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三年級
練宜婷同學
探討醫師的斜槓人生-揭開「航醫」神秘面紗
一.《從法醫到人醫》:看待/斜槓/青年不一樣的人生體驗
「選定一條路,就必須專心地走完全程」,此一觀點,適合某些人,卻也不適合某些人;你看像一塊綠豆糕,我看倒有點像稿紙。榮獲金曲獎最佳新人獎的準醫師-?te壞特,去年在網路上掀起了一番熱烈討論:究竟一個準外科醫師,半路跑去當歌手,就是不務正業了嗎?我想,以一個醫學生的觀點來回答,答案顯然是「否」。
你可曾想過,在東京奧運羽球男雙「麟洋配」奪金時,最先畫出被稱為「新時代國旗」的決勝點關鍵性畫面,原創者竟是一位支持偏鄉遠距醫療的醫師?又曾想過,平時幫患者耐心看牙的牙醫師,居然是一位具商用雙引擎飛機駕駛執照的飛行員?「斜槓」一詞,在現代社會中,已不再只是代表雜而不精、無所不專,而是意味著站穩專業、維繫熱情、保持好奇心的新世代跨域人才,讓「生活」與「工作」彼此相輔相成。
有幸在大二時,我在一堂醫學人文課中,研讀到醫師林啓嵐撰筆的《從法醫到人醫》一書,隨後展開了一場貫穿七個醫界現場的白袍奇幻旅程,從替十大槍擊要犯看診的「監獄醫師」,到運用微物跡證,替死者申冤、為活者護衛的「CSI法醫」,再到加護病房「重症醫師」,不同凡響的學涯及職涯都令我為之驚艷,亦破除我對一般醫師只有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急診科的迷思認知,因此,以下我將介紹一門特殊的醫學專科:「航空醫學科」。
二.初涉「航空醫學」:高雄岡山空軍官校航空戰鬥營
「你只要嘗試過飛,日後走路時也會仰望天空,因為那是你曾經到過,並渴望回去的地方」。曾經夢想著成為一名飛行員的我,在大一暑假時,獨自前往位於高雄岡山空軍官校所舉辦的暑期航空戰鬥營,除了看見帥氣的T-34C型教練機、AT-3自強號高級教練機、C-130H運輸機之外,也體會到俗稱「海鷗部隊」的空軍救護隊S-70C型直升機英姿,另外,還參觀了國軍空勤人員求生訓練中心,親眼見證飛行員逃生、求生以及使用求生裝備等過程之模擬演練。此趟之旅,便開啟了我對「航空醫學」的期待與嚮往,將「飛行」與「醫學」看似截然不同的兩者,跨域結合。
說到航空醫學,就不得不提及「空中救護」,此時大多數人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個畫面,大都是直升機劃破天際、吹起一片揚塵,救護人員分秒必爭地推著擔架,將患者送往醫院。然而,卻殊不知這是一項具專業且充滿危險與挑戰的任務,必須因應不同的風險、天氣、地形、載重限制、航務機務、病患情況和任務類型等,而有相對應的配套措施,在緊急醫療系統內佔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此外,在民航飛行途中特殊醫療情況,例如:心臟驟停、急性冠心症、中風、意識障礙、昏厥、呼吸困難、創傷、精神異常等,亦需要具備航空醫學、臨床醫學專科的醫事人員團隊加以協助,以確保航空人員之健康、提升飛安,而肩負這項重責大任的,非「航醫」莫屬。
三.飛行員的專屬家庭醫師-「航醫」:體驗強大的抗壓心理素質、為飛安嚴格把關
「飛行員守護領空,航醫守護飛行員」,要成為一名合格的飛行員,必須經歷過7項航空生理訓練考驗,分別包括:低壓艙航訓練、夜視力訓練、彈射訓練、空間迷向訓練、高G耐力訓練、電動旋轉椅與人體離心機,模擬其在高空中可能遭遇之體內氣體膨脹、判斷力減弱、肌肉無力、行為能力改變,甚至意識喪失所造成的不適,以提供飛行員建立預防處置機制、學習因應之道,並瞭解信賴儀錶的重要性。當然,飛行員在執行任務過程中的各種生理變化,包含高空、低溫、低壓、缺氧、空間迷向、動暈症、高G力環境等,「航醫」就是負責判斷與完整評估他們生、心理的健康狀況,確實掌握其狀況是否適合飛行的重要幕後功臣。
現今世代,COVID-19新冠病毒疫情籠罩之際,第一線人員除了醫護之外,就屬從事航空業的同仁莫屬,因此,如何維護國家得來不易之飛航人力資源及確保飛航安全,「航醫」就承擔著這個重責大任,顯得格外關鍵!呼應前述的斜槓青年,每個人都可以深化多個專業,找到與世界互動的多種方式,飛行與醫學看似截然不同,但兩者有很相似的特質,就是必須要求精確、嚴以律己,像是調整油門與飛機的速度一般,不斷微調。人生本來就可能有很多興趣,我希望不要把自己設限,讓生活與工作彼此相輔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