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理事長的話
  • 近期國內外醫學教育活動通知
  • 台灣醫學教育學會活動通告
  • 淺談全球脈絡下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評鑑與在地反思
  • 醫學生專欄
  • 醫學教育思潮
  • 教師心語

高雄醫學大學學士後醫學系
何宛怡副系主任

高雄醫學大學學士後醫學系之外籍生輔導


高雄醫學大學學士後醫學系於民國七十一年設立,每年招收五十名具有學士學位之本地學生,修業年限五年 (含實習一年)。自民國八十八年開始招收外籍生,一○四年起,修業年限改為四年,一○六年本地生增加至六十名,目前為全台唯一的學士後醫學系。本系每年招收的外籍生人數少則一人,最多至九人,至今共已招收七十九名外籍生,其中美國籍占大多數,其他尚包括加拿大、法國、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緬甸等國學生。
 

本系從九十四年起與醫學系同步施行「基礎和臨床整合課程」,因此一、二年級課程除了大體解剖學、生物化學、醫學專業素養等科目獨立授課外,其他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科目皆整合為以organ system為單元之block整合課程。三、四年級則以見習課程為主,學生實際參與臨床工作,親身體驗醫病的互動與關懷,以強化醫學生的臨床技術。四年修業期間學生需修習167學分始得畢業,因此課程非常扎實緊湊。為了避免外籍生入學後無法達到課程要求,因此對於入學資格要求也非常嚴格,尤其是中文與英文能力攸關重大,為學生在入學後課業是否能順利通過之關鍵性要素。目前欲就讀本系之外籍生需於每年三月底前提出申請,四月進行面試,五月初放榜,八月一日即正式上課。目前外籍生入學基本條件除了需具有學士或以上學歷之外,另列以下必要條件:

  1. 必須曾在大學時修讀過醫學相關課程,且學分數與成績符合以下規定:生物、化學、生物化學、有機化學、物理、數學及微積分共7門課程中必須至少完成3門課程 (6學分),且成績平均績點 (GPA) 達B級以上。
  2. 英文能力:需具備TOEFL ITP500、CBT173、IBT61、IELTS 4.5或TOEIC 600以上之英文能力。
  3. 中文能力:通過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華語文能力測驗(TOCFL) Level 5流利級或以上等級,或其他正式中文能力測驗同等級成績證明。

雖然已訂定嚴格的入學標準,但是本系外籍生在入學的第一學期時常出現學業與適應上的問題,因此在輔導方面需有充分的規劃與配套。外籍生輔導可分為以下三部分 (1) 生活及學業輔導 (2) 心理輔導 (3) 經濟援助。
 

(1)生活及學業輔導:

  1. 生活輔導:入學時須注意的是外籍生初抵學校時的居住問題。由於本校宿舍有限並優先提供給大學部一年級新生、但不包括學士後醫系新生,因此只能提供外籍生短期住宿。必須事先連絡同學何時抵達台灣、是否需要接機及短期住宿安排,若有需要則須先跟學務處接洽並安排住宿。目前學士後醫學系學生會組織中特別規劃有外籍生事務部,負責入學前與外籍生的聯繫、接機,並提供入學後必要的生活協助及求助管道。由於後醫系學生的年齡較大、生活經驗豐富,因此除入學階段需要協助外,後續生活上通常不會有特別的問題。
  2. 學業輔導:由於本系為學士後醫學系,跟一般醫學系不同,外籍生無法在低年級慢慢適應全中文上課環境並提高專業中文閱讀能力,而是一入學就必須面對高強度、非常密集的課程挑戰。一年級上學期同學覺得棘手的科目包括大體解剖學與實驗以及block整合課程。在大體解剖學方面,為了讓外籍生先有基本的解剖知識並熟悉中英文解剖名詞,已先將解剖學的上課錄影檔和中英文單字對照講義上網,放榜後即告知外籍生,讓同學可以事先預習。在Block整合課程方面,外籍生最大的難題是上課時雖然看得懂PPT上的英文術語,但是卻聽不懂老師說的中文名詞,考試時也看不懂夾雜中文專有名詞的題目。雖然已提高入學時華語文能力至Level 5流利級,但是許多對於本地生而言不算專有名詞的詞彙例如:酸鹼平衡、鈍傷等,外籍生初接觸時並不瞭解其意,必須另外詢問同儕,因此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適應。此外各block皆有自己獨特的一套醫學專業名詞,因此往往需要延長考試時間。若是學生來自於非歐美地區,英文程度不佳還會加上一重障礙,所以大部分外籍生一年級上學期成績普遍不理想,甚至被當。當學生課業上需要協助時,主要是詢問同儕或師長,此外教務處亦設有課輔助理制度,設專人配合後醫學系需求,提供個別化學習諮詢及課業輔導。若是能安然渡過一年級上學期,代表已摸索出自己的讀書方法、習慣快節奏的生活步調與高壓的課業壓力,一下以後的課業就不會有太大問題。


(2)心理輔導:一年級上學期是最關鍵的時期,因為一方面課業壓力沉重、二方面是離鄉背井心事無人分享,其他同學大多已在補習班中認識,可是外籍生只是極少數,和本地生之間容易有隔閡,所以若是面臨多科可能會無法通過的情況,學生在學業、人際關係、離鄉等多重壓力下,經常會出現失眠、焦慮等症狀,情緒上也會不穩定導致無法靜心專注,進一步又影響念書及學習狀況,嚴重的話甚至會考慮休學。因此一發現狀況,就需要主動詢問學生是否需要協助並轉介心理諮商或到精神科就診。不過若是中文表達能力不夠流利,心理諮商對外籍生反而會造成壓力,所以外籍生會互相扶持,例如跟低年級同學約談,有時高年級外籍生會陪同。本校醫學院有設置學生事務組,綜理學生有關生活學業適應、學習困難及職涯輔導等相關事務之規劃及管理,本系亦設有專責副系主任及行政老師,共同處理學生輔導事務及追蹤管理輔導介入後之成效,此外並定期舉辦外籍生聯誼,讓外籍生有跟系主任直接溝通的機會。當外籍生學業或生活上出現問題,會通知導師進行訪談並填寫導師輔導回饋單,除了表達關懷並了解問題所在,直接協助學生於學習、生活適應、情緒調控的輔導與資源轉介。
 

(3)經濟援助:外籍生通常不會有財務方面的問題,不過若有獲得外交部或教育部的台灣獎學金,受獎生之學期學業平均成績需達一定標準始得續領,此外受獎期限為四年、不得中斷,所以若是因為被當必須重修而延長修業年限即會喪失補助資格,需要特別關注。
 

外籍生輔導是非常需要人力、愛心與耐心的工作,每個外籍生因為背景與生活環境皆不同,發生問題時都要個案追蹤處理。還好本系的外籍生在發現自己無法應付時皆會主動聯絡師長求援,及早讓系方知道問題所在並設法尋找配套措施。為人師表雖已數十年,但是看到一開始適應困難的學生能夠破繭而出、順利完成學業就是最大的獎勵,並能提供職場上持續前進的動力。

2014 © 台灣醫學教育學會

發行人:台灣醫學教育學會 理事長:張上淳教授 主編:陽明大學醫學院楊令瑀主任委員 副主編:長庚大學醫學院歐良修副主任委員 執行編輯: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王森稔委員

編輯委員:輔仁大學醫學院洪焜隆委員、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吳建志委員、成功大學醫學院楊朝鈞委員、中山醫學大學醫學院洪維德委員、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陳維恭委員、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王森稔委員、馬偕醫學院李安生委員、國防醫學院黃國書委員、慈濟大學醫學院葉日弌委員、臺灣大學醫學院陳彥元委員

相關連結  各期電子報  投稿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