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理事長的話
  • 近期國內外醫學教育活動通知
  • 台灣醫學教育學會活動通告
  • 主題文章
  • 醫學生專欄
  • 醫學教育思潮
  • 教師心語

奇美醫院 一般科PGY醫師
中山醫學大學 醫學系畢業
劉亭慧

疫情之下的見習衝擊


  2019年末新冠疫情席捲全球,我的兩年見習生涯幾乎都在疫情中度過。所幸,台灣醫療與公衛的進步,讓見習能持續進行。儘管如此,見習歷程中仍處處可見到疫情所產生的衝擊。
 

採檢成為日常
 

  猶記得鬱熱的夏日午後,在學長姐的帶領之下穿好一層層的防護裝備,來到戶外的採檢小屋,雙手伸進透明隔板的手套內,把採檢棒深入被採檢者的鼻咽。才過半小時,卻覺得置身在蒸籠裡,防護服內汗如雨下。儘管是體驗性質,時間短且採檢個案多半是風險較低的族群,卻也能了解採檢人員的辛苦。這兩年疫情之下,這樣的採檢流程在急診、在病房都已經成為日常的一部分。當年的OSCE考試,如何安全穿脫防護服與採檢,也成為重點考題。
 

床邊問診新挑戰
 

  LQQOPERA是醫學生學習問診的起手式,過去病史的詢問也是重點,透過問診和理學檢查學習鑑別診斷。然而,疫情影響下頒布的探病、陪病規定,讓問診更加困難重重,床邊陪病的經常是一問三不知的看護。大六見習時期,初嚐夜晚值班的滋味,學長請我去接一位臥床的病人,再來跟他報告。我拿著準備好的問題,興沖沖來到床邊,臥床已久的爺爺只能嗯嗯啊啊的回應我的問題,床邊的看護也是第一天照顧爺爺,沒有辦法回答我的問題。我挫折得回去找學長,幸好過去住院紀錄能夠讓我們能大致了解病史,並決定明天再打電話給家屬詳細了解狀況。
 

遠距教學優勢
 

  疫情以來,許多課程都採線上化進行。原本要北上才能聽到的演講、時間無法配合的課程,都因為線上化造福了原本無法參加的學員。許多新興軟體的出現,也改變了會議的模式。舉2021台灣精神醫學年會線上舉辦,以Gather Town軟體作為海報發表的場地,像是打電動一樣把每一位參與者化成虛擬人物,在虛擬場地用鍵盤行走,只要雙方靠近就能夠開啟視訊,聽海報介紹與提問。疫情時代,新興軟體讓線上開會也能很有溫度。
 

  兩年以來,新冠疫情確實讓臨床學習面臨挑戰,也對人們的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儘管如此,疫情實習期間仍然遇到很多貴人,臨床的老師和學長姐都願意在繁忙的工作壓力之下,帶領我們參與臨床學習。面對衝擊在柔軟韌性的心態下面對,危機就是轉機。
 

2014 © 台灣醫學教育學會

發行人:台灣醫學教育學會 理事長:倪衍玄教授 主編:陽明大學醫學院楊盈盈主任委員 執行編輯:中山醫學大學醫學院 洪維德委員

編輯委員:中山醫學大學醫學院洪維德委員、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陳維恭委員、成功大學醫學院楊朝鈞委員、長庚大學醫學院歐良修委員、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林彥克委員、馬偕醫學院陳奕全委員、國防醫學院黃國書委員、慈濟大學醫學院朱紹盈委員、輔仁大學醫學院廖俊厚委員、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陳建宇委員、臺灣大學醫學院邱郁淳委員

相關連結  各期電子報  投稿須知  投稿聲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