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飪醫學:醫事人員教育的新趨勢與全人照護之實踐



  • 首頁
  • 理事長的話
  • 近期國內外醫學教育活動通知
  • 台灣醫學教育學會活動通告
  • 主題文章
  • 醫學生專欄
  • 醫學教育思潮
  • 教師心語

臺大醫院營養室主任
陳珮蓉

烹飪醫學:醫事人員教育的新趨勢與全人照護之實踐


  在慢性病盛行,全球健康照護日益強調生活型態醫學 (Lifestyle Medicine) 的趨勢下,烹飪醫學(Culinary Medicine)已成為醫事人員教育訓練的熱門議題。烹飪醫學興起的原因,包括,外食人口的快速增加、高度加工與便利食品普遍存在,對於減重與慢性病的飲食建議常常因環境因素而難以落實;因不健康飲食所造成的慢性疾病、癌症之盛行率持續升高,以致醫療支出持續攀升,而民眾之生活品質下降;加上環保永續意識的抬頭,綠色低碳飲食型態的推展;高齡人口增加,在家烹飪健康飲食,符合經濟、健康、益智的生活型態。


  烹飪醫學是一門嶄新的、以實證為基礎的醫學領域,融合了食物與烹飪的藝術與醫學科學,目標是幫助人們做出有益健康的食材選擇與組合,透過高營養價值與可口的餐食來預防與治療疾病,並恢復健康1。這是一門貼近生活且實用的學科,關注的是病人日常餐飲需求,而非空泛的原則理論。病人會問:「我這種病該吃什麼?」,而醫療人員之回答能否具體連結其生活落實面,就影響營養醫療 (MNT, medical nutrition therapy) 的成效。過去強調的「Nutrition is medicine」、「Food is medicine」在全人整合醫療照護概念下已毋庸置疑佔非常重要的角色;但畢竟餐桌上擺的不是營養素,而食物也要煮成可口的菜餚,才能入口,而且還要適合咀嚼、吞嚥及消化吸收,方才具有營養與生理功能;因此,烹飪醫學更接近生活運用。那麼,如何將烹飪醫學落實於醫學教育,進而能造福民眾?值得討論。


從飲食處方到餐桌:烹飪醫學的教育價值

  「糖尿病飲食1800大卡」、「低鈉飲食2000 毫克」、「地中海飲食」,這各式各樣的營養醫療指引,從飲食處方與飲食建議,到病人家餐桌上的菜餚,有一大段的距離。為此,醫事人員的教育,需要精進一些跨領域專業知識與技能,方能有助於病人在日常生活中落實健康飲食,預防與逆轉慢性疾病。


  日前臺大醫院剛剛辦完一場員工「咀吞困難飲食烹飪競賽」,競賽項目是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IDDSI (The International Dysphagia Diet Standardization Initiative) 的level 4 (糊狀) 與level 5 (細碎濕軟) 級之質地調整飲食。參賽者包括醫師、護理師、管理師等,經食譜設計與成品照片書面資料、質地測試影片佐證等初/複審選出決賽名單,最終經實地烹飪,分別由1位醫師與2位護理師獲得冠亞季軍。這個活動,相較於現行的跨領域課堂教學、跨團隊個案討論會,參賽者經由營養師製作的教學影片學習、在家實作與測試,及烹飪競賽之過程所學習到的咀吞困難飲食,相信於其全人照顧上會更有信心與助益。


烹飪醫學,醫事人員在職教育積分與醫學院的選修課之可行性

  今年的美國營養學會年會 (American Society for Nutrition) 主題也包含烹飪醫學的實務與實證,同時也論及爭取醫療保險給付的議題。烹飪教室,不再只是主廚教導美食製作,在社區的健康廚房由營養師、醫師、廚藝專家教導民眾健康飲食概念並教導烹煮實作,內容還涵蓋考量經濟實惠與足夠營養的居家飲食,相關研究亦顯示烹飪醫學的顯著效益2。而烹飪醫學的發展需要醫事人員跨領域的學習以訓練師資,例如美國的 Health meets Food: The Culinary Medicine Conference 20253 提供醫師/護理師/藥師高達 20 小時的繼續教育學分(CME/CNE/CPE, Continuing Medical/Nursing/Pharmacy Education),課程涵蓋女性健康、食品安全、永續飲食與慢性病飲食管理等主題,並設有實作烹飪課程 (hands-on cooking classes) 指導醫事人員動手製作健康餐點。


  美國醫學院第一門烹飪與營養選修課於2003年在紐約州立大學醫學中心(SUNY-Upstate)開設;哈佛大學於2007年首次開辦 ”Healthy Kitchens, Healthy Lives” 臨床醫師進修課程;美國醫學院中第一個烹飪醫學中心則是2013年在杜蘭大學(Tulane University)成立1,其設置的GCCM (The Goldring Center for Culinary Medicine ) 4其烹飪醫學課程受眾涵蓋各種面向,如醫事人員烹飪醫學教師認證、醫學院學生選修課、社區民眾飲食教育課程;授課教師團隊成員包括主廚、營養師及醫師等。綜觀各醫學院選修課程之設計通常會包含三部分:短講課程介紹飲食與營養理論與相關研究、實作烹飪練習,以及用餐時段的營養與文化討論,並結合病人照護策略,強調理論與實務並重5。另外,考慮教學廚房空間、教師及時間資源限制,或是碰到像COVID-19疫情期間之因應,也有搭配視訊教學的模式或實體/視訊雙軌進行。


  基於全人照護與積極發展中的全人整合醫學教育,又本於藥食同源,日常飲食,無論是疾病治療或預防醫學,更貼近生活的民眾教育方式乃最佳策略。然而,烹飪醫學需要基礎教學廚房設施、專業訓練師資團隊、食材與人力成本,永續資金仍是推展烹飪醫學教育之關鍵課題5。同時,完善且學習目標明確的課程設計與學習成果評量亦至關重要,並尚待研議。


參考資料

  1. La Puma J. What is culinary medicine and what does it do? Popul Health Manag. 19(1):1-3, 2016.
  2. Domper, et al. Culinary medicine and healthy ageing: a comprehensive review. Nutrition Research Reviews. 37: 179-193,2024.
  3. https://culinarymedicine.org/conference/ (2025.6.24 官網資訊)
  4. https://goldringcenter.tulane.edu/ (2025.6.24 官網資訊)
  5. Newman, et al. Culinary medicine as innovative nutrition education for medical students: a scoping review. Academic Medicine. 98(2): 274-286, 2023.

2014 © 台灣醫學教育學會

發行人:台灣醫學教育學會 理事長:倪衍玄教授 主編: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楊盈盈主任委員 執行編輯:台大醫學院 邱郁淳

編輯委員:中山醫學大學醫學院謝明諭委員、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白培英委員、成功大學醫學院陳炯瑜委員、長庚大學醫學院歐良修委員、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林彥克委員、馬偕醫學院周桂芳委員、國防醫學院林錦生委員、陽明交通大學吳貞宜委員、義守大學醫學院梁正隆委員、慈濟大學醫學院朱紹盈委員、輔仁大學醫學院陳正文委員、中山醫學大學醫學院謝明諭委員、臺灣大學醫學院邱郁淳委員

相關連結  各期電子報  文稿投稿須知  投稿聲明書  影片投稿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