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榮民總醫院
實習醫學生
鄭宇皓
一場 “身” “心” “靈”的挑戰
六月二十七號,那是一個不平靜的夜晚,此起彼落的救護車警鳴聲,劃破夜晚平和的街道,穿梭於各道路間,趕往各家醫院,車上載著是當晚新北市八仙樂園粉塵爆炸事故中,歷經高溫大火灼傷搶救出的傷患。一時間,大量燒燙傷病患湧入各醫院急診室,台北榮總也是首當其衝的醫院之一。一些周末留於北榮的實習醫學生們也義不容辭前往急診室,協助辛苦奮戰的學長姊們。然而,在熬過那艱困的第一晚後,病患接下來要接受的手術以及換藥才正要開始。身為實習醫學生,眼見這群年紀相仿的傷患,心中感到更加的不捨與難過,也企盼能給予傷患一點的協助與支持,大面積燒燙傷病患的換藥將會是一大工程,在過去這兩年實習中學習到的傷口換藥技術也許是幫得上忙的一項利器。
隔天周日早晨,許多熱心的同學已在臉書上召集夥伴加入換藥的行列,然而時間上的協調以及地點上的配合成為一大難題。為了讓整個計畫能更加的有組織,教學部楊主任便召集了在北榮實習的陽明、國防、北醫、中國、中山以及輔仁六校代表,一同召開會議,討論換藥志工的可行性以及可能的困難,並且一同草擬出實施辦法,訂定須經指導老師同意且不影響原實習科部業務的情況下,給予實習醫學生加入換藥志工行列的機會。換藥志工的草案也在六月三十號召開的醫教會向各科部主任提出,獲得了支持與肯定。會議結束當天,整形外科,便偕同復健部、精神部以及營養部開辦了志工行前課程,教導正確的傷口照護以及燒燙傷病患日後復健與營養相關等重要的知識,以確保病患的燒燙傷口可以獲得恰當的換藥與照護。在一切都準備充足後,換藥志工便在七月一號開始正式上路了。
初期,病患眾多且情況嚴重,但燒燙傷加護病房床位有限,因此多分散於院區各加護病房中,整個換藥大隊也分為四大區域同步進行,我則是參與在呼吸加護病房的換藥團隊。每個區域都有兩名主治醫師,一位總醫師以及住院醫師協助,平時換藥工作便在主治醫師查房指示下開始。事件發生地點屬戲水區域,少男少女多半穿著泳褲或是泳裝,因此,燒傷面積都十分可觀,且多出現在雙手、雙腳,嚴重者可能會影響到腹部、背部或甚至是頭部。換藥的過程,病患會感到十分疼痛,往往止痛藥都得加到大劑量才有辦法繼續進行,隨著打開纏繞的大塊棉墊以及溶解壞死組織的燙傷藥膏散沙,蒼白的傷口上滲出絲絲鮮血,看到這一幕不禁鼻酸,一旁協助換藥的護理師也紅了眼眶,這種場景令誰看了都會不忍。大家也盡量協助在較為乾燥的傷口撒上食鹽水或是蒸餾水,輕輕的將親水敷料撕起更換,希望能不要造成更多的疼痛。
換藥的過程中,藉由主治醫師、總醫師以及住院醫師的解說以及換藥後的詢問,開始學習觀察傷口的狀況,判斷是否有感染跡象以及使用Betadine濕紗消毒的時機。逐步了解傷口包紮使用得紗布、散沙以及腹部墊搭配的用法,並且學習塗抹Sulfasil去溶解壞死的組織或是塗抹Neomycin的時機。進而學習各種臨床換藥的實際使用技巧,像是俗稱金縷衣的Acticoat便需要使用蒸餾水方可讓其中的銀離子釋出,而Aquacel Ag則只需要撒上少許的生理食鹽水,否則過濕會讓敷料變的糊糊的很難操作。打彈繃也需配合病患的腳底板,調整鬆緊並給予向上的屈力,協助日後的復健。
經過無數清創手術以及日復一日的換藥,燙傷的傷口逐漸長出毛髮,原本蒼白的皮膚也開始生出點綴著黑色素細胞的新皮。傷口狀況逐漸獲得控制後,病患陸續轉出加護病房來到普通病房繼續醫治。原本換藥的區域也改至整形外科194病房,看著準備換藥的病患開始配合復健師嘗試從病床上站起,回想過去這段時間,從一開始在床上痛到無法動彈,到傷口逐漸復原,漸漸能下床站立,莫大的轉變,讓我見識到了生命的韌性。看著換藥的傷口一天比一天小,心中也不免感到欣慰。然而,對於燒燙傷的病患來說,傷口的癒合只是漫漫長路的開端,未來復健之路勢必有更多艱辛的“身”、“心”、“靈”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