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偕醫學院醫學系六年級
劉凱碩同學
【國際醫療】烏拉山腳下的結晶
常聽醫學三本柱為「臨床、教學、研究」,研究常常是學生的罩門,探不得門路,亦沒有著手方向。有幸在醫聯會研究交換部(SCORE)計畫中脫穎而出,代表馬偕到世界各地觀摩其他國家之醫學教育的研究教學及進行模式。
在抽籤分配名額時,有埃及、巴西、印尼及俄羅斯可以選擇,因著對俄羅斯的好奇心,我在暑假時踏上這寒冷的國度,前往位於歐亞交界的葉卡捷琳堡(Yekaterinburg)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研究交換。
過去對於俄羅斯、蘇聯的認識,似乎都是從好萊塢電影來的:陰暗濕冷的街道、蛋糕店有隱藏的按鈕隨時可發射原子彈、在廣大的冰原中有一間小木屋住著世界上最強的殺手;時不時跳出的俄文網頁,如Sci-hub一看就知道不簡單。但總而言之,都是充滿偏見的刻板印象,不過換個角度來看,其實也在在暗示這國家的強大與獨特:國土浩瀚而人才輩出,具備一定的科技水準。
葉卡捷琳堡是個位在烏拉山山腳下的工業城市,在二戰時被指定生產砲彈跟戰車,較少觀光客駐足,也因此沒什麼人說英文,適合體驗道地的俄式生活,如跟不會英文的國際機場接待人員比手畫腳詢問Wifi帳密、喝比水還便宜的國產啤酒、用最難吃的國產乳酪配硬到不行還隱約發酸的黑麥麵包等等,都是很有趣的經驗。
一開始擔心遇到的人冷默寡言、難以親近,幸好在熟稔之後,我們一起度過了美好卻又複雜的一個月。參加SCORE計畫,理論上要待在固定實驗室,觀摩實驗室規模及各種常規作業,甚至是加入一個團隊,了解主題後並一起操作。然而甫下飛機,就接獲通知要換去跟SCOPE的安排,跟隨皮膚科的臨床學習。雖感錯愕,但也只能接受。不料往後幾天除了皮膚科門診,竟還在一般外科看Whipple operation、到婦產科看剖腹產、在工業博覽會欣賞醫工新產品,雖然有趣,但我滿頭霧水:「我的研究/皮膚科在哪?」而我問到明天行程時,地陪也總苦笑說「我也不清楚,你明天集合的時候就會知道了。」詢問其他同時來交換的學生,大家都遇到一模一樣的問題。我們宛如困在一個效率緩慢的巨獸系統,每個問題都要詢問上級,但上級的回應總是緩慢;每個步驟極為冗長而牽扯各種文書作業;每個環節都散發著曖昧不明的味道,看不透底下暗藏什麼機關。其實在辦理簽證時就有這感覺,當備妥洋洋灑灑十來張資料,來到俄羅斯駐台辦事處,竟然是用一個雙邊開闔的古老鐵抽屜來傳遞。人員雖然親切,但每當遇到問題,總要離身去請教上級,過程冗長而又無法省略。在俄羅斯境內又遇到一樣的待遇,雖然無奈,卻又似曾相識,反而多了幾位受害者同仇敵愾,在無助中多了幾分安定,心想或許這就是社會主義下讓人民合作的秘訣?
在與來自各國的醫學生相處時,發現我們並沒有那麼不同:我們一樣討厭生化、對統計一知半解,但也因知道未來的發展與研究脫不了鉤,所以才參加了這次的交換。雖然我們對沒有進到高級實驗室或操作步驟,多少感到失望,但在各種行程我們見識到俄國對醫學及科學教育的態度:嚴肅而鼓勵。
幾次皮膚科跟診經驗,都由資深教授親自帶領我們觀察一個個病灶,雖然他不會說英文,但需要拿皮膚鏡時,總會對好角度,拿穩讓我們輪流觀察,確保我們有看到關鍵畫面;也要求主治或住院醫師翻譯,邊翻閱圖譜邊對照病人。有時住院醫師並不熟稔此疾病,他就會現場教導,再耐心地等候。雖然俄羅斯人本來就不喜歡笑,但在診間中,他的嚴肅並不會讓人害怕,反而感到信任與受到重視。
在醫院裡,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對同時肉毒桿菌中毒的夫妻。因為未發現罐頭包裝有缺損,而食入大量肉毒桿菌孢子,導致全身肌肉癱瘓,雙雙需要呼吸器維持生命。在幾次的查房後,他們逐步脫離險境,甚至在拔管後跟我們分享這段經歷,從回想起食物的怪味道到逐步不能運動的焦慮。我們觀察身上的疹子以及手、腳肌肉運動的狀況,回想起這只存在在教科書上的劇情,感到十分真實。
我們與實驗最接近的一次,是我們參加了高中科學營的活動。有幾天抽出幾小時與高中生一起進行討論:「改善指甲周圍皮膚狀態的配方」,我們討論常見的指甲疾病、及調查此病灶外觀對病人心理健康造成的影響、統整共同的治療方式及藥物,再一起思考這些藥物可以利用哪些簡單的化學反應合成。擬訂計畫後,我們在化學實驗室內看著他們跑進跑出,嘟噥著一串化學成分的俄文,專注地拿準劑量。經過一連串的化學反應,並經過乳化反應,製成一瓶有模有樣的乳液。雖然實驗只是簡單的合成類固醇,並與維生素混合,不涉及高深的實驗技術,但整個過程中可以發覺,大學端對科學、醫學有興趣的高中生的態度,是相當正向且積極,會善用所有資源,將外來醫學生的知識與本地高中生的興趣結合,鼓勵他們完成自己發現或在意的主題。
也許是因為一開始接觸時俄羅斯人都是用較冷漠的態度應對,給人難以親近的直覺。而經過多次的相處,會發現隱藏在他們冷酷外表下,是一顆熾熱而真誠的心。或許是氣候的關係,讓他們不得不堅毅,可是豪爽而耿直的性情,卻已刻印在他們的血液裡。他們以真誠的對待彌補許多不完美的制度;以實際的付出試圖克服不完善的資源。我們與當地學生在混亂的一個月裡,彼此包容與體諒,即使英文有時不夠流利,卻仍感受到一股暖流,注入心裡,比純飲伏特加還要滿足。有人說,當一個俄羅斯人視你為朋友,那你就得到了一生的朋友,這句話相當有道理。
雖然這一個月的交換,並未增長我太多醫學、科學研究方面的知識,但我得以在沒壓力的環境下認識許多外國友人,分享生活及學習經驗,讓我親身體驗在全球化的娛樂下,我們的生活環境雖然差異很大,但興趣可以越來越共同,如我們都曾在觀看「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時,只要台詞出現「Winter is coming!」,就要喝一杯啤酒的惡趣味。這次的交換除了更加認識陌生國度的風土民情,同時我對各國醫學教育風格有更進一步的體悟:亞洲偏於嚴謹、北歐重視醫病關係等。在這趟冒險中,起初沒有熟稔的人,到最後捨不得分離,在寒冷的環境下,真的可見真情。鼓勵各位學弟妹走出舒適圈,勇於挑戰未知,在不預期的狀況下,會得到最寶貴的回憶,累積人生豐富的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