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榮民總醫院
實習醫學生
蘇柏學
燒不盡的火
2015年6月28日星期日,一早還沒到醫院手機隨即響起,"Intern嗎?麻煩請你來PICU幫忙!'',電話的那一頭氣息喘吁,我立刻衝到醫院,我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50~60%的燒燙傷病患以最無助的聲音傳述著痛楚,所有醫護人員已經幾乎把一個病房的紗布及敷料用盡,拆紗布的手完全沒有停過,看著一座山、一座山的紗布往病人的肢體上覆蓋,彈繃纏住四肢,無法去想這個病人之後會有多少艱難需要突破!
在預防低血容休克下,每個病人幾乎都是以好幾千為單位的在灌水,早上為了預防腔室症候群,幾乎全部都出去開刀了,也就是筋膜切開術,這時手機響起,''Intern嗎?麻煩你接病人去開刀",接了一床,又來一床,接病人回病房不同一早像手套剝落的皮膚,病人露出觀察的手指、腳指,每一根都是血淋淋紅通通的,家屬含著眼淚跟醫護人員回應點點頭,此時伴隨痛到抖動到不停的肢體,知道意識沒問題讓家屬與病人問候一下,立即將最強的止痛藥與鎮定劑加強讓病人入睡,家屬在病床邊痛哭失聲,看著包裹傷口不斷滲濕的紗布,我們何嘗不是強裝鎮定的期望協助病人度過難關。
經過一天的忙碌,晚上7點吃到一天的第一餐,自己擔心病人的狀況跑去跟學姊查房也忙到接近半夜三點,其實也沒甚麼睡意,腦海內滿滿都是血淋淋的畫面,學長姐幾乎都跑到腿軟、沒空喝水。隔天一早,周一上班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臨床工作卻也犧牲空檔來幫忙換藥,幫忙補醫囑,能幫就盡量幫忙,就算過了下班時間也是如此。
身為Intern的一員我感到驕傲!在事件發生的隔一天,北榮所有的Intern自發性的請示教研部,盼望組成換藥小組自願以排班制每天替病人換藥,將以小組照顧,陪伴病人直到出院,此時我相信只要他們願意相信我們及勇敢面對,雖然這是一條很漫長的路,我們都非常願意陪他們渡過這艱困的時期!
然而有許多家屬在面對許多生命的死亡及孩子換藥的痛楚,浮現不理性的言詞在媒體與社群網站,醫療不友善讓醫病關係處在緊張的狀態,反彈聲浪湧現雖然替醫護人員發聲﹐環境依舊是惡劣的,不少家屬使用懷疑的言語質疑醫療行為,我只能說請相信醫療人員,就我所知從事這一行的前輩和朋友,內心都是充滿救人的熱血,從沒人會想要去傷害病人!
藉由八仙事件我們看到了整個醫療大環境的困境,根據衛福部公布的《103年教學醫院住院醫師工時評鑑》,如同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於七月十四日記者會上所指出的,「許多科別的住院醫師,平均每週工時及連續最長工時都明顯超出評鑑標準」。而八仙事件中最需人力的是整形外科,「以醫學中心為例,最長工時超過每週100小時是家常便飯,更有高達每週116小時的誇張工時,也就是每天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時間都處於工作狀態,而整形外科更是連續兩年名列工時最長的科別。」所謂的評鑑規範的工時限制,在還沒有塵暴時就已無法達標,災難一來,勞動權益的落實更是遙遙無期。
塵暴的不幸事故就像台灣醫療勞動條件的一面鏡子,照映出許多平時早已存在卻總是沒有具體改善時程的嚴重問題。近年來有行為經濟學的研究指出,人的認知能力會受到「匱乏感」的影響。簡言之,當人們工作排程滿檔時,便很難有餘裕去做最佳的決策。同理,平日工作就頗為吃緊的醫療體系,也很難單靠醫療人員的犧牲奉獻就能解決結構性的問題。
八仙樂園的不幸事故,不僅衝擊災難應變體系,也讓我們看見了所有第一線醫療人員的沈重負荷。在災難發生後,我們見到人與人之間互相幫助的真摯情感,也看到醫療人員銷假投入救助工作。只是我們不能寄望每次都靠實習醫生自發性的義舉,來彌補體制的根本缺陷。只要災難一過,醫病之間可能又要陷入先前互相怨懟的困境。
無論是健保給付的調整或徹底審視醫療人力的缺口,種種政策層次的調整,上位者都應該肩負起健全醫療體系的責任。若基層醫療人員能團結一致,把矛頭對準醫療政策的制定,我們才更會有足夠的能力來面對各種突發事件,醫病之間的充分信任也不會只是災難時的曇花一現。事過境遷,媒體上八仙塵暴的熱潮已經慢慢消退,但我們不要忘記這場熊熊大火燒出來的問題所在,因此民眾要持續監督,醫療工作者則要持續為自己的勞動權益發聲,下次災難來臨時,我們至少能做好更周全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