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大醫學系二年級學生
張瓊心
探討COVID-19對於醫學生之影響
「如果不是COVID-19的話,就可以去醫院上醫院工作體驗的課程了…」,開學初看到課表最期待的課程就是「醫院工作體驗」,因為可以去醫院的各單位參訪,了解各單位的工作運作方式,讓醫學生了解在醫院中除了醫生外,也有其他不同的重要單位。看著學長姐去年在個人社群網站上分享到營養部、檢驗科等單位有趣的參訪經驗,就一直很期待今年也能有相同的機會。但在開學第一周的第一堂課,課程負責老師就跟大家宣布因為疫情關係,也為了大家的安全,我們這學期不能去醫院上這門課了。所幸課程負責老師很用心地設計了新的上課模式,除了改為邀請各單位人員到學校教室來分享介紹,還設計了情境模擬測驗,讓大家能透過針對不同單位在臨床實務操作上可能會遇到的問題進行討論,激發每個人面對問題所提出的不同解決方式,不僅增進台上老師與台下學生之間的互動,也促進同儕間思維模式的交流。雖然因為COVID-19而失去親自到醫院參訪各單位的機會,但也因為創新的移地課程方式,讓我們能擁有不同樣貌的上課體驗。
另一個更改上課形式的課程是「人生哲學」。為了避免到教室上課有群聚的機會,課程負責老師將原本授課的方式改為學期團體報告,只有老師指定的時間要到學校進行進度報告,其他時間則為各組自行進行報告研究的時間。如此一來有更多的時間可以針對自己選定的主題進行研究,能加深加廣研究的範圍,而不像其他的課堂報告是需要利用自己上課以外的時間再來進行,如果要約同學來一起討論就不會那麼不方便。像我們這組選定的主題為「無家者」,不用去學校上課的時間就可以去相關的慈善協會進行參訪,或是到路上街訪發放問卷,甚至是體驗無家者一天的生活,可利用的時間增加了,所能進行的研究方式就更為多樣化,對於所研究的議題就能更深入的了解,大大加深了這份學期團體報告的深度與廣度。
還有一堂「公共衛生」 課程改為遠距上課,老師預先將課程錄製完成為影片並上傳。有些同學會選擇在非原課程時間前先把課程聽完,有些人是照原本的上課時間聽,如此一來時間大家安排學習的方式變得極為彈性,相較於即時性的遠距上課,不失為一好方法。但這樣的方式就會有如果同學對於授課內容有問題,就無法即時性地提出與老師討論的情況。但也因為遠距上課,可以讓老師授課更為方便。因為學校規定老師上課須戴口罩,很多老師戴口罩講課都會越講越喘、越講越不舒服,常常會講到一半要停下來休息,學生在台下聽課都替老師感到擔心,但礙於疫情也只能戴口罩以保護好大家。採遠距上課,老師就能以更輕鬆自在的方式進行授課。
遠距上課也有其問題在,學生未與老師面對面上課的學習效率是否相同仍值得思考,但學生待在教室內聽老師上課是否有確實投入課程或是在做別的事,這也值得去探討。遠距上課的優點除了防範疫情,也能讓學生將自己調整在較好的狀態下學習,也較能彈性安排自己的時間,但缺點就是吸收學習的品質無法管控。有所得必有所失,但兩害相權取其輕,也許能融合各自的優缺點,發展出一套適合的改進方式。因為疫情的關係,有些課程的形式有些微的調整,但對於所學內容沒有太大的變動,只是獲得知識的方式有異。但也不禁讓人思考,除了到教室聽老師上課,是否有其他管道可讓學生獲取更多知識,只是在教室上課,是否限縮了教育的方式,若能將授課形式開放為自主學習或是創新的互動交流,也不失為教育的另一種面向。因為這次的疫情,讓老師和學生發展出新的上課方式,碰撞思考出新的火花。
另外,在課程安排上也有所影響。因為疫情所以開學延後,整個學期縮短為約十六週,很多課程進度被壓縮。不僅老師上得趕,學生吸收上也有些吃力,甚至有些章節被安排為自行閱讀。很多課程內容老師因為要趕進度、趕時間而無法說得太多,有些也只能蜻蜓點水般帶到,對學生而言,老師講解的部分變少了,學生須自行閱讀的部分變多了,學習上的效率相對降低。但自主學習也能刺激學生的學習動機,如果只是老師課堂上單方面的授課,學生也只是單方面的接受。若感到老師所教授的不足或不夠清楚,便能激發學生再去尋找更多知識與資源。若因為學期課程壓縮的關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不足的部分,便能藉此培養學生主動追尋求知識的能力與習慣。疫情對於醫學生學習方面的影響不小,無論是課程上的進度和內容安排,或是學生對於知識的吸收與理解,但是也能因此啟發學生不同的學習模式。
許多課外的活動也受到影響,原本有一個烤肉活動是醫學系和護理系一同舉行,但因為護理系有學生進醫院實習的考量,所以最終決定取消。不論是室內或室外的活動,都有人數上的限制,是否舉行都需要經過多重考量,如果要舉行,也需準備許多防範的措施。像是醫韻獎、醫學之夜,在籌備的過程中,都與系上相關單位有多次討論、有謹慎周詳的規劃始能決定是否繼續辦理。
除了上課之外,輔大也針對疫情進行許多防範措施。像是進校園要量體溫、檢查學生證驗明身分、在學生餐廳吃飯或是上課要採梅花座、進辦公室或閉密空間前要先以酒精消毒、圖書館不對外開放僅供在校人士使用、有些地方必須戴口罩始得進入,學校教室的電腦上也都會顯示防疫相關措施,像是如何正確使用口罩等。相較於生活上,這些防疫措施並不會造成太大的不便,執行的過程中反而能感到較為安心,降低受到感染的可能性。也因為疫情的關係,大家會更加注意自己的健康狀況,會追蹤自己的體溫,洗手的次數也增加,到教室時會先使用酒精消毒桌面,在校園內都有許多因應疫情的措施。
在學校,戴口罩的人越來越多,在大眾交通運輸上,因為規定所以每一個人都戴口罩。當走在校園中,看到別人戴口罩,如果自己沒戴都會感到緊張而趕快戴起來。全民共同防疫,看到大家為了疫情一起努力,不論是保護他人或是保護自己。COVID-19對生活帶來許多影響,但若能從不同角度去思考,以創新方式去應對做調整,便可把衝擊降至最低,甚至發掘從前未曾想過的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