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院檢驗醫學部 PGY課程主持人、臺大醫院檢醫部醫檢師兼組長
衛品妃
在疫情下與您相遇-淺談新冠疫情下之醫檢教學模式
讓我們坐進時空膠囊,將時序退回到2021年的5月。對醫檢界而言,那是一段最惶恐的時光,郤也是最能突顯醫檢師價值的時光。台灣新冠疫情的增溫迎來了全國三級警戒的命令,每日的新確診人數由二位數暴增到了三位數,再進而上升到四位數。檢驗醫學部內,每日都要湧入一千多件的COVID檢體。醫檢師們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COVID PCR檢驗,因為防疫考量,任何的醫療處置都須以「排除新冠病毒感染」為前提來進行。這使得醫檢師們不但要面對大量的檢體,更要挑戰「安全、正確、即時、高效提供COVID PCR分子檢驗報告」這個不論對於體力與心理狀態都無比艱鉅的任務。
另一方面,三級警戒之下,教學活動的進行也不免受到影響。教育部在2021年6月4日公告檢送新修正之「醫、牙、護理、藥學及醫事檢驗復健相關科系學生實習場所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之作業原則」[1],這個應變機制主要目的是在於保護實習學生安全及兼顧學生受教權利。其中最重要的內容,在醫檢職系而言,是由學會及全聯會建議,將以前100%的實體教學,修改成至少50%的實體教學,另搭配至多50%的虛擬課程或者是線上課程。
依循此一原則,實習可一定比率採虛擬或其他方式替代實體授課。在臨床檢驗服務量能吃緊的情形下,醫檢師的工作量變得極為沉重,因此壓縮了實習生(UGY)或二年期醫培訓練計畫(PGY)學員的教學或指導時間。尤其是自台灣實施全國性第3級警戒以來,由於社交距離措施或人員隔離政策,面授課程變得更加困難。如何在疫情下與學生們相遇,減少疫情對醫檢教學的衝擊以維持教學良好品質,是我們當時面臨到的最重要課題。在群策群力之下,我們所開展的實際因應措施如下(圖1):
時至今日,新冠疫情幸得緩解。回顧三年的疫情高原期,雖然疫情使得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面對面接觸時間有所減少,但由於社群平台的便利和廣泛使用,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討論增加了。 UGY與PGY學員通過與教師進行無限制的討論,解決了他們遇到的困難。線上學習平台與實體教學結合,將講堂課程及討論會議、筆試以遠距方式完成。而傳統操作教學可先透過線上課程翻轉教學使學員有先備知識,再以實體桌邊教學完成操作教學及實作考核。在虛實相輔的教學模式下,我們發現疫情前後UGY及PGY學員不論是在學習成效或滿意度上,均無統計上的顯著差異,醫檢教學品質不因疫情而受影響而能保持良好教學效果。此外,在不減損教學成效及滿意度的同時,虛實相輔的教學模式能使臨床醫檢教師們的教學負擔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喘息及緩衝。可見疫情下的醫檢教學因應方案,是值得應用推廣的教學模式,因此我們把這個方案,分享在知名的國際醫學教育期刊Medical Education中[2],結合社群平台的實體與遠距教學兼具之醫檢教學方式,提供了即時和互動式的學習,是一種有效的模型,有助於在繁忙的臨床檢驗工作中進行學生與學員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