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AC評鑑對一位新進教師的洗禮

  • 首頁
  • 理事長的話
  • 近期國內外醫學教育活動通知
  • 台灣醫學教育學會活動通告
  • 主題文章
  • 醫學生專欄
  • 醫學教育思潮
  • 教師心語

臺北醫學大學 醫學系 醫學教育暨人文學科助理教授
蔡宗良

TMAC評鑑對一位新進教師的洗禮


  臺灣的醫學院評鑑委員會(Taiwan Medical Accreditation Council,以下簡稱TMAC),其成立乃源自於美國教育部的驅動。其重要性不僅確保在臺醫學生日後前往美國深造機會,更是臺灣維持醫學教育品質的關鍵機制。


  在正式評鑑前,我看不太懂大家在忙什麼。身為即將被TMAC進行評鑑的醫學系一員,特別是一位2021年底正式成為新進教師的我,在輕舟未過萬重山,兩岸猿聲啼不住,我困惑與不解著:


  • 我困惑醫學系吳建志主任,為何要聯繫附設醫院教學部?為何要求學校教務處、學務處、通識中心、跨領域學院 … 等多單位進行協同合作?不是針對「醫學系」進行評鑑而已嗎?
  • 我不解醫學教育暨人文學科的陳建宇主任,辛苦收集學生的聲音,特別針對不滿的聲音更深入了解?怎麼會這樣?報喜不報憂不好嗎?

  在實際參與TMAC評鑑準備的後期,這些困惑、不解與納悶有所翻轉:

  • 如果自問TMAC評鑑準備教會宗良什麼?從建志主任的身與行,我想不是用交換價值(Exchange Value)而是以使用價值(Use Value)的觀點來面對,因為若用交換價值的觀點來說,投入那麼大量時間與心力來換取「考試分數」實在太不划算了,但若以使用價值觀點賦予TMAC評鑑意義下,為培育出一位「好醫師」,對整個社會福祉有所促進,TMAC評鑑指標就像一個指南針,協助我們在各個面項努力,進而營造對師或生的良好教育環境。而我也似乎慢慢瞭解為什麼建志主任需要東跑西跑的穿針引線,讓TMAC評鑑大隊在彼此接力過程中,棒棒都不掉棒。
  • 建宇主任是宗良當初願意來醫教人文學科賣命的主因,不僅有整體通盤規劃能力,更有即知即行的行動力;其信念「不是作文比賽,而是要來真的」、「不要怕課程評量過低,老師,特別是醫學人文的老師要有人文的風骨」、「TMAC評鑑讓我們更有理由為醫學人文核心課程做優化」、「老師不是只來教會教的,還要教對學生未來進入臨床有幫助的」… ;建宇主任很要求證據,在處處高喊著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環境下,除成立並經營醫學人文小老師社群,還常常走近學生與之對話,就是為了收集真實的在地聲音,特別是學生反應不好的事物,往往成為每月醫教人文學科所舉辦的學科會議,其中所討然而卻可能論如何優化醫學人文教育議題。因此讓宗良明瞭TMAC評鑑不再是報喜不報憂的問題,而是以證據為本,持續進行醫學教育優化的行動。

  在TMAC評鑑準備期,身為醫教人文的老師如何與臨床醫師,甚至是同學(學習者)做跨域合作也讓宗良非常有感,大致可區分三個階段進行分享:

  • 理解與交集
    醫學人文教師雖有一套系統的概念工具,但多數卻不具臨床實務經驗;相反的,醫師具備豐富的臨床實務經驗,但可能較欠缺系統的論述脈絡。但是,即便如此,在醫教人文學科的媒合與建宇主任的協調溝通,往往原本「我」是醫學人文老師,「他」是來自醫院具有臨床經驗的教學型主治醫師,雖各自有各自的在意與著重,但卻有著相同交集-「我們」皆期盼醫學生具備醫學人文基本關懷與素養。
  • 磨合與協作
    來自學院的學術派與來自臨床場域的實踐派自然有一套自身作法,要一起「合作」,往往過去採用的是分工(Cooperation)的方式,意即我負責一部分,你負責一部分,而整合部就交給另個人再說的「分工合作」;然而,醫教人文學科卻強調以協作方式(Collaboration)一起備課、議課、共授課程,剛開始時總覺得速度有點慢而想要放棄,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醫學人文老師)看見他(教學型主治醫師)舉了實際臨床的案例後,同學們的豁然開朗的表情,而他也看到我如何將複雜的真實案例,賦予簡單的抽象意義,爾後隨之彼此「互/共學」,我們的腳步逐漸輕快起來,相互接話不再卡頓,對於課程節奏推進的流暢度有很大幫助。
  • 教學快樂頌
    過去醫學生多數在意成績,遇到沒有標準答案的「醫學人文」議題往往感到棘手,甚至對追求高成績事業已發展多種技法,然而卻可能造成教學者的品味與學習者口味的斷裂處。在這次TMAC評鑑準備中,有許多前輩指導著宗良:「其實,我們也很像口中的學習者,在TMAC評鑑中我們也想得高分,也會想要猜怎樣才能得高分,但有時往往面對許多的不確定,表現會不如預期,但如何從中學習面對,也是身教的一種 …」,對吼,好像當上老師就似乎忘記曾經自己也是學生!

  TMAC評鑑是考試嗎?把TMAC評鑑當作考試來準備嗎?如果不是,那會是什麼?又該如何做?


  第一層次的yes or no不難回答,但第二層次的how問題則不易回覆。然而,有個畫面則依稀浮現Beethoven:Symphony No.9  - Ode to Joy,教學者與學習者如樂器部與和聲部般互為主體性(Intersubjectivity),醫學系主任如指揮般揮舞手上有著鳳凰羽毛的冬青木,施予不疾不徐令人安定的魔法。TMAC評鑑條文就像那歌譜、歌詞給予有跡可尋的方向感。


  TMAC評鑑暫劃個逗號,如輕舟暫過萬重山,那音樂卻悠揚,提醒著持續朝醫學教育優化的方向還去。


Froh, wie seine Sonnen fliegen
Durch des Himmels prächt'gen Plan,
Laufet, Brüder, eure Bahn,
Freudig, wie ein Held zum Siegen.

-Friedrich Schiller


2014 © 台灣醫學教育學會

發行人:台灣醫學教育學會 理事長:倪衍玄教授 主編: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楊盈盈主任委員 執行編輯: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陳建宇委員

編輯委員:中山醫學大學醫學院謝明諭委員、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白培英委員、成功大學醫學院陳炯瑜委員、長庚大學醫學院歐良修委員、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林彥克委員、馬偕醫學院周桂芳委員、國防醫學院林錦生委員、陽明交通大學吳貞宜委員、義守大學醫學院梁正隆委員、慈濟大學醫學院朱紹盈委員、輔仁大學醫學院陳正文委員、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陳建宇委員、臺灣大學醫學院邱郁淳委員

相關連結  各期電子報  文稿投稿須知  投稿聲明書  影片投稿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