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大學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副教授
林惠茹
輸血醫學知行合一:ABO血型
輸血醫學為醫事檢驗師(醫檢師)重要臨床業務之一,在醫檢師養成期間,透過血庫學二學分必修課程,理解血型系統知識及熟悉實驗操作並判讀數據(如下圖)。ABO血型基本知識為輸血醫學中首重的知識點,也是臨床業務輸血前試驗的第一步,在基本知識上,須了解ABO血型基本分型、進而推導ABO亞型及孟買血型的機轉,惟ABO血型基因與抗原蛋白的關係,並非學生熟悉的基因直接轉譯成ABO抗原,而是基因轉譯成醣基轉移酶,體內的前驅物透過H轉移酶接上fucose 形成H抗原(也就是O血型),接著A基因轉譯成N-acetyl-D-galactosamine 轉移酶,再將H抗原接上N-acetyl-D-galactosamine醣基,形成A抗原; B基因則是轉譯成D-galactose轉移酶,會將H抗原接上D-galactose,形成B抗原。另在紅血球及體液系統中分屬不同的基因調控著ABO血型系統的醣基轉移,也因此在孟買血型鑑定上,除了血液樣品外,還需要取得病患的唾液樣品。因此在課堂觀察及期中期末考中的問答推論題,ABO血型系統中常見學生學習困境便是在這些知識點,即便授課者的我,在授課課堂中多次強調,仍發現學生需要重複精熟、鷹架式引導及即時回饋的系統,來協助學生突破該知識點的理解程度。
在ABO血型鑑定實驗上,臨床上常見的三種重要的實驗操作法,分別有試管法、凝膠微柱卡片法及固相紅血球黏附法,如下圖所示,三種實驗的原理、操作步驟及判讀方式皆不同,但實際教學現場中,礙於課程內容、學生人數(約50人)及校內設備環境,僅能排入排入實驗一ABO血型試管法,且為全班性兩人一組的團體操作。如何強化學生在ABO血型系統的知識與實驗技能成為重要待解決的教學現場困境,讓學生具備在輸血醫學領域的知行合一,這個議題亦是學生專業知識與能力培養重要的議題,培育醫事檢驗師臨床應用的知識與能力,深耕其產業職能。
本人申請111學年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獲得肯定,挹注資源解決教學困境,長久以來,對於學生理解ABO血型的盲點、操作實驗的實驗時數不足、大量學生同一時間進行實驗、顯微鏡動態操作困境等現實因素,方得以逐一提出解決方案。透過研究計畫,將多年來學生於ABO血型的知能與技能學習困境,透過數位教材的製作及與臨床端醫檢師的合作,善用數位教材的特性,提供輸血醫學ABO血型知能、技能領域相關數位教材,並搭配適當的測驗卷、討論議題,強化學習回饋,一解教學與學習困境。後續仍須透過適宜的教學設計,持續提升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學生於輸血醫學學科的學習成效。
數位教材截圖示意圖如下:
圖片來源:血庫實驗1_ABO blood typin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LCaOi8oQeHfGYybSEob4mXf1J8Hnd4Mj&si=Wpmfv8xbGpc1iXD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