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大學醫學系學生
郭庭綱
窺探國際醫學教育前沿:2023 AMEE會議全紀錄
去年12月底在家醫科輪訓時,聽到王英偉老師提到往年都會有學生跟家醫科的老師合作投稿歐洲醫學教育學會年會(Associ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 in Europe, AMEE)的ePoster,若成功投上就可以到當地參加會議。當時憑藉著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心態,跟隨謝至罡老師進行有關於健康識能的研究。
在2月中旬時我終於完成撰寫並把abstract投出去,經過三個月的等待後在5月接獲accepted的好消息!隨後就開始準備製作ePoster,目前官方提供的 Learning Toolbox平台可以放文字、相片、甚至是影音內容。由於我有被邀請進行三分鐘的Live Presentation,在去參加會議前也提前準備了演講簡報和西裝。另外在註冊的同時我也報名了兩堂課程,分別是Presentation Skills和Introduction to CBME,希望能夠加深自己的演講技巧與對於醫學教育的認識。
AMEE,即歐洲醫學教育學會,1972年於哥本哈根成立,如今已發展成一個全球性組織,擁有來自九十個國家、分布於五大洲的成員。每年一度的AMEE會議提供了一個機會讓對醫療衛生專業教育有興趣的學者能夠齊聚一堂,獲得最新的資訊,同時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同仁分享想法、建立人脈。今年的AMEE年會以「共融的學習環境,改變未來」為主題,吸引了來自全球的3,200名現場參與者和1,500名線上參與者,成為迄今為止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醫學教育國際會議,而台灣也名列參與人數的前茅。
這場會議的Director是醫學教育國際著名的學者 Jason Frank,與會人士有國內外的醫學教育重量級前輩們,也有資深主治醫師、教育研究者、以及年輕主治醫師,以lecture和小組討論的方式交替進行。會議從介紹勝任能力導向醫學教育(competency-based medical education, CBME)開始,CBME是outcomes-based approach to the design, implementation,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of an education program using an organizing framework of competencies,為近年醫學教育改革的方向,好處是可以根據受訓者所需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y)設計課程,並強調以訓練後之能力而非受訓年限或受訓過程來評估學員表現以及是否晉升1。至於何謂competent? 「acceptable and satisfactory」應該是最好的寫照,而具體來說要如何達成抽象的competent以及如何評估受訓者表現? 這就要提到里程碑(Milestones)和可信賴專業活動(Entrustable Professional Aactivities, EPAs)
Milestone = a defined, observable marker of an individual's ability along a developmental continuum. 評估概念是實際評定個別學員之能力,可以將每位學員各種不同核心能力分級,而不是以訓練長短為依據,以保障醫療執行之品質與安全1
EPA = an essential task of a discipline that an individual can be trusted to perform without direct supervision in a given health care context. EPA可以是一種活動(activity),一個任務(task),一個作業(assignment) 1。
在臨床上以Milestone當作評估方式,常會發生評核的項目太細、沒有充足的師資、沒有充足時間好好評量,其可行性難度很高,且評量項目分散在不同的核心能力,對於臨床上的運用不是很方便,因此通常以EPA的模式來進行CBME的教學與評量。
講者也提到對於以EPA評估目前遇到的困境為評核與回饋過程,若評核表太過複雜,對於不了解CBME與EPA概念的第一線的臨床教師來說,反而會造成負擔而失去原本良善的立意,因此向第一線臨床教師普及CBME的概念與簡化評核表為目前重要的任務。
雖然課程是為CBME新手設計,我認為對於醫學生來說這個主題聽起來仍然有點吃力,像我就需要一邊聽演講一邊上網搜尋補足相關知識。不過能夠參與這麼大型的workshop、聽懂小組討論、甚至練習整理、發表自己的看法,以及見到許多國內外的大師並向他們請教,對我來說仍然是穫益良多。
基於此行需要準備3分鐘的oral presentation,我報名了這個工作坊來加強presentation的能力,首先在心態建設上,講師進行了的一個即時互動,他請認為自己上台時聲音會發抖的人舉手,此時所有的參與者都舉手了,接著他再請大家有注意到別人上台時聲音會發抖的人舉手,此時卻沒有任何一個人舉起手來,這個結果說明了所有人上台發表報告必然會感到緊張,然而其他台下的人是很難察覺到的。他建議只要撐過前幾分鐘,這種緊張感就會消失而能夠感到更加自在,進入自己的節奏。同時,語調與非語言溝通也非常重要,可以藉由適當的肢體語言(手勢尤為重要,要留意手部位置以及無意識的動作)和臉部表情,加強講者的傳達力,使演講更加生動。
還有,講者應該具備連結觀眾的能力,其中一張投影片令我印象非常深刻:演講的內容應該要是「講者想講的東西」與「聽眾想聽的東西」的交集,這個交集越大,演講越容易成功。
而在演講的簡報的準備上,應該以圖片為主,簡報的功能應作為reminders、cues、reinforcers、supporters,避免滿版的文字與讓觀眾失焦以及讓自己變成讀稿機。
最後,優秀的講者也需要具備隨機應變能力。在演講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突發狀況,而講者應該能夠靈活應對,調整內容以滿足觀眾的需求。這需要冷靜的思維以及對於演講主題的深刻的了解,以確保演講的流暢以及獲得觀眾的信任
聽完這個Workshop後,我發現許多細節的累積造就了一個好的演講者,也許分開來看聲音、內容、簡報、站姿、肢體語言都只佔一點點,似乎不影響大局,很多眉角也許我們自己也都知道,但將每個細節都做好才能成為一位優秀的演講者,而練習與獲得回饋更是最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因此我在ePoster 發表前也自己在飯店房間內的鏡子前練習了好幾次,確保能夠流暢地講完所有內容以及做到講師所提醒的重點,我想這就是我最大的收穫以及參加這場workshop的意義。
這是一個90分鐘的session,總共邀請15位ePoster的作者上台呈現自己的作品,每個人能夠上台報告自己的研究成果3分鐘,並且接受1分鐘的提問,報告者、與會者有許多是都教授、醫學院的program director或是教育碩士,我當下真的是非常緊張,好在有先前Presentation Workshop,我順利的報告完也能夠回答台下提出的問題。
我投稿的ePoster是歸類在Education and Management這個分類下,主題與醫學生健康識能的教育有關,旨在探討醫學生參與整合健康識能課程對其對健康識能的了解、態度、自信心和溝通自我效能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在課程剛結束後,醫學生在這些能力均有顯著改善。但在一年後的追踪調查中,改善並沒有持續,顯示這些能力改善的持續性有限,並且在未來很可能需要縱向的課程設計來維持和增強健康識能和溝通自我效能,以保持並鞏固所獲得的能力。
AMEE晚宴:AMEE的晚宴辦在一個非常大的展覽空間內,裡面擺有很多小圓桌和食物吧台,並且還有酒水和甜點,食物非常不錯!我覺得很特別的是小圓桌的配置,通常拿了食物到一個小圓桌開始吃的時候,也會有另一些陌生人來併桌,於是一群不熟的人就邊吃邊聊天,而在吃飽或想離開的時候也沒有壓力,直接說要去盛食物就可以順利脫身。這個體驗非常有趣,讓我練習與不熟的陌生人開啟話題的能力與英語對話都進步不少
臥鋪列車Caledonian Sleeper:因為許多小說,我一直對臥鋪列車有濃厚興趣,這次從格拉斯哥到倫敦搭機返台時剛好有機會乘坐。列車從晚上11點從Glasgow Central 發車,過夜後白天約早上7點抵達倫敦,非常節省旅途時間。我原本懷著滿心期待登上列車,然而不知道是否運氣不好,列車上的洗澡水不熱、洗手台不通、沒有棉被、空間又比想像中狹小,讓我不禁又懷念起在格拉斯哥小旅館中的舒適與溫暖。好在隔天醒來之後還能夠到 Club 車廂品嚐早餐,算是撫慰了我疲憊的身心。
這次因緣際會下能夠參與國際醫學教育盛會AMEE真的是我始料未及的事情,我要非常感謝家醫科謝至罡老師與王英偉老師的指導與帶領,讓我從一個原本對醫學教育研究沒有概念的醫學生到能夠寫出abstract並且被accept,也要感謝當初沒有因為聽說錄取率低就放棄嘗試投稿的自己,讓我有機會可以出國參與國際會議增長見聞。最重要的要感謝慈濟大學提供這次出國的旅費,讓身為學生的我可以無後顧之憂。我誠心建議未來想參加AMEE的學弟妹們不論是否已經進入臨床,只要有想法都可以找老師討論撰寫poster甚至是投稿oral presentation,相信大部分的老師也都是很樂意提供協助,自己也一定能夠從過程中學習到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