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醫學院醫學教育暨生醫倫理學科暨研究所
楊志偉醫師、陳慧玲主任
醫學教育課程共創--
祺華盃「翻轉醫學教育」創意競賽經驗分享
受教者即課程設計者:醫學教育課程共創
醫學教育領域的發展一直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程與教學,許多人熟知「病人是學醫最好的老師」,類似但比較少人強調的概念是:「受教者/受訓者/學員是教育者最好的創新發想來源」,學員的需求就是教育者改變的最佳動力與根據;現行的課程與訓練計畫書多以雙向回饋來聽取學員們的心聲與反映,做為課程與訓練調整的方向參考,多注重於於滿意度的調查。近年來,各訓練機構漸漸推廣「住院醫師擔任臨床教師(Residents as Teachers)」的規劃,進一步讓部分的學員能夠從教學者的角度參與課程與訓練的執行,也能從教學的過程中給予教師與訓練計畫建設性的回饋,進而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然而,在課程的設計與開發上,受教者目前多還是扮演被動接受的角色,若要讓受教者更主動積極的參與課程,可以考慮讓他們從教育的接受者轉為兼扮演教育的共同設計者,我們心目中創新的醫學教育,不僅是使用狹義定義的「翻轉教學」於課程設計,而是更加廣義的讓學生對於教學的架構及實行方式,做積極的參與,以期在現行醫學教育改革中,實施醫學教育課程共創的模式。
醫學教育課程共創現況及立論基礎
邀請受教者或學員參與課程設計或執行的醫學教育課程共創模式,其實在世界各國許多機構有實行的成功經驗,例如筆者前往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進修時,就體驗過他們施行的「課程大使學程(Curriculum Ambassador Program)」,從2001年開始每年皆有醫學生與醫學院各課程的負責人共同根據需要改進的課程進行課程改造與共創,至今在20年中已經有超過300人次的醫學生參與,共同設計開發了超過250項課程計畫,除了增進課程品質、並提高學員課程參與度,同時也培育了許多未來的醫學教育人才。 醫學教育課程共創能夠達到促進課程創新、提升課程品質、增進學員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成效等效果是有其立論基礎的,包括:
台大醫學院祺華盃「翻轉醫學教育」創意競賽成果與經驗分享
根據上述的理念與構想,台大醫學院醫學教育暨生醫倫理學科暨研究所在2020年第一次舉辦祺華盃「翻轉醫學教育」創意競賽,由祺華教育基金會協辦,目的在鼓勵學生參與醫學教育並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透過學生的創意、老師的經驗與翻轉教育的創意競賽,進行醫學院的課程共創,促進教學相長。這次的競賽分為初賽與決賽,對象為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大學部各科系學生,成員以二至五人為一隊,每隊需有一位醫學院的指導老師,若為課程的授課教師尤佳。初賽由主辦單位邀請醫學院專家與相關領域專業人士進行評審,以教案計畫書摘要表之創新性、可行性與教學模式等標準進行評比,決定入選決賽之隊伍;決賽則以團隊整體簡報、教材與課程規畫呈現進行綜合評分。
本次競賽參賽的學生團隊皆展現超齡越級的教育專業及令人驚豔的創新創意,共有六組學員團隊進入11月14日舉辦的決賽,決賽評審邀請包括醫學院兩位副院長(牙醫專業、物理治療專業)、醫學系主任(醫學專業)、師範大學副教務長(教育專業)、台灣大學創新設計學院執行長(設計專業)、臨床教師代表(醫學專業)、學員代表(醫學專業)。決賽的六組團隊針對醫學院的各種課程激盪出多元且豐富的火花: 主題「藥理即生理:數位新世代的翻轉教學」的團隊,落實促進基礎、臨床整合,並應用混成式學習及課堂互動式軟體;主題「翻轉吧!醫人!」的團隊,對醫學人文課程現況進行全面性的反思;主題「醫學生自我認識與生涯領航」的團隊,設計透過醫學人文增進醫學生對醫學生涯之認識;主題「生化臨床應用導向翻轉單元課程」的團隊,除了促進基礎、臨床整合外,並落實混成式學習搭配實驗課程的模式;主題「翻轉超音波教學」的團隊,全面採用Resident as Teacher(RAT)與Clerk as Teacher(CAT)的創新模式,是目前已經進行中很受學員歡迎的共創課程;主題「守護國家小幼苗-兒童就醫安全與虐待防治」的團隊,採用體驗學習與同儕學習的模式,並搭配多元的評量回饋機制。
決賽當天除了學員團隊各擅勝場,表現與臨床教育者不惶多讓,學員與教師們也互相啟發,賓主盡歡、收穫滿滿。醫學教育者都應該有個理想:「學生修過課之後融會貫通,可以協助老師設計出更貼近學員需求的課程進行方式,讓教學效果不斷提昇,並改造出學員們更想參與的課程」,在祺華盃翻轉醫學教育競賽決賽的那天,讓老師們都覺得這不是夢想,原來同學除了「被餵食」知識、填寫滿意度與回饋意見之外,對於課程可以有更大的貢獻,甚至超乎老師的想像。我們可以在活動中看到學子們對於各學科學習的心得、期待、與問題剖析,各隊伍選擇課程的多樣性,剛好呈現醫學系課程的基礎、臨床、人文各面向,可以體會到學生重視基礎與臨床、基礎各科目之間的連結(例如生化與疾病、藥理與生理的連結)、體驗學習、知識與技能的融合、醫學人文課程再造、跨年級學習、同儕學習、甚至最難教的兒童安全與兒虐課程都有創意且具體的設計,當天評審們除了為學生的表現感到高興、也對於評選感到挑戰,因為每一隊伍都呈現了絕佳的用心與呈現!六隊的帶隊老師也都到場給予學生最大的支持,並從中獲得更多的回饋建議,做為未來進一步課程執行的參考。
活動結束後大家都意猶未盡,期待能夠持續有這樣的平台讓教育者與受教者進行深切的溝通交流、激盪更多的創意火花;也期待更重要的是讓這些創意想法能夠落地實行,回到教學場域中進行實踐。透過這次的競賽,也開啟了醫學教育課程共創的模式,真正達到教學相長、學以致用、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程改造與設計!
![]() 圖一、賽前評審共識會議 |
![]() 圖二、祈華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致詞 |
![]() 圖三、競賽圓滿成功 |
![]() 圖四、評審與指導老師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