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置推理—超越診斷的臨床推理方式

  • 首頁
  • 理事長的話
  • 近期國內外醫學教育活動通知
  • 台灣醫學教育學會活動通告
  • 主題文章
  • 醫學生專欄
  • 醫學教育思潮
  • 教師心語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
朱彥蓉

處置推理—超越診斷的臨床推理方式


  臨床推理(clinical reasoning)是醫師在醫療作業時,以推理建立診斷的過程。其綜合了醫師的醫學知識、臨床情境,讓醫師對於病人照護做出決策。過往,有許多研究幫助我們了解醫師藉由臨床推理,達成診斷的過程—意即診斷推理(diagnostic reasoning)。相反的,我們對於醫師處置病人的過程中,所經歷的臨床推理過程所知甚少。Cook等學者,在2019年提出處置推理(management reasoning)的重要性,Cook主張在照顧病人方面,處置推理比診斷推理更為重要—達成正確診斷終究是為了妥善處置病人,且適切的處置,不見得需要一個完全正確的診斷。例如:當一位急診醫師在不確定確切診斷的狀況下,為一位非心因性(non-cardiogenic)胸痛的病人,安排離院與門診追蹤並不一定不適切。
 

  診斷推理的過程,集結了臨床上有意義的資訊,例如症狀、身體檢查與檢驗檢查結果。相反的,處置推理(management reasoning)一詞在於描述醫師對病人處置、治療選擇、安排後續檢查與動向的決策過程。實務上,臨床醫師往往在確立最終診斷前,就已經開始處置病患,而診斷卻又影響了後續處置。處置推理的過程,在於建立優先順序(prioritization)、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與持續追蹤(monitoring)處置結果。從以下表格可以看出診斷推理與處置推理之不同之處:
 

診斷推理(diagnostic reasoning) 處置推理(management reasoning)
主要為進行分類(classification)的過程 主要為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和持續追蹤處置結果(monitoring)的過程
產生一個特定診斷並可被客觀的定義為「正確」或「不正確」。 在許多合理/有說服力的處理方式中做選擇—沒有單一個正確計畫
與病人偏好和情境限制無關 必須配合病人、治療者本身、體系限制與價值觀做調整
不需要與病人產生互動 需要與病人溝通和共享決策
在特定時間點以現有資訊做出特定診斷 需要持續追蹤與調整處置計畫—計畫隨著時間變動,無法在特定時間點具體呈現
互動因子和解決方案範圍有限 包含與人物、系統、情境之間的動態性互動。包含了不可避免的不確定性、較為複雜
 

  舉例而言,當一個病人有胸痛時,病人的診斷是否為急性心肌梗塞與病人的偏好、是否能支付費用、以及所在機構能不能執行心導管無關。但這些因素,都影響了之後的處置計畫。另外,處置計畫經常隨時間產生變化,而有經驗的醫師往往可以預期病情變化,並適時調整治療計畫。例如針對糖尿病之病人,先建議病人以調整生活習慣的方式控制血糖,若三個月後血糖仍未獲良好控制,則再加上Metformin。相較之下,就算疾病隨時間進展,診斷在特定時間點卻是固定的(例如:「第二期前列腺癌」,後續演變為「第四期前列腺癌」,雖然疾病進展,但在特定時間點,各有各自的確切診斷)。
 

處置推理對於醫學教育帶來的影響

  過往,我們習慣以診斷推理的方式指導學生。然而,診斷推理的過程中,缺乏與病人之間的互動,以及對臨床處置的參與。相較之下,在進行處置推理的過程中,囊括了臨床實務中的許多面向,包含與病人共同進行決策、同時考量情境限制、治療風險與效益、處理不確定性與複雜性、接納治療的多種可能性,以及對治療反應的持續監測。另外,也考驗臨床醫師的溝通技能,以及對於檢驗檢查的了解程度。學習處置推理的過程,更加仰賴學生自主學習,亦需要更多實際練習(例如:實際向病人與家屬解釋不同種治療的效益)。 然而,對處置推理進行評估,相對來說也更為複雜。由於可接受的處置計畫原本就不只一種,因此要判斷處置錯誤(management error)比診斷錯誤(diagnostic error)更為困難;再加上往往必須持續監測後續治療反應與調整治療計畫,讓評估上變得更加複雜。再者,一個貌似合理的治療計畫,也有可能來自錯誤的邏輯推理,讓評估者必須更加小心審視學生臨床推理的過程。
 

結語

  處置推理的概念,近年來在醫學教育界逐漸萌發,其概念與許多認知模型如情境認知(situated cognition)、生態心理學(ecological psychology)等可相互輝映,但還沒有辦法被非常明確的定義。針對該議題,未來還需要更多相關的研究與教育宣導。然而,處置推理提供我們不同的邏輯推演思維,甚至更貼近臨床實務,有可能改變未來指導學生臨床推理的方向。
 

參考資料:

  1. 陳浤燿(Chen, Ching-Hsiang)、林頎芳、周志宏、徐金雲(Claudia Chin Yun Hsu)、楊義明(教授),臨床推理-現代觀與教學運用,Elsevier/台灣愛思唯爾有限公司,2017.10
  2. Cook, D.A., J. Sherbino, and S.J. Durning, Management Reasoning: Beyond the Diagnosis. JAMA, 2018. 319(22): p. 2267-2268.
  3. Cook, D.A., et al., Management Reasoning: Implications for Health Professions Educators and a Research Agenda. Acad Med, 2019. 94(9): p. 1310-1316.

2014 © 台灣醫學教育學會

發行人:台灣醫學教育學會 理事長:倪衍玄教授 主編:陽明大學醫學院楊盈盈主任委員 執行編輯: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 陳維恭委員

編輯委員:中山醫學大學醫學院洪維德委員、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陳維恭委員、成功大學醫學院楊朝鈞委員、長庚大學醫學院歐良修委員、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林彥克委員、馬偕醫學院陳奕全委員、國防醫學院黃國書委員、慈濟大學醫學院朱紹盈委員、輔仁大學醫學院廖俊厚委員、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陳建宇委員、臺灣大學醫學院邱郁淳委員

相關連結  各期電子報  投稿須知  投稿聲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