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副教授 / 附設醫院 緩和醫療科主任
周希諴主治醫師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專科護理師
詹雅惠專科護理師
安寧緩和的敘事醫療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安寧緩和病房開立已達18年,安寧共照深入臨床,中部創始,服務末期患者有好的生活品質,達到五全照護(全人、全家. 、全程、全隊、全社區照顧),善終及善生是病房的品質指標。
每個醫師在入行時,都會宣誓「醫師誓詞」,而醫師誓詞的最主要核心,就是 1949年世界醫師會通過的「日內瓦宣言」。2017年「日內瓦宣言」修訂版為,身為醫業一員:
(1)我鄭重地保證自己要奉獻生命為人類服務。
(2)病人的健康與福祉將是我的首要顧念
(3)我將尊重病人的自主權與尊嚴
(4)我將保持對人類生命的最大尊重
(5)我將不容許年齡、疾病或殘疾、信仰、族裔起源、性別、國籍、政治背景、種族、性取向、社會地位或其他因素的考慮介於我的職責和病人間
(6)我將要尊重所寄託給我的秘密,即使是在病人死去之後
(7)我將要憑我的良心和尊嚴從事醫業,且與優良醫療規範一致
(8)我將促進醫業榮譽和高尚的傳統
(9)我將要給予我的師長、同業和學生應有的尊敬與感謝
(10)我將要分享我的醫學知識,為了病人的利益和健康照護的進展
(11)我將要致力於自身的健康、福祉與能力,以提供最高標準的照護
(12)我將不運用我的醫學知識去違反人權和公民自由,即使受到威脅,我鄭重地、自主地並且以我的人格宣誓以上的約定。
安寧緩和醫療,在醫學實習生是屬於選修,近幾年來,選修clerk(見習醫師)及再回來選修intern(實習醫師)的人員,有增加的趨勢,給予的回饋有走了一圈原來醫療是有溫度的、重新找回當醫師的初衷、落實宣示的承諾、學習低落幽谷伴行的傾聽及同理、面對衝突時學習應對方法等。當他們二度重返學習時,除了醫學知識豐富、技巧純熟外,最大的改變是能夠坐下、傾聽及同理患者的無助,家屬的哀傷情緒、或無理的醫療要求,當他們投入的時候,敘事醫療也開始了。
謝至鎠(2013)論文醫學生之醫學人文訓練,運用敘事醫學模式記錄患者生病史之初步嘗試,發現學生的反思已經具備足夠的深度與自省,若能在醫學教育中,再藉由臨床醫師的典範學習或討論引導,臨床病例,將可強化學生對醫學人文之內化能力,增進他們關注視野的廣度與面向。對於當下醫療環境,醫病關係愈來愈冷漠,醫療糾紛也愈來愈常見,「敘事醫學」的倡議,提供了有別於傳統醫學模式的思考方向。
敘事醫學被定義為:將臨床技巧或執業,靠著認知、吸收、代謝、詮釋遭受罹患疾病的故事而感動的敘事能力。這種根據敘事能力的醫療執業,即稱為「敘事醫學」,為新近提出的人文及有效執業之模式。敘事醫療不是要改變患者的結果,而是強調對患者生命的瞭解與感動。
醫學生於安寧緩和病房實習目標有:
我們的做法是,藉由以上的目標,實際參與團隊照護,實習生能(1)學習面對末期病人及症狀控制(2)妥善應用臨床技能及專業知識,為病人及家屬建議最佳利益選項(3)學習參與跨團隊照護合作,使末期患者有好的生活品質(4)參與團隊會議,藉由討論病例中學會同理心、反省、專業、體會與學習等,培養醫學人文素養( 5) 培養良好的溝通技巧,可以減少醫病間不必要的醫療糾紛。
實習結束後,評量方式有「學習成果評估單」、「臨床倫理案例討論會紀錄」、「學員教學回饋評估表」及「迷你臨床演練(Mini-CEX)評量表」外,須繳交敘事心得,包含會談、溝通、反思、病人或團隊給予的回饋..等。
實習醫學生呂O
人生到了最後,或者說,當現在的醫學到了盡頭,我們究竟還能幫助病人做些什麼?更多的藥物治療也無法再繼續延長病人的生命長度時,或許這時我們該思考的,是如何在其人生末途中,能活得沒有遺憾,無論是透過各種方式盡量幫助病人遺願,或是教導家屬和病人間做更多心靈上的溝通,甚至,主動激發病人對於死亡的正向思考,這一切都是希望病人能帶著無遺憾的勇氣以及眾人的祝福,孤獨但卻勇敢的走完這人生最後一途,這些溝通的技巧、家庭的會談或是查房時的各種討論,每天都在安寧緩和病房上演,每次都在提醒我們,當一名醫師,除了專注於照顧病人生理的健康,當一切醫療皆為枉然時,仍努力尋求對於患者最好的照顧,盡力維持好的生活品質,安詳平和的結束對於世界的羈絆,也是一個好醫師應盡的責任。
病人就是醫生的老師這句話,我再次受用無窮了,醫生是個長期的志業,希望未來我也能成為那種讓病人肯託付一切,並陪著病人走過治療過程的醫師,為社會帶來更多的正向能量。
實習醫學生王OO
對一個剛結束第一階段外院實習、在外闖蕩近兩年後回到自己母校的遊子來說,安寧緩和醫療一個很好的起點,也是一個能讓你找回「初衷」的地方。初步臨床的我們,從隱形的過客,到正式成為醫療體系的一員;學不完的臨床技術、打不完的病歷、接不完的病人、值不完的夜班… 這些所謂「成長的所需經歷的必然」在在磨耗著我們學生時代所憧憬懷抱的美好理想、在憤慨中妥協、在無力中怨懟。「死亡」,一個常伴醫療工作者的存在,讓我們誠惶誠恐地與他協商;當談判破局,彷彿它蹂躪了我們所付出的所有心血與努力;我們對著它咆嘯,帶著血,含著淚,在自我檢討與埋怨中度過長長的夜。
然而回來安寧見習的兩週,我依舊看到死亡-它依舊披著那深不見底的黑;但這裡所充斥的溫度與信仰,讓如此黑夜也略顯黯淡;誠如無信仰的我,也無法否認這些人們背後所賦予它人的能量。人生海海,就讓我們繼續認真地繞自己的圈圈-倘若提醒下車的鐘聲響起時,別忘了回歸平安的心境,額首迎向屬於自己的路。
實習醫學生林OO
Clerk就是初學者,我當時非常投入在患者的故事中,我只能盡量同理他們的感受,關心照顧病患和家屬的感受,聽他們分享故事分享心情。Intern就晉階成為醫療決策者之一,我必須每天認真觀察病患的身體變化,不管是藥物的選擇還是劑量的調整,我都必須把每個變化牢記於心中,更重要的是,必須學會如何合適的減輕患者的痛苦,讓他們更舒服出院積蓄更多的精采或安心地走。
我們期許這些種子,成為醫師時,面對末期患者能具備六方面展現其能力(含預立照護計畫)(一)病人和家屬照顧:應展現富於悲憫心、適當和有效率的照顧,並以現存安寧緩和醫學的證據基礎為根基,致力於大力提升罹患晚期、漸進而危及生命的病人和他們的家屬的福祉和生活品質,並與跨領域團隊合作提供照顧。(二)醫學知識:應具備照顧危及生命的病人及其家人攸關的生物醫學、臨床、公衛和社會行為科學等已確立的和發展中的知識,並將此等知識運用到安寧緩和醫療照顧中。(三)執業中的學習和成長:應能探討、評量和改善他們在照顧病人和家屬的實務,且能評估及吸收安寧緩和照顧相關的科學證據。(四)人際及溝通技巧:應能展現人際和溝通技巧,以促成有效的關係建立、訊息交換、情感支持、共同形成決策,與病人、家屬、專業成員組成團隊。(五)專業素養:應能展現履行專業責任的承諾,體認於減輕痛苦、增進生活品質所扮演的角色,遵循倫理原則,並對多元病人族群具敏感度。(六)以體系為基礎的執業:應能展現對更廣大的健康照顧脈絡及體系的覺察與回應,包括安寧緩和病房及其他於社區中可提供病人(包括孩童和家屬)服務的機構,並具備有效地找到體系資源以提供高品質照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