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理事長的話
  • 近期國內外醫學教育活動通知
  • 台灣醫學教育學會活動通告
  • 醫品及醫學教育專家話語Highlight
  • 主題文章
  • 醫學生專欄
  • 醫學教育思潮
  • 教師心語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
李妙容副教授、白培英教授、廖世傑教授

專題式服務學習在醫學教育應用


服務學習的目標與意義

  服務學習是一種將課堂學習與實際社區服務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其目的在讓學生在服務中學習,提升實際問題解決能力。學生通過參與社區服務,能更深入地了解社會需求,增強自主學習能力與社會責任感。在醫學教育,服務學習為學生提供了早期接觸臨床實踐的機會,讓他們在與病患、家屬及醫療團隊的互動中成長。


  醫學專業的學生可能會陪伴住院病人,或參與健康促進活動,這不僅有助於解決社區問題,也能提升學生的醫學倫理與臨床技能。對於醫學生來說,服務學習體驗能讓他們在進入正式臨床工作前,提前適應醫療環境,並發展必要的專業素養。


專題教學法的概述

  專題教學法 (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 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與實踐。在專題教學法中,教師會先根據學習目標預選出若干主題,然後與學生一起討論並確定最終的專題。學生隨後負責規劃、設計和實施整個服務學習計畫,而教師的角色是提供指導、支持學生反思並進行過程評估。


  專題教學法具有多個特點,包括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引導學生探索核心問題、賦予學生自主權、培養批判性思維與反思能力等。這種教學法不僅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希望他們能夠在服務學習過程中學會獨立解決問題,能將學校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


專題式服務學習課程的應用

  基於專題教學法的教育精神來設計服務學習課程,稱之為專題式服務學習課程 (Project-based Service Learning Curriculum)。專題式服務學習課程的步驟包括基於社區需求選擇服務項目,使課程內容和技能能夠根據服務項目進行調整,促使同學間互相學習,提供持續的反思機會,制定行動計劃,評估服務項目的成效,並慶祝成功完成服務項目。在專題式服務課程中,教師(含助教)負責與學生溝通、協商、引導和輔助學習,包括協助學生與服務機構進行溝通。


專題式服務學習課程的設計與應用

  依據專題式服務學習課程的設計,筆者將專題式服務課程設計分為五個相互關聯步驟。


  第一步,服務學習簡介和經驗分享,涉及向學生介紹服務學習,教師和助教在這一階段分享了與服務學習相關的個人經驗。課程首先依據社區需求和學生的學習目標來確定服務主題。學生可以參與討論,根據他們的興趣與能力,選擇一個適合的服務項目。這使得學習內容與真實生活密切相關,並讓學生有強烈的參與感。


  第二步,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和訂定服務學習計畫。專題式服務學習強調與社區或服務機構建立合作夥伴關係,每個學生小組與他們打算為之提供服務的機構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並通過認真考慮這些機構的具體需求來制定服務學習計畫。這些合作機構提供真實的需求情境,學生則根據這些需求設計並執行計畫,實現服務學習的核心理念。


  第三步,服務學習計畫提案的制定和集思廣益 (brainstorming)。學生在教師與助教的指導下,制定具體的服務學習計劃,這包括目標設定、工作分配、資源管理等。指導學生如何起草計畫提案,並鼓勵他們集思廣益與多元設計服務學習計畫。每個小組參與討論並最終確定了他們的服務學習計畫。這個階段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問題解決能力,並要求他們進行多方位的準備,如資料搜集、討論與評估等。


  第四步,服務學習計畫實施與反思。學生進行計畫的實際執行,應用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並學習與社區成員溝通與協作。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助教提供指導和支持,確保學生能夠克服困難並達到學習目標。反思是這一過程中的關鍵元素,學生通過反思自己的學習經歷,進一步深化對服務學習的理解。


  第五步,服務學習成果呈現和全面回顧。服務學習活動結束後,學生進行成果展示,這既是對他們服務學習成效的評估,也是向合作夥伴與社區機構報告服務學習執行成果的方式。這種展示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表達與報告能力,還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與反思他們的學習價值。最後,教師和助教對整個課程進行全面回顧,並慶祝與學生整個課程的成功完成 (圖1)。



圖1:專題式服務課程設五個課程步驟 (Liao, et. al, 2023)

專題式服務學習的優勢

  1. 提升學習動機:專題式服務學習課程的設計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服務學習計畫,這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他們更加投入於學習過程。
  2. 強化實踐與理論的結合:通過實際的服務活動,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應用於實踐,進一步鞏固他們的學習成果。
  3. 培養多元能力:專題式服務學習不僅強調學術知識的學習,還重視學生在溝通、合作、問題解決等方面的能力培養,這些都是他們未來醫學生涯中的關鍵技能。

結論

  服務學習和專題教學法的結合,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與實踐機會,不僅增強了他們的專業技能,還促進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社區參與能力。專題式服務學習課程都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值得未來在醫學教育中進一步推廣與應用。


  在專題式服務學習課程的學習成效評估,筆者建議使用多種評估方式來衡量學生的表現,包括同儕評價、教師評估以及社區合作夥伴的反饋,這樣可以全方位瞭解學生的學習成效。


參考文獻:

  1. Liao, S. C., Lee, M. R., Chen, Y. L., & Chen, H. S. (2023). Application of project-based service-learning courses in medical education: trials of curriculum designs during the pandemic. BMC Medical Education, 23(1), 696.

2014 © 台灣醫學教育學會

發行人:台灣醫學教育學會 理事長:倪衍玄教授 主編: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楊盈盈主任委員 執行編輯:義守大學梁正隆委員

編輯委員:中山醫學大學醫學院謝明諭委員、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白培英委員、成功大學醫學院陳炯瑜委員、長庚大學醫學院歐良修委員、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林彥克委員、馬偕醫學院周桂芳委員、國防醫學院林錦生委員、陽明交通大學吳貞宜委員、義守大學醫學院梁正隆委員、慈濟大學醫學院朱紹盈委員、輔仁大學醫學院陳正文委員、中山醫學大學醫學院謝明諭委員、臺灣大學醫學院邱郁淳委員

相關連結  各期電子報  文稿投稿須知  投稿聲明書  影片投稿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