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理事長的話
  • 近期國內外醫學教育活動通知
  • 台灣醫學教育學會活動通告
  • 醫品及醫學教育專家話語Highlight
  • 主題文章
  • 醫學生專欄
  • 醫學教育思潮
  • 教師心語

義守大學醫學系六年級
吳映璿

海外實習心得


  在大四升大五的暑假,我有幸參加了波蘭弗羅茲瓦夫醫學大學一個月的實習。這段經驗讓我對醫療體系有了全新的認識,也拓展了自己的視野與專業能力。我將分享這次申請過程、實習中的學習收穫。


申請過程

  申請這次海外實習的過程相當嚴謹,包含準備學術資料、獲取推薦信,以及撰寫動機信。我希望能夠通過這次機會體驗不同國家的醫療模式,提升專業能力。我認為歐洲的醫療教育制度和台灣大不相同,因此選擇了波蘭弗羅茲瓦夫醫學大學這所歷史悠久的大學進行實習。這所學校以實務操作見長,這也正是我希望在專業知識之外進一步鍛鍊的技能。


  這次實習的申請過程讓我深刻體會到國際學術交流的重要性。無論是資料的準備,還是和國際夥伴的聯絡與互動,都讓我學習到了更多跨文化溝通的技巧,並且對國際合作有了更多的期待。


實習經驗與收穫

  抵達波蘭弗羅茲瓦夫後,我立即感受到當地醫療教育的不同之處。實習中,我接觸到不同的醫療技術,特別是在法醫學領域。我進行多項實務操作,包括DNA分析、博物館標本修復,以及觀察屍檢過程等。這些體驗不僅加強了我的實驗室技巧,還讓我更全面地了解了法醫學的實際應用。


  我參與了「博物館修復」專題,負責修復歷史標本,並學習如何使用非破壞性技術提取DNA。這是我以前從未接觸過的技術,讓我看到科學技術如何在不同的背景下應用,特別是這種結合現代醫學與歷史保護的案例,令我印象深刻。


  此外,我還參觀了毒物實驗室、親子鑑定實驗室及刑事鑑識實驗室。在毒物實驗室,我學習了樣本製備技術,並熟悉了液液萃取(LLE)和固相萃取(SPE)等先進技術。這些操作都大大拓展了我的視野,並且讓我深入了解了尖端的研究方法。在這些實習過程中,我不僅學到技術,還從波蘭專業人員身上學到了不同的工作態度和醫療文化。


對醫學教育的啟示

  這次實習讓我反思了醫學教育的重要性。醫學生的學習不應僅限於課堂中的理論知識,而應更多地參與實際操作和跨文化交流。通過這次在波蘭的實習,我體會到不同國家在醫療教育和實踐中的差異,這樣的經驗不僅幫助我增強了技術能力,也讓我能以更開放的態度去理解不同文化與醫療模式之間的差異。


  弗羅茲瓦夫醫學大學的教學模式非常值得借鑒。該校強調理論與實務結合,學生有大量參與實習的機會,這不僅使我們的專業知識更加紮實,也讓我們在實踐中培養出應對不同情境的能力。若增加學生的實習機會,讓學生在面對未來的醫療挑戰時能夠更加游刃有餘。


  此外,我也體會到國際合作的重要性。現代醫學的發展是全球性的,建立國際合作不僅有助於推動學術研究,對於未來職業發展也是一大助力。隨著醫學全球化的加速,跨國合作將成為未來醫療教育與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結語

  弗羅茲瓦夫醫學大學的這段實習經驗,讓我在專業和個人成長方面都有了許多提升。我不僅學習先進的醫學技術,也透過與當地專業人士的互動,培養了跨文化溝通的能力。此外,這次國際交流讓我更深刻地認識到醫療體系全球化的趨勢,並激勵我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尋求更多的國際參與機會。


  參加類似的國際實習計畫,不僅能幫助醫學生提升技術能力,也能拓展我們的全球視野,應對未來的醫療挑戰。我非常感謝能有這次寶貴的機會,並將持續運用這段經驗來推動自己未來的學習與成長。


2014 © 台灣醫學教育學會

發行人:台灣醫學教育學會 理事長:倪衍玄教授 主編: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楊盈盈主任委員 執行編輯:義守大學梁正隆委員

編輯委員:中山醫學大學醫學院謝明諭委員、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白培英委員、成功大學醫學院陳炯瑜委員、長庚大學醫學院歐良修委員、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林彥克委員、馬偕醫學院周桂芳委員、國防醫學院林錦生委員、陽明交通大學吳貞宜委員、義守大學醫學院梁正隆委員、慈濟大學醫學院朱紹盈委員、輔仁大學醫學院陳正文委員、中山醫學大學醫學院謝明諭委員、臺灣大學醫學院邱郁淳委員

相關連結  各期電子報  文稿投稿須知  投稿聲明書  影片投稿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