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理事長的話
  • 近期國內外醫學教育活動通知
  • 台灣醫學教育學會活動通告
  • 主題文章
  • 醫學生專欄
  • 醫學教育思潮
  • 教師心語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蔡宗良助理教授

敘事醫學的情理法


  醫學教育在於培育出同時具備醫學專業與人文情懷的醫學生。擁有醫學專業,可以成為醫者,也可以僅是醫匠,其中差別在於是否擁有人文情懷。(李祖德,2021)
 

  然而,多數學習者心之所繫是「成績」,而非教學者所在意的「能力」。醫學大學新生歷經升學火盃的考驗,儼然成為一位專業的知識消費者,帶著交換價值觀點,點滿「交換分數」技能來到醫學大學。其中,許多醫學新生表示:「在學校課室間感到所謂的“安全感”,是源於“掌握分數/成績規則”的程度」。因此,在各式教學活動中,對沒把握的項目,常選擇以靜默的方式進行迴避,避免被扣分;而學習最終的產物則成為與老師交換分數的工具。
 

  一個察而不覺的危機正在發生。實際教學現場與設計者原始的期盼有不小程度的落差,因為,教學者原先設計的「應該學會什麼能力」的事業(Enterprise),似乎被學習者移轉為「我怎麼做才能得高分」的事業。這些在意成績的「好學生」往往學習信奉權威,面對教科書或教學者所營造出來的知識權威,往往反省能力不足(詹明峰,2011)。可怕的是,學習者竟表現出「只要是跟分數無關就跟我無關」,更加遺憾的是,教學現場一再出現的日常畫面,被教學者拿來茶餘飯後的相互調侃,正慢慢失去暮鼓晨鐘的警示功用,步上與醫學教育目標與之相反的途徑。
 

  教學活動設計需要2.0。過去,以習得知識(Knowledge)為主的教學活動需加以翻轉,透過實作(Practice)或授課教師在課堂上分享的實際案例之經驗(Experience),將學習者將所習得的知識催化成所謂「可遷移的能力(Competence)」。然而,如何擺脫一成不變的講述,讓翻轉教學得以成真?
 

  學習評量設計需2.0。過去,以「背多分」形式的評量需加以翻轉,使得學習者從交換價值(Exchange value)觀點的「習得」(Acquisition),位移至使用價值(Use value)的參與(Participation)觀點。然而,學習評量的具化物-作業,該如何設計?如何設計個可讓學習者有所感,進而位移其原始分數在意?
 

  「敘事」是銜接教學品味與學習口味的「好辦法」。敘事能力除了是高等教育中,發展學生核心能力的主軸之一,更是協助個人貫穿與綜整的組織經驗與自我形塑。透過人與人的互動,交換彼此對經驗的觀點與評價,作為個體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透視與理解自我、他人、與環境間不可或缺的媒介(Bamberg &Moissinac, 2003)。銜接教學品味與學習口味的落差,需教學者與學習者相互走近。意即,教學者與學習者雙方同時進行「訊息組構‧形成觀點/共識↹反覆思辨」過程。換句話說,一方面,教學者需奠基在學習者的學習軌跡,設計能引發學習者動機的教學;另一方,學習者可透過教學者所設計的課程活動中,逐漸具備能處理外在訊息、掌握核心知識的能力,爾後,將學習內化後,對外展現出其理解思辨或溝通表達能力,啟動有意義感的學習(陳明柔,2018)。
 

  「臨床體驗」可提供敘事醫學所需的「同情想像」與「同理」心,如果可以,越早越好。所謂敘事醫學的定義為:「將臨床技巧或執業,靠著認知、吸收、代謝、詮釋遭受罹患疾病的故事而感動的敘事能力,這種根據“敘事能力”的醫療執業,即稱為敘事醫學」(劉競明,2011),其關鍵不僅在於具有醫學專業外,尚須具備同情的想像、同理心與能取得他人信任的人文情懷。唐功培、陳資濤、蔡博方(2018)整理國內外多數文獻,同時以質量混和方法(Mixed method)進行資料分析,其中發現初階「臨床體驗」,對於提升醫學生的醫學知能、專業素養與學習態度的轉變有其正面作用。不僅如此,該篇文章更特別之處在於,¬¬別於一般醫學大學至大五、大六以實習醫生身分進入臨床,乃針對大一大二的醫學生進行「初階」臨床體驗的課程設計,以幽微的敘事形式指出「臨床體驗越早讓醫學生進行越好」。
 

  敘事醫學情理法。本文旨趣不在指認高教現場,教學者教學品味與學習者學習口味之所以斷裂的因果關係;而是,站在學習者的角度進行換位思考,想像著自己身為其中的一員,思考如何能行在成為醫者而非醫匠的航道上。最後,指出教學者在進行教學活動與學習評量設計時,尚需加以翻轉的兩個關鍵概念。一、敘事是銜接教與學,品味與口味斷裂間的好辦法,而過程中設計出可讓學習者透過實作獲得,抑或是教學者分享過去實際之實務經驗,皆有助於將知識催化成可遷移之能力;二、臨床體驗對於醫學生的醫學知能、專業素養與學習態度有正面作用,且越早讓醫學生具臨床體驗之經驗,對欲行在成為醫者航道所需的醫學人文素養-同情想像與同理心,越具薰陶之效果。
 

2014 © 台灣醫學教育學會

發行人:台灣醫學教育學會 理事長:倪衍玄教授 主編:陽明大學醫學院楊盈盈主任委員 執行編輯: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 陳建宇委員

編輯委員:中山醫學大學醫學院洪維德委員、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陳維恭委員、成功大學醫學院楊朝鈞委員、長庚大學醫學院歐良修委員、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林彥克委員、馬偕醫學院陳奕全委員、國防醫學院黃國書委員、慈濟大學醫學院朱紹盈委員、輔仁大學醫學院廖俊厚委員、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陳建宇委員、臺灣大學醫學院邱郁淳委員

相關連結  各期電子報  投稿須知  投稿聲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