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大學醫學院醫學系暨急診醫學科
台北慈濟醫院急診部
楊久滕主任
COVID-19疫情下及後疫情時代的模擬醫學教育
2019年底爆發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嚴重影響全世界且持續至今,諸多國家醫療體系面臨嚴峻考驗,急重症醫療照護體系,不論床位、設備或醫護人力皆發生量能不足,一線臨床照護人力吃緊,甚至啟用退休人員復職或讓醫學生提早畢業參與,增加臨床醫療照護量能。
因為疫情感染管制與維持防疫社交距離考量等因素,醫院與醫學院內,很多教育訓練機構關閉或限制開放,傳統實體面對面教學活動暫停,對醫學教育造成影響,包括:1.因疫情嚴重程度與管制等級不同,感染管制或防護裝備因素,改成更小組的臨床教學,或暫停部分或全部的實體課程,管制某些特殊單位或教學場域的輪訓,影響學生臨床學習,特別是傳染病照護,必須有替代教學方案,2.面對面實體教學轉線上課程,需建構大量線上課程,提供學生線上模擬學習,3.軟硬體設備發展更新(如EverCam、Moodle、Webex Meetings、Microsoft Teams、Google Meet等教學及視訊會議系統),4.師生需學習適應新教學設備與方法,5.線上或非實體課程的學習成效影響和客觀評估,6.國際(國內)跨院區短期或長期交換學程限制等。
在這次疫情中,也讓醫學教育界重新審視實體課程的意涵,實體教學互動與討論的重要性,需要積極發展替代教學設備與方法,建構課程之復原及備援機制,刺激數位教學的發展,為將來純線上課程預作準備。提升老師們數位教學的接受度、熟悉度,創造學習多元遠距及線上教學方法,將數位學習中導入實體教學情境,維持對學生學習成效客觀評估。培養學生自主管理學習的能力,透過反覆學習,強化大量且多元的醫學知識吸收成效。同步教學的遠距視訊軟體,如雨後春筍般,視訊軟體開發分組討論功能,讓師生或學員間可進行線上互動。制度面鬆綁,數位學習成教育新常態。遠距視訊會議,可以減少交通時間,提高彈性效率。
近十多年來醫學教育在教學形式上,由教為主,轉變為學為主,包括翻轉教學與小組問題導向教學等,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與學習效果,使學生具備勝任能力。同時隨著資訊網路硬體設備及軟體技術的突飛猛進,有許多重要創新變革,包括:1.知識獲取途徑由傳統的教科書及老師講授的形式,變化為開放式的網絡資源獲得,老師講課的重要性降低,2.知識的更新換代加速,各種準則(guidelines)的更新很快,傳統的教科書落後於現狀,3.記憶性醫學知識重要性下降,學生可通過各種網路智能化方式即時獲得,4.虛擬訓練廣泛應用,模擬醫學教育飛速發展,5.智能化、網路化管理廣泛應用。上述各項突破創新,為COVID-19疫情期間的醫學教育應變,奠定了重要基礎。
模擬醫學教學應用廣泛,從最早的模具模擬,廣泛用於大體解剖構造教學,學習心肺復甦術CPR安妮假人,進展到各式高擬真模擬假人(可模仿瞳孔、聲音、呼吸音及心音等)、還可無線網路連結、模擬心電圖、生命徵象、還有超音波、X光、電腦斷層(CT)等影像,更常用於模擬外科手術步驟(器械操作)等。還可結合標準化病人、創傷化妝等,運用於各類流程與團隊情境模擬教學訓練。
近十年來,虛擬模擬興起與進展,包括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混合及延展實境(MR/XR)等,Facebook,Google,Apple和台灣的HTC deepQ團隊等科技巨頭,投資數十億美元來開發相關的AR/VR產品和服務。隨著相關硬體設備,如頭戴式顯示器的規格持續提升與相關應用商品化及普及,有越來越多的人得以高解析度、高沈浸感的方式來體驗。虛擬實境被廣泛應用在解剖學、影像判讀、外科手術或各類臨床技術上。虛擬實境可搭配視覺、聽覺及震動回饋等,讓學員有不同以往的學習經驗,對能以360度呈現的解剖構造及技術操作有更快速的認識。COVID-19疫情期間,虛擬實境教學能讓學員模擬穿脫防護衣、熟練新冠肺炎病人採檢及隔離病房照護的虛擬實境教學,學員可以先熟悉流程、有比較高的自信心來執行相關技術,可以彷彿身歷其境、重複地體驗學習,且不增加染疫風險,在醫學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更為提升。
模擬醫學教育,尤其在COVID-19疫情下和COVID-19的後疫情時代,更多的醫療教育機構,縮減實體課堂,將課程放到網路上,提供學生線上模擬學習。在這樣教育環境改變下,面臨到學生與病房、教室的分離,模擬醫學的轉向投入受到了更多矚目。這些本已就存在,包括遠距課程、網路學術研討會、臨床情境模擬,在COVID-19疫情後快速崛起。一方面它保障學生減少暴露於傳染風險中,另一方面,這些模擬醫學教育方式所帶來的成效,受到更廣泛的關注,這樣的教育方式,是否能與過去的日常學術活動達到相似的水平。
如何設計和運作模擬醫學課程的經驗,在這短時間內受到多方的審視與考驗,除了透過問卷、開放式問答,來定性學生的學習行為,其中的問題範疇包括:醫學生曾參與的模擬訓練經驗、醫學生在參加模擬訓練前後對於教育工作者的信心、醫學生在該次設計的模擬訓練中有何收穫、醫學生在該次的模擬訓練中面臨了什麼困難或挑戰等。同時也透過給予學生評分,來量化在模擬課程案例中,學生的互動性、建設思考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研究顯示,比較傳統課堂、線上學習及VR使用學習成效分析,使用VR學習成效:比課堂學習快4倍,比課堂學習者,對於內容更多情感連結3.75倍,更有信心,運用訓練後學到的技能2.75倍,比電子學習(e-learning)更專注4倍。
在不同主觀與客觀的分析中,能夠察覺到,現今環境下,仍有多數學生能在模擬訓練後,獲得對於自身能力信心的提高,是模擬醫學教育的一大優勢。同時各樣的模擬醫學教育,有助於在危機時期中,促進教育工作者和醫學生的互動及互助,所以教育工作者同時也互惠地提升此時期的教育信心。也因此後續更衍伸出了,醫學生在COVID-19危機的世代下,參與了模擬教學的親身試驗,有機會逆轉成為,模擬醫學教育的設計改良的一份子,發揮領導教育的角色。
疫情之前模擬中心的模擬訓練類型,在疫情後也發生了轉變,尤其在受COVID-19嚴重打擊的國家,為了減少接觸、維持適當安全距離,公共學習空間的不敷使用,從原先的模擬醫學大宗「模擬中心內的模擬學習(in-centre simulation)」,主打專門技術和非技術能力(technical skills and non-technical skills),數目大幅地減少,取而代之的是「遠端及虛擬模擬學習(telematic and virtual simulation)」,以網路研討會、錄影錄像、虛擬實境等做為教學傳遞的方式,反而一躍成為新的主流。歐洲醫學教育協會年會(AMEE) 2020, 2021這兩年也是採用虛擬會議(virtual conference),包括:虛擬人與會,虛擬場館,虛擬會議廳,虛擬廠商展示,虛擬海報看板等。可以得知,模擬醫學經過疫情時代的淬鍊下並未式微,傳統的模擬醫學教育,能轉型成他種形式,繼續發揮它在醫學教育上的重要角色。
模擬醫學教育興盛的後疫情時代下,也面臨到了新的困難與挑戰:如何製作與呈現一份線上簡報,精簡但能傳遞必要訊息;如何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維持教學完好的結構性;在COVID-19大流行的最嚴重時刻,各機構面臨停擺,然而模擬訓練中心,卻需要於急性期後迅速展開更廣泛的運作。儘管COVID-19疫情還沒停止,經過一年多來對於醫院或醫學校院間的醫學教育的衝擊與應變,讓醫學教育界與師生共同累積許多經驗與學習成長,隨著資訊科技界投入軟硬體設備開發進步,開創結合實體與線上或虛擬教學雙軌,建構未來可純線上,教學與評核都可兼顧的醫學教育新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