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全球脈絡下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評鑑與在地反思

  • 首頁
  • 理事長的話
  • 近期國內外醫學教育活動通知
  • 台灣醫學教育學會活動通告
  • 研討會Hightlight
  • 專業素養的教學困境
  • 醫學生專欄
  • 醫學教育思潮
  • 教師心語

花蓮慈濟醫院
賴佩君醫師

參加新加坡APEBMN心得


新加坡實證醫學會舉辦亞太實證醫學與護理工作坊(Asia Pacific Evidence-Based Medicine & Nursing Workshop and Conference, APEBMN)已經有十五年的經驗,筆者有幸於2018年參與第十六屆的APEBMN盛會,僅以此篇文章紀錄工作坊之特點與國內實證醫學教學進行比較。
 

APEBMN是一個為期四日的工作坊,參與者除了臨床醫師、牙醫師、護理師與各職類醫事人員,另外也包含有許多醫學生參與。四日的工作坊模式融合了小組教學、翻轉教室、大堂授課等方式,而且在報名參加時就依照參與學員的程度與背景進行不同等級小組的分組,大約十人一組,每一個小組都有兩名的tutors,參與的學員人數都有超過兩百位,可以想見所需的tutors數量眾多,tutors來自全世界各地,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澳洲、印度、菲律賓、香港等,最重要的與會學者是來自加拿大McMaster大學的Gordon Guyatt教授,教授可以說是目前世界級EBM的領導者,小組分組等級最高的參加者可以直接在教授小組試教與接受教授指導,對一般的初學者而言,實在是一個夢想的實現。
 

為期四日的工作坊,課程安排的小組教學討論部分是以文獻評讀為主,一天討論一個主題,包括系統性文獻、隨機分派試驗、診斷型文獻和預後型文獻。小組的課程不單單僅是介紹文獻評讀的重點和介紹文獻評讀工具與checklist,還包括如何去分析文獻使用的研究方式、如何去看文獻呈現的數值、如何嚴格的檢視隨機、分組、追蹤等可能影響結果的因素。Tutors也靈活的運用翻轉教室的模式,讓學員都可以上台主導一部分的教學。本次筆者參與的是APEBMN第一次有中文的tutors的小組,可想而知小組內除了筆者與另一位同行台灣醫師,其他都是中國大陸的學員,對岸的醫師和藥師來自寧夏、蒙古等較二線的地區,也經由討論知道在中國實證醫學的推動也是受到了中國醫學界很大的重視。也藉由全體大堂課與用餐的時間可以和其他國家的參加學員交流,了解新加坡有些醫學會或大學學門的考試,參與這樣的工作坊是必備的條件,雖然是要耗費四天的課程,仍然有很多本地的醫學生與醫事人員參與。
 

四天的工作坊中也有安排大堂課的教學,在每天早上和下午個都有安排了45分鐘的大師課堂講座,第一天的兩個大堂課就是由Gordon Guyatt教授針對EBM推展的現況和提出需注意surrogate outcome會影響文章的可信度等非常實用的建議,筆者也是第一次目睹大師風采。接下來的每天的大堂課內容包括non-inferiority RCTs, searching e-databases, heterogeneity in meta-analysis等,都是非常實用的課程。有別於國內實證醫學課程,APEBMN工作坊將大堂課穿插於小組教學中,不只是給大家一個注意力轉換和獲得新知的機會,也可以有和大師級教授會談的機會,知道實證醫學的趨勢和面臨的問題。印象很深刻的一個分享是Professor Leonila Dans分享以登革熱疫苗從即將上市到被下架的例子,用實際的例子來呈現實證醫學對於衛生政策的影響,讓登革熱疫苗的副作用被重視,這對同時是臨床醫師的筆者有很大的啟發,因為,往往臨床醫師都是遵照衛生政策和臨床照護指引去照護臨床病人,很少人會去重新審視這些政策和指引所引用的文獻與研究,更少人會去質疑和衝撞政策和指引,這時候若有實證背景的醫師與統計學專家,針對引用文獻的缺失或治療應被注意的副作用去更深入的討論,結果是有可能被翻轉的。第四天的課程雖然只有半天,但是一早七點四十分就安排了Guyatt教授講medical decision making,以及最後在課程結束前分享how to protect yourself from misleading presentation of research results,在接近尾聲的課程可以聽到大師的耳提面命,小心的闡釋文獻的結果在臨床實作是很重要的以外,也要在意病患的價值觀和選擇。
 

參加這樣的工作坊,和國內實證醫學相關工作坊最大的不同,除了很高強度的上課和討論內容外,學員因為有隨時被點名上台分享與教學的機會,所以在課前一定要準備好討論的內容,小組tutors也需要面臨高強度的課程挑戰,所以每天下課後tutors都要討論與共識會議到很晚,教學相長下的學習成效雖然難以估計,但是學員滿意度都很高,也有不少人多次參與工作坊後進階變成tutors的。另外,就是各國對於EBM教學和推廣的重視也讓我非常的驚訝,不論是從政策面的推廣,或學科考試前規定必須參與工作坊等,或許都可以是台灣推動實證醫學的參考。

2014 © 台灣醫學教育學會

發行人:台灣醫學教育學會 理事長:張上淳教授 主編:陽明大學醫學院楊令瑀主任委員 副主編:長庚大學醫學院歐良修副主任委員 執行編輯:慈濟大學醫學院葉日弌委員

編輯委員:輔仁大學醫學院洪焜隆委員、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吳建志委員、成功大學醫學院楊朝鈞委員、中山醫學大學醫學院洪維德委員、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陳維恭委員、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王森稔委員、馬偕醫學院李安生委員、國防醫學院黃國書委員、慈濟大學醫學院葉日弌委員、臺灣大學醫學院陳彥元委員

相關連結  各期電子報  投稿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