角色 -- 借鏡美國醫學院的經驗

一、藝術與人文在醫學教育中的基本角色:多年來,美國醫學院學會 (AAMC) 致力於闡明未來醫師教育的關鍵基礎,以及醫學教育中,教學能力的提升和教學方法的創新。2009年,美國醫學院學會與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簡稱HHMI)合作,出版第一本醫師教育的...
閱讀全文

Physical Examination中文名稱之我見─「物理學的檢查」簡稱「理學檢查」

前言Physical examination是疾病診斷的核心臨床技巧之一,雖然因為日新月異的各類檢查項目被發展應用而逐漸地被忽視,但在驗證病史詢問所得的初步診斷之正確性有其絕對的重要角色。長久以來中文將其翻譯為理學檢查,由於「理學」兩字是自當醫學生時就開始學習並使用,因此每位醫師都能直覺地說出...
閱讀全文

觸不到的學生:疫情下的溝通教學與挑戰

台灣的COVID-19疫情,從2021年5月起因本土個案人數暴增,進入三級警戒,全國各級學校全面改為線上授課。其中,影響醫學教育甚劇在於課程活動的必要性決定,醫學教育決策者需依教學目標與時程,配合現實情況,判斷教學活動的優先順序,並在課程中定位各種課程之實施必要性,例如不能中斷的(臨床學習) ...
閱讀全文

為下一代的醫學教育「超前部署」-北醫大解剖超音波學課程

超音波相較於其他檢查擁有許多優勢,包括方便性、安全性、即時性。近年來手持式超音波的快速發展,更是降低了此一診斷工具的學習門檻。超音波的使用可以病人為中心,患者不必冒著移動之風險,在床邊即可獲得即時的診斷結果,因此近年來被喻稱為醫師的第三隻眼。然而有別於磁振造影、電腦斷層、X光檢查等...
閱讀全文

2014 © 台灣醫學教育學會

發行人:台灣醫學教育學會 理事長:倪衍玄教授 主編:陽明大學醫學院楊盈盈主任委員 執行編輯:臺灣大學醫學院邱郁淳委員

編輯委員:中山醫學大學醫學院洪維德委員、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陳維恭委員、成功大學醫學院楊朝鈞委員、長庚大學醫學院歐良修委員、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林彥克委員、馬偕醫學院陳春妃委員、國防醫學院黃國書委員、慈濟大學醫學院朱紹盈委員、輔仁大學醫學院廖俊厚委員、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陳建宇委員、臺灣大學醫學院邱郁淳委員

相關連結  各期電子報  投稿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