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學醫學系五年級
蘇致騏、楊瑞瀚、王以德、謝德威同學
臺灣大學醫學系
黃韻如教授
生物化學,一點都不無聊!我們如何透過紫質症讓低年級醫學生應用基礎醫學知識生化臨床應用翻轉課程—以Porphyria與Heme代謝為例
身為醫學系大五的學生,我們深切的在臨床實習的過程中體會到在某個時刻,久遠以前學過的基礎醫學知識會猝不及防的出現在某個晨會的內容中,我們也清楚的知道若是三四年前的自己在面對這些基礎的學科知識是能夠理直氣壯的“言之有物”,而非安慰自己“曾經擁有過”。黃韻如老師對於醫學教育的投入很有熱情,也有很多突破框架的想法,由於筆者是系學會的幹部一員,時常與黃老師合作的我們,也在老師建議下以我們自身經驗設計了一個翻轉醫學教案。
生物化學為各個醫學系的必修課程之一,也是台大醫學生踏進基礎醫學的第一個科目。由於修習此堂課的人約為150人左右,上課方式多以投影片方式授課。生化為醫學之重要基礎,然而由於其充滿許多生澀的專有名詞,和日常生活中不可見,所以對多數的大二醫學生而言是相對有距離感的,對於生化代謝路徑的章節更是如此,我們分析由於代謝章節的單元在高中或是大一普通生物學階段都較少著墨之處,因此對於許多大二學生而言,為了應付考試最後都只能選擇強背整條代謝路徑,並且在記憶曲線過後快速被遺忘,成為大四結束面對一階段醫師國考時所最害怕的單元之一。作為一名高年級醫學生,我們便思考或許在現有課程的框架下可以再加入一些能夠提升學習動機或是創造一個在考試以外的環境能讓醫學生運用所學習的生化知識。
1984年美國的John Keller教授提出ARCS model,其核心價值在於為了滿足上述四項要件使學生有足夠的學習動機已達到良好教學效果,教學設計者需要從課程本身的設計到對象學生本身個人內在因素都考慮進去,因此我們也依照此概念模式,設計一套基礎醫學教育的翻轉單元。
組成要素 | 定義 | 生化教學時所考慮的問題 |
A. (Attention)引起注意 | 吸引學生的興趣和刺激學生的好奇心。 | 如何以一個有趣的臨床病例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如何讓學生覺得生化和自己未來的職涯是相關的? |
R. (Relevance)切身相關 | 能滿足學生個人的需求和目標,使他產生積極的學習態度。 | |
C. (Confidence)建立信心 | 協助學生創造正向的成功與期望,相信成功操之在己。 | 調整臨床病例的切入點,讓學生能夠運用所學基礎生化知識去試著理解臨床疾病幫助學生能夠在大二階段運用基礎知識進行簡單的臨床推理,進而嘗試理解臨床醫師的思路。 |
S.(Satisfaction)獲得滿足 | 因成就而得到內在或外在的鼓勵,產生繼續學習的慾望。 |
表一、ARCS model分析大二學生對生化學之學習動機
當初我們在籌備第一階段的講座時,就有針對每位學員對生物化學這門學科、講座的主題(Porphyrin Metabolism和臨床的連結)以及對於這種學習模式的預期成效進行調查。一方面,我們希望可以了解大家對於這樣的活動是否感興趣;另一方面,我們希望能看見學員在參與活動前後的改變以及回饋。調查結果顯示所有參與的學生都對這樣的活動保持正面看法,但儘管大家都對生物化學持有興趣,這門學科的繁雜性仍使將近七成的同學在學習時常常會覺得其中的內容很難吸收。在與臨床連結的部分,超過一半的同學對於這樣的基礎學科與臨床的連結度感到不熟悉,同時,超過七成的同學認為這樣的活動可以為他們學習帶來助益。在看到統計的數據後,我們認為這確實反映出現今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上的困難——明白知識的重要性,了解背後結構的趣味,卻在學習與考試上不斷遇到阻礙。我們希望能盡力避免同學因此對這門學科喪失信心,也因此在當初活動開辦之前進行多次的內部討論。講座結束後回收的數據也確實告訴我們同學在講座前後有顯著地對於這方面的知識感到信心,同時有超過八成的同學對第二階段的活動很感興趣,並希望以後能以這樣的方式學習,因此,我們秉持著一樣的初衷,將活動推向第二階段的小組討論階段。
在籌備第二階段時,我們發覺同學們以前所遇到最大的困難是閱讀文獻時所需的龐大背景知識與文獻的搜尋、選擇,而文獻的整理分析、學術簡報的呈現以及「好問題」的構想等等也都是同學所煩惱的事項。於是我們當時採取的方式是於活動的前段一開始就先引導並陪同學員搜尋資料、設計簡報,使同學破除最一開始對於文獻的恐懼,並於活動中鼓勵同學積極提問、討論。活動中間,我們觀察到學員最一開始仍會有些卻步,但隨著時間與流程的進行,討論變得十分地熱烈,主要掌控討論進行與知識補充的老師也十分開心同學能有這樣的表現,最後的回饋也表露出這樣的作法在同學的醫學簡報製作、文獻蒐集整理、口頭發表能力以及Porphyrin Metabolism和臨床的連結等都有非常顯著的助益。有同學在活動後十分地雀躍,告訴我們說這次的活動為她帶來了許多新知,也看見了學習的榜樣和目標。最令我們開心的,是她告訴我們說這次的經驗讓她以後在學習上會更有勇氣去做嘗試,這次的活動對她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我們認為,即使活動結束後,這些知識可能同學在多年以後會淡忘,但相信這次活動在他們心中種下的種子,終會在日後學習基礎醫學知識以及進入臨床並投入於臨床工作後萌芽。同學在學習動機上的大幅提升,就是我們這次活動的最大收穫與成果!
最後我們認為這個活動真的完全超越預期的目標,當初我們這些負責人還在擔心會不會參加的人數太少或者是設計得太過生硬,讓同學們得不到收穫。但不論是第一階段的課程,會聽到參加者主動發問與演講者互動;或是在第二階段小組討論中,看到參加的同學們一起腦力激盪完成一系列的學習,都覺得相當感動。雖然蠻可惜計畫當中的第三階段動手實作與參訪因時間關係未能實行,因為原本打算帶領大家動手操作酵素活性檢測的相關實驗以及參訪檢驗醫學部來加深同學對這部分的印象,並且了解到如何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在臨床上,真正達到翻轉教育的目標。不過因為這次前兩階段的回饋很好,我相信下次不但能延續這個活動也可以增加不同面向,並將活動的安排更趨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