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醫學人文學科
呂佩穎教授
淺談全球脈絡下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評鑑與在地反思
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WFME)自2003年在哥本哈根辦過年會後,睽違16年,今年(2019)四月終於在韓國首爾再次舉辦大會。2003年,對台灣醫學教育貢獻極鉅的黃崑嚴教授在哥本哈格發表台灣醫學院評鑑委員會(TMAC)成功的經驗,彼時的台灣醫學教育界在幾位先進如黃崑巖、賴其萬教授等帶領,積極開疆拓土。多年來,投入台灣醫學教育的行列越來越壯大,年輕一輩的醫學教育者風起雲湧,努力將台灣推上世界醫教的舞台。以歐洲為基地的WFME這次移到亞洲辦理,象徵著世紀初仍以歐美為主的世界醫學教育潮流已移轉到亞洲,快速擴展到全球;而此次的時空背景不同,因應全球人口移動和全球醫療需求,及美國的「外國醫學系畢業生教育委員會」(Education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Medical Graduates,簡稱ECFMG)在2010年決定2023年以後,外國醫學院畢業生其畢業的醫學院需通過WFME或美國醫學院教育評鑑委員會(Liaison Committee on Medical Education,簡稱LCME)所認可之評鑑組織的認證方能申請美國住院醫師訓練或行醫執業,自此眾多國家或區域的認證單位紛紛申請WFME 認證,期望自己國內能建立符合國際最合性標準的認證單位,而所認可的醫學院的畢業生能更具全球競爭力。
如同此次首爾大會中WFME主席David Gordon 所言,即便WFME逐年已有修訂出一套全球醫學教育可參考標準,然而各個國家文化脈絡及教育體系不同,所以如何異中求同,是不簡單的挑戰。如WFME 亦有參照LCME 條文,然而美國大多數為學士後醫學系,亞洲許多國家的醫學院卻大部分為大學制。舉臨近國家韓國為例,原有多所醫學院同時招收高中生及學士後兩學制,但目前只剩三所醫學院仍有學士後醫學系,原因之一即為大部分東亞國家對醫師高社經地位的偏好,造成很多大學畢業生每年反覆考試直到進入醫學系就讀為止,除浪費年輕人時光外,醫學院也不易選出真正合適從醫的學生,以至於許多醫學院逐漸取消學士後醫學系。而每個國家教育體制不同,一些國家評鑑單位除對已成立的醫學院進行品質認證外,也評估考核欲成立新醫學院的規劃,而部分國家對醫學院辦學的成效的評鑑結果亦能影響學校未來的存廢。針對這點,WFME 即在不久的未來將會明確了解:所申請認證的評鑑單位,其國家主管高等教育的單位,在對於其醫學教育評鑑結果所會採取的回應;然而,每個國家之政治社會不同,是否能真正賦予評鑑單位對醫學教育品質乃至健康照護品質控管的權能仍考驗國家的態度。近年來WFME 對於其成員也力求多元,除核心委員會包含六大地區各有代表外,評鑑委員(assessor)亦逐漸納入更多歐美澳等傳統被歸為「西方」國家外的人員,應是期待能真正代表該組織在所謂的全球「準則」(standards),實現其多元視野與價值。
TMAC 在台灣醫學教育界眾多年的努力下,2018年接受認證及訪視,2019年春天正式通過無條件認證。其過程在TMAC主委林其和等在評鑑雙月刊 (2019.05)已有詳細描述,就不在此贅述。2018年筆者很榮幸協助TMAC 在WFME 訪視TMAC 評鑑一所醫學院的過程中擔任翻譯,也有機會近距離看到認證的過程,WFME 評鑑委員在6天行程秉持客觀精神觀察、檢視與求證,鉅細靡遺地了解台灣社會文化脈絡中的醫學教育體制是否符合標準。而筆者亦有幸在2019獲推薦為WFME評鑑委員,加入成為目前20位來自全球不同國家的評鑑委員的行列之一。在其選聘及受訓過程,深刻地感受WFME為確保其組織及代表組織評鑑員的適宜性之嚴謹態度。如受訓過程WFME在日內瓦辦公室協調並克服時區的差異,使用線上會議,方便身在世界不同角落的主席、顧問、訓練講師及受訓評鑑人員一起加入討論,其中受訓委員常被給予需回應符合規範判斷的問題,並能呈現獨立見解,更利用一些情境對利益衝突與迴避有深入討論,力求整個組織的公正性,也能妥切在所謂全球標準中,了解不同國情與制度中仍需的堅持或可以賦予的考量。
即便WFME目前的準則已參考及凝聚醫學教育領袖的意見,在未來仍然有修正空間,而現今的條文,也碰到一些較困難的部分。筆者為在醫學專業大學任教的人文教師,所以舉例WFME醫學人文相關條文以說明一些準則的困難度。WFME 雖明確的要求醫學教育需有醫學人文社會科學課程,能培育具有社會倫理法律人類文化等知識及能力的未來醫師,然而如何設計合宜的課程及如何證明這些課程能真正培育出符合社會需求的醫師,確實相當的複雜與困難。而台灣醫學教育也面臨類似問題,在台灣推動醫學人文教育已近二十年,然而在大部分醫學院,醫學人文課程仍然必須在醫學知識及技能等擁擠的課程中生存,如何能真正落實實證醫學外的人文價值教學,如何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果,恐怕不是單純以畢業生問卷中的人文課程滿意度可以衡量的,而這也呼應了WFME 所提出的困難與挑戰,值得全球醫學教育學者持續的對話。
台灣雖然只有13所醫學院,但每個醫學院也有其特色。近年來幾乎所有醫學院已或將接受TMAC 新制評鑑,在符合醫學教育評鑑標準下,除了培育能勝任未來健康照護的人才,如何能發展各個醫學院的特色,如同WFME核心價值,如何能在全球標準,也能了解每個國家的資源與其特色,也是我們未來可以借鏡之處。而筆者也相信在台灣醫學教育學者及各個醫學院的努力下,未來台灣必然有更多優秀的人才能站上醫學教育的世界舞台,加入世界醫學教育組織如WFME 的行列,透過在醫學教育上的貢獻為台灣成就發聲。
參考文獻:
林其和、張曉平(民108年5月)。醫學院評鑑委員會接受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認可紀實。評鑑雙月刊,79期。民108年6月28日,取自http://epaper.heeact.edu.tw/archive/2019/05/01/7143.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