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長庚醫院師培中心主任
林口長庚醫院 資深專責教學主治醫師
長庚大學胸腔內科副教授
黃建達
台灣醫學人文教育的訊息
隨著科學的進展,醫學的客觀和理性特質看似越來越強烈,然而在醫學實務中,有些元素的特質比起科學更接近藝術,因為醫療面對的是有疾病的人,而非疾病本身而已,這可說明醫學既是科學也是藝術。在醫學教育裡,重視藝術元素的領域稱為醫學人文(1, 2, 3)。醫學教育強調將醫學人文訓練融入課程的重要性,以利於醫學生在未來的臨床實務中融入人文素養。台灣醫學院評鑑委員會自2000年針對醫學教育課程,做了一些醫學人文教育的改革,改革試圖將人文學科引入醫學教育的各個面向,包括招生、課程、執照認證和繼續教育,目的是為了要確保醫師能以病患的福祉為前提下,有能力進行反思(4)。多年來醫學人文一直被列為台灣醫學教育研究的國家資助重點之一,然而,台灣醫學人文教育課程之研究文獻現況如何,這領域值得進一步研究分析。我們團隊近期發表了以文獻回顧探討在台灣文化脈絡中運作的醫學人文教育與其對醫學生的影響之論文(5)。文中我們進行了系統回顧,納入標準包括 2000 年至 2019 年間台灣醫學教育環境中醫學人文課程的英語或中文報告結果研究。我們按照 PRISMA 指南搜索了五個電子資料庫(PubMed、Embase、ERIC、PsycInfo、Web of Science)。最佳證據醫學教育 (BEME) 全球量表和Kirkpatrick 等級用於確定證據強度。從 134 篇確定的文章中提取了 17 篇文章仔細詳讀分析。結果發現內在的(intrinsic)和工具的(instrumental)理論方面進行的醫學人文教育研究很多,但基於認識論的(epistemological)和批判性的(critical)理論之應用較不足。這些研究有確定了一些與參與有關的正向影響,包括態度、知識和技能的修改。然而,在對學生行為的影響或醫師和病人的持續互動的特徵上,較缺乏明確證據。
醫學人文教育在台灣已廣泛實施,也越來越重要,在台灣傳遞醫學人文的主要方法和執行措施包括各類課程作業、實地考察、敘事/講故事(6,7)、以及其他一些相關執行措施等,本系統性文獻回顧的結果反映了這樣的發展。然而,仍有一些問題值得釐清與未來研究,如關於醫學人文納入的理由或如何將其從西方脈絡本土化到台灣脈絡,尚未達成明確的共識。也有相當大的空間可以將醫學人文的研究重點從內在的和工具的理論基礎擴展到批判的和認識論的理論基礎,以利於醫學教育中採用。台灣醫學課程評估醫學人文成果的方式目前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徵求醫學生的觀點,根據更高級別的 BEME 證據強度,建議參與者的背景更加多樣化、混合方法和與對感興趣結果的評估,以產生更具說服力的醫學人文影響證據。根據Kirkpatrick模型也可探討更高層次結果的研究,這將進一步加深我們對醫學人文課程影響的理解,特別是目前醫學人文教育對醫學生、醫師與病人照護的長期影響仍不清楚。因此,縱向的研究也應該得到鼓勵,因為它們能為參與者的行為變化提供更清晰的證據。最後,未來擴大以證據為基礎的研究,例如對臨床醫生、決策者和病人的訪談,近一步去釐清醫學院校人文教育的實施和評估(5)。
Re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