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大學醫學系醫學生
蘇恩賢
社區訪視教會我的事
很開心短短這兩周在大林家醫科實習,讓我走進社區裡認識不同的醫療背景、醫護人員、和居民們。以下幾個是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社區醫療。
第一個是梅山衛生所到太平雲梯進行每周一下午的巡迴醫療,從山下搭公車抵達後,不久後,曾文宏醫師和三位醫療人員共兩台車到了活動中心,他們從車上搬了醫療設備、藥品等帶進中心裡,我也幫忙排了桌椅,簡單擺設後,便開始看診了,村民們陸續走進來看診,有的是拿慢性處方、有的是主訴哪裡不舒服,曾醫師用台語親切的問候病患們,也會和他們聊一下近況,並給予檢查和評估,也會進行簡單的衛教。曾醫師事後也有和我分享巡迴醫療的目的是幫助一些離醫院、診所較遠且交通不方便的村落,讓居民可以有個地方可以看病和拿處方藥,不然往往這些居民都要拖到病情很嚴重時才願意就醫造成不可挽救的地步。看到了巡迴醫療讓我了解到醫療「可近性」在偏鄉地區的重要性以及社區居民的再追蹤,以及醫師可以主動走進社區,更接近病患的生活日常。看診結束後,曾醫師開車帶我往深山處去看一位居家安寧的奶奶,定期會有居家護理師和醫師會關心奶奶的狀況和調整用藥情形,盡量減低病患的痛苦,居家安寧醫療這部分是近年來被推廣的,讓我知道醫療還有再進步的空間。
第二個是陳美鳳護理長帶我到平林的社區發展協會,這裡常會舉辦各種活動讓里民可以自由參加。當天探訪時,剛好裡面在教長者太極,有時會畫畫或是進行衛教等,讓社區的長者有空閒時都可以來到這邊上課、做運動,讓長者走出家門。護理長也告訴我要在社區裡舉辦一個好的衛教活動,並非口頭宣傳,而是可以利用社區的力量,在當地進行各種活動,像是有獎徵答,製作淺顯易懂的文宣,也讓長者實際體驗,方能加深居民的印象。另外,護理長也帶我到附近的「森呼吸生活館」,在社工講解後,才知道這是全國第一家換工照顧咖啡館。在高齡化的社會裡,被照顧者生活辛苦,但是照顧者的身心靈也是需要被關懷的,這個地方讓他們可以有個喘息的機會,也提供平台以交流照顧上的經驗。至於「換工」的意思是讓願意付出的人貢獻他的專長,像是按摩或是幫忙打掃等,服務的時間可以換成點數,當之後他的家人有需要這些服務時,他就能拿點數去兌換。我覺得這個生活館的概念很棒,照顧者的壓力也是需要被重視的,透過經驗分享和互助,減輕照顧上的負擔和負面情緒。此次參訪讓我走進社區,看到社區更廣的層面和社區高齡化的各種衍生問題等待被解決。
第三個是到溪口瑞智互助家庭據點,這個是由神經內科曹汶龍創建的,曹醫師是失智長者的專家,致力失智醫療數十年,此據點是每周三上午讓家屬們開車載失智長者前來,和大家相聚,且規定每個家屬要準備一道菜來和大家分享。失智的種類大致可以分為退化型、血管型和混合型。退化型最多的是阿茲海默症,而血管型通常是中風後可能會造成的。在據點的失智長者,有的無法說話、行動,有的可以和我們談話正常。曹醫師提到聽力退化的長者,可以善用app把對話顯示在手機螢幕上,讓長者看螢幕來溝通。使用長者熟悉的音樂或是話題等,來引起長者的共鳴,外在的刺激像是聽覺和味覺都有文獻指出對失智長者是有幫助的,因此據點提供長者多種菜色,刺激長者的味覺。曹醫師也分享:「失智無法延緩,面對失智長輩要如照顧小孩,表情柔和,「你對他笑,他就對你笑」,讓失智長輩活得尊嚴快樂。」當然,家屬遇到事情了,要學習釋懷,多關心長者和長者互動,不要讓長者無所事事,以避免加速惡化。在醫院實習較少接觸過失智長者,利用這次寶貴經驗和曹醫師學習如何親近失智長者以及如何和他們互動、溝通,也體認到更複雜的健康問題、以及學習同理心和了解每個病患,而非疾病而已。試著去理解病患的情形和心態,可以更親近病患。
最後一個是到大山診所見習,觀摩開業醫師的生活,張倬豪醫師跟我分享了在診所和醫院的病患有所不同。在診所,病患想要的是快速解決不舒服、看較小的毛病,會到醫院就診的通常是經濟水平較高、希望做進一步的檢查、手術等。在門診,「心理預期因素」也是很重要的,若病患因為肩頸痠痛,來診所前就是想要打止痛針,但若醫師評估不用打時,病患就會覺得這個醫師不好轉而跑去其他診所看等。或是醫師在病患開始有症狀時,通常會先給予低劑量的藥物做治療,但是病患服用藥物後,仍覺得有症狀時,可能會馬上跑到下一家診所就診。這正是診所醫師的無奈之處。另外,診所若有開一些沒有申報健保的藥物,病患到另一家診所就醫時,那家的醫師是看不到的,導致藥物重複開的可能。我有詢問為什麼張醫師會想要離開醫院出來開業,醫師說他希望把病患當作朋友對待,更深入追蹤每位住在附近居民的狀況,而對當地產生很深的情感,所以他願意待在社區替居民服務。這次實習,讓我學到醫師應找到自己想走的路以及會感到開心和成就感的事情,不論是在哪個場所工作,都能發揮人生最大的價值。
在這兩周充實的實習,我看到了社區的很多層面,看了巡迴醫療、居家安寧、衛生所、失智據點、診所等,也有跟著護理長去居家訪視,看到偏遠社區仍存在著醫療資源不足、居家安寧、失智照護等問題。長照的人力需求和補助,也是很重要的,雖然長照政策還有進步的空間,但看到長照2.0的上路確實幫助很多需要服務的人,給予費用上和照顧上的補助,有符合條件者,能申請居服員也提高了照顧品質。我發現需要被照顧的長者越來越多,醫療團隊未來若能夠主動走入社區將能幫助更多病患。希望自己把這次社區所見的人事物帶入未來行醫的養分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