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理事長的話
  • 近期國內外醫學教育活動通知
  • 台灣醫學教育學會活動通告
  • 主題文章
  • 醫學生專欄
  • 醫學教育思潮
  • 教師心語

1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2元培醫事技術大學醫學影像暨放射技術系
3臺北醫學大學護理系
孫國倫老師1、范芳郡組長1,2、曲天尚老師1、蘇秀悅老師1、鄭憲霖組長1、黃友琳語言治療師1、郭淑柳主任1,3

以能力為基石的醫事教育-北醫附醫醫事職類推動臨床能力委員會之經驗分享


前言:

  因應現代健康照護需求,運用以能力為本的醫學教育是培育醫療專業人員的重要策略,ACGME美國畢業後醫學教育評鑑委員會(Accreditation Council for 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著力推行Competency-based medical education, (CBME),以核心能力教育理論為框架,提供各階段具體核心能力訓練,運用建構多元面向能力評核,作為學習成效評量(ACGME,2017),ACGME將臨床能力委員會(Clinical Competency Committee, CCC)視為訓練計畫必須設置的要件之一,臨床能力委員會(CCC)是一個評量學員學習進展的群體決策方式 (ACGME,2019;Donate et al., 2016),成員由三位或三位以上的委員所組成,以降低單一指導者因個人偏好、過去經驗、情感和專業領域影響學員能力評量結果,有助於發展學員各階段應掌握的勝任能力,目前已有多所醫院導入CCC作為西醫學員的臨床能力評量與授權,近幾年來,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不僅竭力推動CBME及CCC於PGY醫師及住院醫師的教育訓練,同時於2019年起,所有醫事職類教學負責人接受CCC工作坊的實務訓練,將CCC導入於醫事職類的教學計畫,本文將分享本院醫事職類-藥劑、護理、語言治療、職能治療、營養、醫事放射等,如何運用CCC於學員的臨床能力評核,讓訓練計畫主持人及臨床教師透過該委員會,掌握學員專業勝任能力,以達到精準教學之目標。
 

A組-藥師與醫事放射職類執行CCC經驗

  藥劑職類以各組所制訂的總結性可信賴專業活動(Entrustable Professional Activities, EPAs),依照總結性EPAs評量結果,作為學員臨床實務任務可被信賴授權程度,自2019年8月藥劑職類執行CCC,每半年召開一次,作為新進藥師每一階段評量。運用總結性EPAs及CCC會議來審視藥師訓練成果,其結果更貼近訓練新進藥師的學習成果,用評量能力「信賴」程度再授權臨床任務執行,藥劑部至今已執行5次CCC,最大挑戰及收穫是臨床教師學習如何具體且充分說明學員學習成果,並於會議中與委員們討論及共識學員學習成果,再給予學員臨床能力授權。
 

  醫事放射職類EPAs由醫事放射師全國聯合會主責執行,以專家共識模式,將放射師五大核心能力融入各項臨床技能中,目前已共識6個EPAs評估學員臨床專業能力,依據放射診斷、放射治療、核子醫學等科別的臨床技術作個別能力評核及授權,學員經過訓練至少6個月後彙整學習歷程資料,召開CCC,進行學員各項臨床能力的評核,由於放射診斷檢查項目眾多,檢查方式各有不同,藉由CCC委員會議共同聚焦討論學員的學習成果,以期更精確的能力評核認證,並討論羅列學員學習成果不足之處,予以補強教學建議,亦對教學訓練計畫做檢討及修正,以利後續優化教學訓練計畫。
 

B組-護理職類與營養職類推展CCC成果

  2019年本院兩位護理師完成美國ACGME之CBME師資培訓課程,將CBME教學模式轉譯入護理職類訓練,成立護理CCC委員群(約20位),依學習護照內容,建置第一階段臨床能力之4個總結性EPAs。自2019年10月起,運用雲端資料與時間排程模式,每月召開CCC,臨床教師依總結性EPAs聚焦評核受評學員之臨床具體表現,審閱e-portfolio學習評核成果,綜整評核學員可信賴程度是否達可獨立程度(LEVEL 4),及須待加強部分,作為個別訓練計畫修正建議。至今約230位新進護理師接受CCC評核,多數學員可達信賴且獨立執行臨床照護能力(LEVEL 4: 92%),少數待加強學員(7-8%)經個別修正教學計畫及調整訓練進度,可完成訓練期。護理職類是醫事職類最多學員職類,運用有效率雲端資料管理及時程安排,可讓每位學員接受CBME所倡議的精準教學目標。
 

  目前營養師公會全聯合會主導進行新進營養師EPA的推動,公會邀集各院營養師們共同討論EPAs主題,其主題包括:住院病人疾病營養照護、門診病人疾病營養照護、重症單位營養照護、廚房膳食督餐作業、執行膳食設計與食材成本、執行疾病營養團體衛教等主題,本院新進營養師訓練皆由膳食管理開始,因此另設定膳食管理訓練主題的EPAs。從2019年至今,有6位營養師以EPAs做為臨床能力評核,其中2位學員於完成階段性訓練後,在CCC會議,透過EPAs評量,作為學員能力信賴等級,經由外部CCC委員並給予教學回饋,作為訓練計劃修正的建議。
 

C組-復健醫學部語言治療職類與職能治療職類推動CCC經驗

  復健醫學部語言治療職類執行CCC已邁入第三年,依照教學訓練計畫制定4個EPAs,評核時機為學員於每核心/專業課程之期末階段,召開CCC,委員們透過審閱學員e-portfolio學習成果及EPAs評核,會中討論受評的學員可被信賴且獨立進行的臨床行為。截至目前已接受CCC評核的3位學員EPAs可信賴的等級皆達LEVEL 4(可獨立操作,事後確認即可),但也發現:因病例複雜度會影響委員們對學員能力的評核結果,經會議討論決議:學員處置病況困難及嚴重度高之病人,應在臨床教師間接、反應性的監督下執行;若簡單病況病人,學員可獨立操作,事後與教師確認即可。同時經過CCC討論後,修改教學訓練計畫,將各種不同嚴重度的病例皆納入訓練內容考量,以建立更符合學員訓練能力標準。
 

  復健醫學部職能治療職類以學員所需核心能力設計訓練課程,藉由實證文獻及單位標準作業程序為基礎,目前訂定4項屬於職能治療師的可信賴專業活動(EPAs),其內容包含:專業技能與知識的訓練評量,及跨專業團隊合作、人際溝通互動等能力,藉由符合相關能力與目標的訓練課程,以學員為中心的教學,讓受訓學員臨床能力達成可信賴專業活動,自2019年起4位新進職能治療師以EPAs作為學習成效評估之一,階段性訓練後及完訓前接受CCC評核,確認專業能力並予以授權,在CBME架構下強調學員訓練後之成果,非僅注重過程面評估,藉由CCC委員全盤審視學員臨床能力,期待達到可信賴LEVEL 4程度,客觀評核新進職能治療師臨床照護能力,進而達到能力授權目標。
 

結論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全面順利推動臨床能力委員會於各醫事職類,其要重因素在於院方教學部完整的計畫架構,讓醫事職類教師接受ACGME完整CBME師資培育計劃,返國後與醫師們一起展開CCC委員種子訓練課程,醫事職類各種子教師互相交流與學習,由各職類教師共同學習如何建構EPAs,臨床指導教師與CCC委員使用總結性EPAs及學員各學習評核於CCC會議討論,透過CCC會議討論,讓臨床教師們以心智共享模式共同決議學員的能力評量及能力信賴授權,達到以能力為基石的教育訓練目標。
 

參考文獻:

ACGME. (2017). Clinical Competency Committees: A Guidebook for Programs. https://www. acgme.org/Portals/0/ACGME Clinical Competency Committee Guidebook. pdf?ver=2017-10-05-093 957-840./ Accessed October 7, 2017.
ACGME (2019) Common Program Requirements. Edited by ACGME.
Donate A.A., Alweis R., Wenderoth S (2016). Design of a clinical competency committee to maximize formative feedback. J Community Hosp Intern Med Perspect, 6, 33533.

2014 © 台灣醫學教育學會

發行人:台灣醫學教育學會 理事長:倪衍玄教授 主編:陽明大學醫學院楊盈盈主任委員 執行編輯: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 陳建宇委員

編輯委員:中山醫學大學醫學院洪維德委員、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陳維恭委員、成功大學醫學院楊朝鈞委員、長庚大學醫學院歐良修委員、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林彥克委員、馬偕醫學院陳奕全委員、國防醫學院黃國書委員、慈濟大學醫學院朱紹盈委員、輔仁大學醫學院廖俊厚委員、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陳建宇委員、臺灣大學醫學院邱郁淳委員

相關連結  各期電子報  投稿須知  投稿聲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