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院推動專業課程英語授課(EMI, English medium instruction)之挑戰

  • 首頁
  • 理事長的話
  • 近期國內外醫學教育活動通知
  • 台灣醫學教育學會活動通告
  • 擬真醫學教育的新進展
  • 醫學生專欄
  • 醫學教育思潮
  • 教師心語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
高雄醫學大學後醫學系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內科部
盧柏樑教授

醫學院推動專業課程英語授課(EMI, English medium instruction)之挑戰


  專業課程英語授課(EMI, English medium instruction)的學習目標為專業領域知識,語言學習並非課程的目標,評量標準也一樣是學科專業知識。惟授課老師為非英語為母語之學科專業人士以英語進行教學。在今年9月教育部「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核定後,全國四所學校(其中有兩所具醫學院)與25校41個重點培育學院(其中有三個為醫學院)都如火如荼的投入全英語授課與國際化校園發展。以下將就文獻與目前有限經驗中,報告醫學院推動專業課程英語授課(EMI, English medium instruction)之挑戰。
 

  根據某中國某醫學院EMI的經驗,他們面臨過四個挑戰:卻乏教材或教材不適當,不滿意的教學經驗,缺乏課堂互動,以及難以用EMI教醫學人文。但最後的學生畢業成績上,EMI授課並不會有較差的成果。國內某非醫學院的學校初步的經驗為:學生雖然在EMI教學下,對專業課程的內容較少有很高的理解程度,但大多數同學對EMI沒有負向的態度。而學生的英語自我效能多有提升,尤其是在聽力的部分。
 

  以上兩個研究,顯示EMI課程對師生來說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為了EMI課程的推動,首先應該重視教師發展,除了線上教師EMI認證課程外,最好能設計互動的課程,結合英語的聽說讀寫學習、授課技巧的再學習,調適英文授課心態,再加上實務的英語授課練習與EMI指導教師觀課等,讓老師對專業課程英語授課建立能力與信心。這樣才能老師在教學場域中,不論是線上或現場,都能專業的以全英授課。其次,是要能夠獎勵EMI授課的老師。因為其在備課與英語教學能力上需加強學習與準備,這應該要受到學校在教師評鑑與升等上,獲得肯定。最後,是要能夠做國際化校園發展, 不論是網頁上如教務系統,或是教育現場的英文指引等等,都應讓學生能沈浸於英語情境中,以強化學生EMI學習的效果。
 

  英語教學是國家政策,也是國際趨勢,要讓學生畢業時,相較於沒有EMI教育的時期,增加了英語溝通學習的能力,以讓我們教育出來的人才升級為國際人才。因此需要老師們精進自己的英語與英語授課的能力,也需要學校提供對EMI教學的大力支持,讓師生從EMI教育中培養自信心,能夠教導學生成為未來具有雙語能力的人才,這是台灣推動雙語教學的策略目標。
 

2014 © 台灣醫學教育學會

發行人:台灣醫學教育學會 理事長:倪衍玄教授 主編:陽明大學醫學院楊盈盈主任委員 執行編輯: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林彥克委員

編輯委員:中山醫學大學醫學院洪維德委員、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陳維恭委員、成功大學醫學院楊朝鈞委員、長庚大學醫學院歐良修委員、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林彥克委員、馬偕醫學院陳春妃委員、國防醫學院黃國書委員、慈濟大學醫學院朱紹盈委員、輔仁大學醫學院廖俊厚委員、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陳建宇委員、臺灣大學醫學院邱郁淳委員

相關連結  各期電子報  投稿須知  投稿聲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