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五年級
江宥心
從臨床的好奇心中找到幸福的力量
今天是C0實習(註:本校醫學系五年級剛進醫院實習時,會有八週先在學校的附設醫院進行基礎訓練,每兩週會輪訓不同的科部。)的倒數第二天,忍不住思考了一下這兩個月的生活,發現過得好慢又好快。第一梯在內科時和醫師查房時,自己常常對於要觀察、詢問病患很沒有自信,心裡也隱約會擔憂影響到他們的休息時間。當時遇到了一位很用心的學長告訴我:盡可能的蒐集病患資訊、在醫療專業上幫助到病患本來就是我們的工作,千萬不要因為怕不好意思反而可能延誤了病情或沒有了解到病人真正的需求。這幾周間,非常幸運能夠到安寧病房實習。在這之前同學便常跟我分享她在這裡實習的感覺是所有人從醫師到護理師、志工、宗教師等都非常友善,對於了解每個病患家庭、疾病、身心狀況都很有使命感。從我第一天來到內科五樓,便深有同感。安寧病房的黃馨葆醫師鼓勵我們每位醫學生試著去照顧一位primary care的病人,並每天和他報告case當日的狀況,我彷彿看到醫療影集裡實習醫師踴躍發言的畫面,非常興奮也很有成就感!也因為這個過程,我開始對獨自去pre-round探視病人不再恐懼,反而很期待每天一早到醫院先去看看我care的小純阿姨,幸運的是,她的家人們也很樂意跟我分享其每天的變化、需要調整的部分,在安寧病房我看見了一個雙向溝通、大家都能分享並交換意見的可能。
在安寧病房,馨葆醫師告訴了我們這個過去從來沒機會體驗的學習機會,也就是居家訪安寧療護的病人。在進到小玲姐的屋子前,居家護理師非常快速的跟馨葆醫師update病患的最新近況,老師也帶我們很有效率地了解這位病人的病況,讓我看見了多年磨練下能夠快狠準抓重點的能力,非常佩服!小玲姐是一位肝內膽管癌的病患,她對自己家裡的布置與規劃都很有自己的堅持跟品味,雅致的木頭裝潢和高樓層的景觀,對她來說就是一個夢想城堡的體現。知道我們要來訪,她與姊姊還熱情地提早準備小點心,就怕來訪的客人會餓肚子。看見安寧療護的病人能夠在心靈層面能夠如此有活力與樂觀,自己身為對安寧不太了解的小小醫學生當時便深深被鼓勵與教育。我想,未來若有機會和別人介紹這塊領域,我想告訴他們安寧並不是死氣沉沉,而是給病人最舒適、最有尊嚴的方式走完最後一段路。訪視過程中,馨葆老師讓我們進行病人的呼吸音及腸音聽診,之前一直還沒有機會不疾不徐地慢慢蒐集病人的資訊,一方面覺得很興奮,另一方面也有點心虛自己可能不太會聽診,但好險老師總是不會催促我們,還告訴我們一些聽診器小技巧,真的非常謝謝老師與願意讓我們學習的小玲姐。最後,因為一直沒有好轉的cellulitis,老師更發現了病人Cravit劑量可能需要調整的問題,並提醒了我們以後要注意系統自己帶入的用藥劑量是否適合每一位病人的狀況。就像是學習迴圈的概念,發現問題、衡量,最後做出修正,並睜大眼睛發現問題、再次衡量與修正,才能保持進步的原動力與各項問題能夠被改善的機會!我想,這件事情未來都會放在我的心裡,並隨時提醒自己!謝謝小玲姐和老師帶給了我充實的一天早上!
在安寧實習的這兩周,馨葆醫師曾多次帶我們上下爬梯闖關醫院的各個樓層,從內科病房到急診室,我發現正是老師的好奇心與認真backup他全面的醫學能力。在急診室看著老師用超音波想確認肝臟是否有腫瘤時(因為在病人手掌看到像是palmar erythema的特徵),當時家屬還很驚訝地問老師怎麼什麼都知道(在老師透過病史與觸診,懷疑尿滯留,並透過超音波算出膀胱餘尿量後),我想這便是能對一位醫師的最高評價了!比起住院、門診、居家等,會診的病患更需要快速抓重點,並且在短時間內理解他們真正的需求,非常考驗一位醫師多年所累積的。在回到會議室後,我們問老師是怎麼做到的?老師告訴我們:他的小祕訣便是十幾年來都一直很努力,雖然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句話,但完全解釋了老師的持續自我要求成就了他優雅但精準的風格。當時想起我很喜歡的一本書──《好奇心的幸福力量》,若把追求知識當成一件痛苦的事必然很難長久,但換個角度想,能夠有幸在這個世界上走一遭,好好研究所見所聞,無論是軟還是硬知識,都是件幸福的事! 希望在未來兩年的clerk生涯,我能繼續保有在中山醫安寧學習到的精神,並督促自己變得更強,成為一位溫暖且能改善病人生活的好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