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偕紀念醫院實習醫學生(醫學系六年級)
彭偉倫同學
【偏鄉醫療】臺東馬偕之我見
2020年的七月下旬,在學生們開心放暑假出遊之際,身為醫學生的我有著不同的任務。馬偕向來是個十分注重偏鄉和弱勢族群的醫院,在耳濡目染的情況下,幾乎每個人都會在見實習期間參與偏鄉醫療。此刻的我拖著厚重的行李,搭著火車來到既熟悉又陌生的臺東。由於在大一到大四,我時常參與台東卑南鄉達魯瑪克原鄉服務隊的緣故,我來臺東應該有十多次了,但每次都是火車站直達教會課輔,現在有一個月的時間,可以好好探索這個美麗,但醫療資源十分缺乏的台灣後山。
「哈囉~我是這個月來臺東馬偕的clerk,想來跟XX老師的這台XX手術」我以羞澀的語氣進入刀房問候;「好啊!你要不要刷手上來看比較清楚?」每次進手術房,親切的護理師們都會這樣回覆我。這是我扣除查房、寫病歷和上課之外,平日每天上班的刀房日常,從一開始流動護理師們會投以疑問的表情詢問,到後來,我只需要簡單地說我要跟XX醫師的刀,他們就會幫我拆七號手套了!還會問我要不要一起訂午餐呢!
因為偏鄉人力缺乏,只要去跟刀,我通常能夠擔任第一或第二助手,除了基本的suction、剪線和拉勾之外,也有很多可以練習縫合的機會。這一個月來,我曾在神經外科進行頭皮縫合、脊椎手術進行背部筋膜和表皮縫合、乳房外科手術要把縫線藏在表皮下的繡花縫合。這裡的老師們都很願意教學和放手讓我們做,我甚至有一次參與了心臟外科的冠狀動脈繞道手術(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擔任第二助手幫忙取血管,以及輔助主刀醫師進行side-to-end的繞道縫合工作,能夠在clerk時期便能上刀協助心臟外科手術,十分難得;摸著規律搏動的心臟,內心也悸動不已。
除了院內的學習之外,來到臺東也會有居家訪視以及金峰衛生所的院外課程。金峰鄉衛生所是由心臟內科的陳勇志醫師帶領,那裡離馬偕醫院有約莫一個小時的車程,因此在前往的路途中,陳醫師便與我們討論了關於偏鄉醫療的困境和問題。
臺東的醫療資源與西部大都會差很多,先以馬偕醫院為例,身為台東地區最後線的醫院,重度急救的負責醫院,幾乎等於是臺東的臺大,硬體資源其實並不缺乏,CT、MRI應有盡有,甚至還有最新一代的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呢!這邊缺乏的其實是人力,在臺東馬偕,只有心臟內科有八位主治醫師,相對是人力足夠的,其他科別根本都不夠,青壯派能夠處理創傷及腹部急症的一般外科醫師只有兩位,胸腔外科及整形外科甚至沒有常駐的醫師,必須每個月從臺北輪調支援,週末很多科別的值班也是由臺北的醫師支援。仔細思考背後原因,也覺得挺合理的,除了台東本地人之外,有多少年輕醫師願意在訓練完次專科之後,來這個離台北4.5小時車程,未來下一代的教育和發展可能有明顯城鄉差距的地方工作?台東馬偕都如此,遑論其他規模更小的醫院。
那麼在病人端呢?很多深山裡的原住民部落,年輕人都跑到都市工作,山上只剩下老人跟小孩在部落裡,大眾運輸不發達,沒有人開車就難以移動,很多病患常常都是難得碰到鄰居要開車下山,才能搭便車從山上下來看病;但是看完之後,要怎麼回到部落是一個問題,下次回診能不能準時出現也是問題。如果是收住院的病人,出院後有沒有家庭的support,有沒有辦法監督病人按時服藥,在家中有沒有人能夠照顧,都是問題。比起西部遍地都是看護和護理之家,在台東要考慮的事情實在太多了,很多時候已經不是單純的醫療問題而已,這,就是臺東的現況。一般外科主任曾經在一次開刀時說:「我年輕的時候曾夢想當無國界醫生,我想,來到臺東,也是另類的無國界醫生吧!」那些已經看見這裡的困難,卻還願意來這裡常駐,有的十年、十五年,甚至二十年的醫師們,應該都已經把這些問題都想清楚了吧!對我們而言,短期來這裡偏鄉外放,覺得很新鮮,但要能夠在這裡度過後半輩子,需要非常大的決心和勇氣,很佩服這些醫師們!
來到臺東這個好山好水的地方,在工作之餘還是要把握機會兜風出遊,我曾經與同學在某個週末一同騎十幾公里的腳踏車到加路蘭海岸,有幾個週末租車出遊,往北到過三仙台、伯朗大道、鹿野高台、都蘭歷境,往南則是到多良車站、金針山花海等等,太平洋果然就是不一樣,在天氣好時,可以看到湛藍的海水,另一邊則是壯闊的山景,好不愉快!我也把握了機會拜訪老朋友-達魯瑪克部落,看著以前帶過的孩子們現在漸漸長大,有些甚至比我還要高了呢!沒有欣喜若狂的情緒,但有一種熟悉的、淡淡的幸福,也很謝謝在馬偕醫院工作的師母以及沙護理長對我的關心和照顧。
在臺東這四個星期的生活,平日努力工作積極上刀,假日好好出遊觀賞各式壯闊美景,實在愜意。比起臨床教學研究三頭燒,外加常常要開很多會,處理很多行政事務的醫學中心醫師,這樣的生活模式真的挺令人嚮往的。這一趟來東馬,看到了醫學中心以外的世界的樣貌,對於未來也多了一種選項吧!或許未來的某一天,我會再次回到這塊美麗又迷人的土地,貢獻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