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醫學大學 醫學系三年級
劉冠秀
初階臨床體驗的啟發
「他們不是上帝,雖然他們希望自己是;他們只是凡人,試圖治癒凡人。」
誰不是抱持著一份憧憬、帶著充滿希望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夢想呢?不論是怪醫黑傑克中展現的俠醫風範、侯文詠筆下在醫學院中發生的喜努哀樂、亦或是「救人」這個充滿英雄式使命感的能力,使得「成為醫生」的夢想自我很小的時候便在心中萌芽。但這些燦爛的光環並不能永遠遮蓋現實的無力,高中時眼看著朋友在化療的過程中身體漸漸凋零最後病逝,第一次開始懷疑醫療的目的;當時,也有不少關於醫療糾紛、醫事勞動與責任等等的議題在各種媒體管道上蔓延燃燒,曾經堅定的嚮往,在種種的現實問題中顯得不再如此清晰,橫亙眼前是許多的不確定性。
這也是我為何選擇初階臨床體驗這門課的原因。身邊並沒有當醫師的親人,大一的課程也離臨床很遠,進入了醫學系卻還是對於「成為一名醫師」如此的陌生,或許只能藉由直接進入醫院看看實際在此發生的一切,來做為認識醫療與醫學的方式。
一開始修這門課總是嘗試想從臨床中學習到一些醫學知識的應用,但是直至現在而回顧,卻發現最大的收穫並非是得到書本與臨床的互相映證,因為大一大二的基礎醫學知識尚在奠基階段,大三才稍有些解剖、病理或藥理知識,不論是跟門診或手術,其中的知識應用仍非以現階段程度能全然理解。我想這也是修這門課的學生和實習醫學生不同的地方,實習醫師需要學習將知識及問診技能等等實際應用於臨床的技術;而我們的收穫則在於能觀察整個醫療環境,並且從中找出未來能抱持的行醫態度、信念。
修習這門課後,對於許多科別都有了不同於以往表象的了解,還記得第一次至實診科前其實我還沒有聽過這個科別名稱,當我發現偌大的(北醫)實診科只有一位醫師並且是負責品質管控時更是令我十分驚訝,但也從那次的體驗中了解到:借重技術員的操作、醫師的臨床經驗,實診科才不致僅僅追求資訊設備之提升,也能更加以病人醫療品質為出發點而一起進步;另外,在心內時觀摩心導管手術,深深體會到微型手術竄起之勢,內科現在也能進行不少精細的小手術,但是醫師同時也和我聊到雖然微型術式讓大型手術使用率減少,卻不代表能取代外科的專業,專業和使用率是不能比較的,他認為醫龍連續劇的故事結局,心臟內科和心臟外科不應該分高下,他們應該是互補而各有所長的,內外科皆有不可被取代之各自專業也都應以病人健康為重。進入醫學系後每每會被人問到:「那你現在有想要走哪一個科別呀?」,但是真正踏入醫院才知道還有更多的專業領域是我還未清楚認識到的,不想太早定下「我想當哪科醫生」的想法,卻也因為讓自己保有更多發展的可能性而不迷惘擔憂。
在臨床觀摩的過程中,我很喜歡聽醫護人員們分享他們對於醫療環境的各種感想。聽了藥局學長的分享而了解醫師在藥理方面的有限性,及可和藥師尋求協助的地方;也曾與居家訪視員聊到醫療的目的性;某次與標準病人老師的對話也讓我認識到他們角色背後的辛苦與熱忱。另外無形的醫療糾紛、健保利害議題,也從他們口中道出真實而沉重的壓力:行政機關規定病理切片留存數月至數年是為了證據的追究,但是那些滿坑滿谷堆放儲藏的玻片樣本又何嘗不是形成另一道醫病關係的高牆? 歐美高負擔的醫療並非我們樂見,但健保的框架限制卻也限制了醫院的發展、研究的資金;而那些堆積在急診科的各式同意書,則像是防禦性醫療與醫療適應性的兩敗俱傷。不過在倫理、社會價值、法律的矛盾下,也並非全無希望,如同我在復健科觀摩時,醫師說:在這裡看到的病患大多都會越來越好不會越來越糟。原本預期緩慢的成效與嚴重的病例,可能使復健成為一個容易遺失目標或希望的領域,但相反的,在醫師的眼中能一直看到「進步」。各個領域或多或少都有令人失落失望的故事,能堅持下去必定也是看見其中還有所謂的夢想。而我想那吸引我繼續探索下去的大概是醫學的「人文」面。
某次令我印象極深的觀摩體驗是一堂有關「哀傷輔導」的講題。原本以為這個主題會是給病人或家屬的課堂,到了現場才發現這是給醫護人員的課。老師開頭就說「進入別人的痛苦,我們不可能毫髮無傷地走出來」。過去在學校教導著我們同理心是臨床必備的態度,並且要學習培養同理心,但那始終在我心中抽象而顯得有些教條式規範;而這堂課,毫不掩飾的述說同理心的投入是造成這些哀傷、壓力的主因,卻是讓我對其有更深的體悟。
在醫療關懷的不斷循環中,由於情緒疲乏而逐漸去個人化,將自己從這個不斷置入同理心的cycle中抽離,是一種專業性/慢性哀傷;替代性/急性創傷則是指因為同理心投入助人的過程而受到情緒感染;而反轉移效應則是指在病患的身上看見自己的脆弱性,以致助人的專業與自身脆弱隱顯交錯於助人過程中。同理心的投入確實導致傷痛,但這堂課並不否定傷痛,也不太強調所謂標準的解決方法(大家也都了解答案不外乎多休息多運動多一點自己的時間,但現在醫護工時過高情形使其無法實踐),重點反而是要讓大家找出壓力的來源(情緒哀傷還是身體疲累),並且正視傷痛,傷痛並不是醫護人員的汙點,而是因為這個工作而有機會開展的人性,允許自己脆弱並認識到專業的有限面是哀傷給醫護人員的課題。
「如果你因恐懼,只尋求愛的和平與愛的喜悅,不如遮掩自己的赤裸,離開愛的穀場」走入真實的醫療環境,璀璨的幻想一層層剝去後便是眼前的現實,有忙碌、有熱血、有成就感、也有無力、矛盾、哀傷。儘管人類的醫療並不是什麼上帝的權柄,現在的醫療環境也不是全然的英雄式故事情節,但是正是醫護工作者那一雙雙平凡而堅毅的眼神;病房門診內那一個個矛盾卻又扣人心弦的日常故事;脆弱與強大並存的那股力量,讓我看見更真實在醫療場域中的喜怒哀樂,激勵著我認真面對學業與知識,努力在將來成為更好的人,這是我於這門課中有機會學習成長之處,也使我原本較不切實的想像,轉為另一種更為踏實的努力與追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