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期間,繁忙臨床環境中建立有效虛擬學習平台

  • 首頁
  • 理事長的話
  • 近期國內外醫學教育活動通知
  • 台灣醫學教育學會活動通告
  • 主題文章
  • 醫學生專欄
  • 醫學教育思潮
  • 教師心語

林口長庚專責教學護理師
劉珮琪

在疫情期間,繁忙臨床環境中建立有效虛擬學習平台


  歐洲醫學教育學會(Associ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 in Europe, AMEE)是醫學教育界每年的一大盛事,提供機會讓醫療衛生專業教育者,可以聚在一起共同討論及分享最新的資訊。今年AMEE在法國Lyon舉行,但由於全球仍持續受到疫情影響,此次會議除了舉辦有實體會議外,亦提供了線上會議,在正式會議開始前有多個工作坊,其中「在疫情期間,繁忙臨床環境中建立有效虛擬學習平台(Building an effective virtual leaning platform at the time of pandemics in a busy clinical sitting)」工作坊是我較有興趣的主題,也在課程中獲得了許多新知,藉此與大家進行心得分享。
 

  由於近兩三年由於COVID-19疫情的大流行,打亂了所有正常臨床教育和課程,讓臨床的教學活動必須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線上學習的方式進行,而建立虛擬/線上學習環境,讓教學的過程從實體轉移至網路線上學習。而線上學習主要又可分為同步學習(Synchronous Learning)與非同步學習(Synchronous Learning),同步學習通常是透過虛擬教室,學員於特定時間與教師一同加入此教室進行學習,課程中學員間可進行討論、提問或回饋,此方法師生間有較高的互動性。而非同步學習則是透過學習平台,教師事先於學習平台設計課程,學員可依照自己的時間、自己的步調、地點完成課程及作業。
 

 

特徵

可運用教學工具與軟體

虛擬學習
(同步)

  • 真實的時間上課
  • 有較多的臨場感,可與教師和其他學員進行互動
  • 同步的學習

Google meet
Webex
Online chat
Web conference
Audio-video conference

電子學習
(非同步)

  • 可分段學習
  • 依據自己的時間、步調進行學習
  • 通常是預錄影片或數位教材

Email
Web-based training
Threaded discussion board
DVD
Learning platform
Podcasting

 

  運用教育理論作為課程發展的基礎是很重要的,這裡以Kolb經驗學習理論來說明如何發展線上課程:(1)運用模擬提供了練習技能的機會,這可以提供學員具體的體驗;(2)在反思方面則可以運用社群媒體來支持學員達到經驗的反思;(3)APP的使用可以幫助學員形成一些抽象概念化的知識,例如運用mindmeister線上概念圖軟體輔助學習;(4)學員最後可以將所學應用於未來的工作場所以驗證學習的成效。
 

  虛擬學習環境(Virtual Learning Platform, VLP)是一個經過妥善規劃的數位學習空間,教師透過此平台進行教學傳遞課程內容,而學生在此環境中進行學習,師生也可透過此平台進行互動與雙向回饋,而一個VLP需具有以下內容:

  • 課程的內容需依據課程目標進行妥善的規劃,並可運用ADDIE模式作為發展教學課程設計的依據,包含分析(Analysis)、設計(Design)、發展(Develop)、執行(Implement)到評估(Evaluate)。
  • 需有學習管理系統(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s, LMS),以追蹤學習者的學習狀況。
  • 需有社群網絡的功能,如留言板、論壇,讓學習者可相互交流、提問、分享課堂筆記或小組討論,讓學習者即使是虛擬的環境中,也能強化學習。
  • 教師可於於平台中解答學習者所提出的問題及給予回饋。
  • 可記載學習者的學習歷程,當學習新技能或達成各階段目標時,可給予認證來增強學習者的自信。
 

  另外,教學過程中評估學習者的學習成效都是很重要的一環,以下是常用於線上學習的評估方式:

  • 任務導向的模擬測驗:學習者在安全的虛擬擬真情境中使用他們所有的資源和技能來完成任務。
  • 多重情境測驗:學習者透過解決不同情境的問題來達到學習目標。
  • 線上小組合作任務:線上活動中進行分組,每組透過合作完成任務,後續進行同儕互評及回饋來評估學習成效。
  • 開放性問題:是最常見的評估方式,線上上課的學習者必須反思課程內容並得出自己的見解與結論。
  • 透過案例研究解決問題:運用真實個案讓線上學習者發現問題,並集思廣益解決問題,教師從中評估學習者的思考過程及所運用課程所學的程度。
  • Blog:讓學習者每天或定期在Blog上分享學習狀況或提問,教師可透過Blog來評估學習者的學習狀況。
  • 線上面談:透過線上一對一的面談,請學習者答辯,教師可從中評估學習者對課程了解的程度及學習成效。
  • 論壇和線上討論區:線上學習論壇或討論區可讓學習者能夠分享想法、深度探索課程內容,可提高他們的理解力。而教師可從學習者的分享中評估學習者。
 

  由於虛擬學習已逐漸成為臨床教學的新趨勢,透過此次工作坊,讓我對於如何建構一個虛擬學習平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未來在設計線上課程時,就能知道設計重點完善架構學習平台,讓學習者有更好的學習環境與成效。
 

2014 © 台灣醫學教育學會

發行人:台灣醫學教育學會 理事長:倪衍玄教授 主編: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楊盈盈主任委員 執行編輯:長庚大學醫學院 歐良修委員

編輯委員:中山醫學大學醫學院洪維德委員、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陳維恭委員、成功大學醫學院楊朝鈞委員、長庚大學醫學院歐良修委員、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林彥克委員、馬偕醫學院陳奕全委員、國防醫學院黃國書委員、慈濟大學醫學院朱紹盈委員、輔仁大學醫學院廖俊厚委員、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陳建宇委員、臺灣大學醫學院邱郁淳委員

相關連結  各期電子報  投稿須知  投稿聲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