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
陳元昕
社區醫學實習行腳體驗─2017年夏天在桃園壢新醫院
壹、熟悉與陌生的醫療院所
一、醫院見聞:生物、心理、社會的全人照護模式
在家醫科門診裡,一位高齡九十歲的病人來拿糖尿病慢籤,閒話中提到常常不敢吃喜歡的食物,出乎意料的是醫師在寒暄後卻對病人表示不必煩惱血糖上升,吃想吃的就好。細問方知,原來他所抱持的理念是「治療的不是數據,是人,是生活品質」,只要還能控制,偶爾解饞使心情放鬆,數據稍高又何妨?儘管看似不合理,但這以人為中心的健康照護,換個角度去理解體諒後,再正確診斷治療才是這次門診最大的收穫。
其他見聞包括健康諮詢室,針對慢性病照護、衛教與評估,確保病人真的聽懂醫師囑咐。健檢介紹中較不同的是著重傳染病檢查的外籍勞工健檢。社工室見習遇到自殺未遂與受性侵個案後才知道社工是醫療與法律之間的萬能橋樑,解決各種法律上的問題以及家庭與經濟的疑難雜症。
二、社區醫療群診所見習:基層醫療之組織與運作
社區導向的基層醫療是以社區的健康需求為主,整合社區醫學與基層健康照護,診所醫師致力於健康促進的衛生教育、社區健康營造,例如對需自行施打胰島素的病患提供胰島素施打服務與教學,直到民眾能夠克服恐懼並學會自己保健。深入瞭解後,才知道以往對「開業醫」抱持的態度有待調整!總認為後送的病患是不當與延誤診斷,然而正因為有社區醫療群努力過濾疾病,才避免了資源的無效率使用。也因為黃醫師與醫師娘的細心指導與解說,使得我以新的角度看待醫學中心以外的人、事、物。
貳、社區第一線:社區健康資源整合
一、社區長期照護:獨居老人居訪與居家醫訪
儘管外出訪視當日烏雲罩頂,但仍舊騎著機車前往桃園陸軍專科學校附近的龍岡眷村社區。第一次在錯綜複雜的小巷道中尋找爺爺奶奶的住處,有好奇也有感傷。這裡的老人們多都操著一口大陸的口音,有位奶奶用我聽不大懂的話熱情招呼大家,甫從青島探親回來的她看起來神清氣爽,好氣色讓我頓時放鬆不少;還有一位爺爺,當我們見到他時正獨自享受著吞雲吐霧的逍遙!聊天時發現他雖然有些重聽但身體依舊硬朗,可以走遠路運動,只是抽菸挺凶,勸導戒菸竟被固執地拒絕。不過,這兩位獨居老人算是幸福的,相較於有些老人行動能力不佳,偶爾才有人來照顧;至於人去樓空的,經探詢才知已在去年冬天孤獨離世,有人說「退伍老兵啊!沒有親人的!」聽到這番話不禁為之悲涼鼻酸⋯⋯。經過這番奔波才意識到台灣獨居老人之多之廣,也確信長期照護的重要性,若未親身經歷實在很難真正體會。
另外,居家醫訪中我們訪視了三位長者也看盡了冷暖。一位有心血管疾病的爺爺,在我們進門時正興致勃勃的觀賞NBA球賽,要是不特別注意根本不會意識到他是病人。兒女們對父親的情況十分了解,所以按照以往評疾病風險、調整藥量、更換導尿管後便放心前往下一站。
另外兩位就沒這麼幸運。長期臥床且患有帕金森氏症的奶奶,壓瘡狀況變糟、有異味,幾乎是綠膿桿菌感染。然而家屬們卻未及時就醫,甚至誤認情況穩定。在醫師強烈建議立即就診後,家屬才稍微有危機意識。另一位奶奶的住處,進門撲鼻的霉味讓人退避三舍,家屬對她的服藥完全狀況外。不禁感慨難道就這樣度過晚年嗎?當慢性病患不符合住院資格而選擇居家或機構時,身為醫護人員的我們更應該注意病患照護與醫囑執行度,重視團隊合作與居家訪查以避免發生遺憾。
二、平鎮衛生所見習
從小生病打針是在診所或大醫院,不過經過李護理長的詳細解說後才知道衛生所不僅提供基層的醫療服務,更是執行公共衛生的推手,扮演著民眾與政府單位、醫療中心之間的橋樑。除了預防針注射,還有傳染病預防(如登革熱密度調查、腸病毒感染通報)、結核病關懷員(定時發藥、監督服藥,注意接觸者是否需篩檢,以免疾病擴散)、愛滋病與四癌篩檢等。
然而最令我疑惑的是衛生所在愛滋病防治的清潔針具計畫裡所扮演的角色,他們提供管道讓藥癮者獲得乾淨的針具,但吸毒是非法,怎麼反而助長允許?查閱相關資料發現其實某些藥癮者可能已被監管單位所管轄卻無法立即戒癮,故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為了避免共用針具造成愛滋病毒擴散而有此策。原來預防勝於治療,在這裡有的是一群默默為民眾健康把關的醫護尖兵。
三、義民廟裡的老人活動中心
義民廟,一個老人活動中心,有固定的活動鼓勵長者和人群相處;結合醫療院所,定期量血壓、測血糖,上傳雲端後監測追蹤。中心也舉辦像是戒菸推廣健走、端午包粽、嚼檳榔等的衛教活動。儘管綿綿細雨,仍有許多老人們自各方緩緩走來,臉上表情滿滿都是和朋友相見的愉悅。歌唱課裡對學習的渴望可說是表露無遺,從原本跟不上節拍、音律不準,不斷練習後一致哼唱出完整曲子,甚至搭配音樂起舞!我想,能自理生活又維持與人互動的老年生活是最幸福、多采多姿的吧!
參、機場醫療學問大:壢新醫院的特殊照護
當醫療到不一樣的場域,面對不一樣的情況會是如何?經過護理長的一番解說,機場醫療站大多提供機場員工就診,涵蓋慢籤、篩檢與門診。特殊情形需要急救時,機場醫護人員必須在十分鐘之內抵達現場,必須熟悉機場位置與最短路線規劃,而在眾目睽睽之下搶救患者更需克服心理壓力。此外,開立適航證明也是一門學問,旅客有異狀若貿然搭機,可能還要擔負緊急降落的風險。醫療專機轉送規劃也是,該注意氣壓、溫度和地面的差異、氧氣的給予限制以及藥品配合加壓袋以避免因低溫結晶,種種情況都是轉送時的眉眉角角。雖說此次在機場醫療站短短的時間並沒有遇到特殊狀況,但仍不減興致,聽著學姊分享經歷,也是十分津津有味。
肆、後記
當初到壢新醫院,沒有什麼特別的想法,只當作換個地方見習,對於走入社區也沒有概念。只是短短的兩週,所有的課程帶給我的感受是前所未有的!以往到醫學中心的病人多是自己找上門或轉介而來,面對的常常只是疾病、擬定治療計畫、會診醫師共同照護、安排各種檢查、評估病程發展;然而若牽涉其他議題,如家庭、經濟、環境,往往改由其他同仁接手,而我們對病人的關心似乎僅止於疾患,之後就斷了線。然而,來到社醫部見習,似乎漸漸地找回斷線的彼端,與各個團隊接上線。彷彿是徹底看過人的生老病死及一生可能遭遇的種種問題,而變得更有同理心,能夠以全方位的高度思考怎麼做才是最符合人性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