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跨校性多站短時招生面談之可行性

  • 首頁
  • 理事長的話
  • 近期國內外醫學教育活動通知
  • 台灣醫學教育學會活動通告
  • 研討會Hightlight
  • 主題文章
  • 醫學生專欄
  • 醫學教育思潮
  • 教師心語

高雄醫學大學名譽教授
劉克明教授

談跨校性多站短時招生面談之可行性


為了招收到優秀的學生,台灣各大學校院無不想盡辦法,甚至祭出高額獎金吸引考生。而在醫學系的招生,則採用面談等各種實際與考生面對面接觸,直接評估等方式,冀以招收到最適合行醫的學生。事實上,醫學系招生入學測驗是最具競爭性的,考生想挑選最好的大學醫學系進入就讀,而各大學醫學系也要挑選最優秀的學生入學,期以培育成為良醫,如能夠達到考生與各大學醫學系雙方都很滿意的雙羸結果是最理想的。然而由於部分學生考進醫學系就讀後,發現念醫並不如其原先期望,但又怕家人責備,不得不勉強地繼續念下去,另一方面醫學系退學率非常低,幾乎全部的醫學生都會畢業,從事醫療工作。因此很重要的未來醫療工作人員的臨床能力表現與醫療品質的良窳,幾乎是完全要依賴挑選醫學生的方法是否正確。
 
各校醫學系在招生過程中,皆能重視並選擇其醫學系產出的醫師類型的舞台。例如,如果醫學系希望培育的是在患者的醫療照護時,能夠處理前所未有的挑戰的醫師,那麼醫學系必須尋找能夠展現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以及“反彈”的適應能力的考生。 如果醫學系想要培育那些致力於與醫療服務資源不足的患者族群一起工作的醫師,那麼醫學系必須找到對偏遠地區或弱勢族群的醫療服務有著堅定承諾和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的考生。而如果醫學系希望培育的醫師是能夠跟上快速變化的科學和從事最新的實證為基礎的醫療,那麼醫學系必須招收具有明確且主動積極學習願望的考生。長久以來,全球醫學院採用多種方法與工具挑選醫學生,但近年來,多站短時招生面談 (MMI) 被認為公平,且信效度佳,具有能挑選出具醫師特質的學生之預測性,因此已廣為國內外不少大學醫學系招生時採用。
 
多站短時招生面談 (MMI) 應該反應各大學醫學系的需求或是反應更多普遍能力的國家評估?
    多站短時招生面談的目的,是要挑選出具備醫師特質的考生,應該能反應各醫學系的需求與國家對醫預科學生能力的要求。目前各大學醫學系通常安排約 10到 14個測驗站,每站面談時間約 6-10分鐘。依據各校的辦系需求的規畫藍圖,每個測驗站的面談,都明訂一個明確的主題,而且有預先已設定好的評分項目及給分基準,但往往因考題無絕對的“對”或“錯”的答案 ,而且是依考生的現場反應的表現評分,因此各站考官的評分結果,是否能真正有效地評量出考生的各種特質,符合各校的辦系或醫預科學生能力的需求?尚有待進一步的探討。2014年,Dr. Oliver等人發現多站短時招生面談的評分分為兩個因素,一個歸因於考生口頭溝通技巧 (oral communication skills),另一個因素則沒有明確的基於任何一項考生個人的能力。
                                                                                                           
多站短時招生面談要評量考生什麼能力?
    2018年Dr. Reiter與 Dr. Eva 進行多站短時招生面談相關 117篇論文的回顧,提出結果如下。
 1. 多站短時招生面談與人格測試 (Personality tests) 之相關性:
    Dr. Kulasegaram等人的研究,發現兩者根本沒有相關性。有兩篇研究則報導僅與外向性 (extraversion) 有相關性。另一篇Dr. Griffin and Dr. Wilson研究報告,多站短時招生面談與外向性和誠實有一致的相關性,以及與可親性的不一致相關性。
 2. 多站短時招生面談與學術評量 (academic measures) 之相關性:
    Dr. Henderson等人的四篇研究結果指出,考生 “獲得高平均成績(GPA)相關的學習習慣與其他特質”和 “多站短時招生面談時的一系列快節奏的互動之表現,所需要的技能” 之間沒有關聯性。但有其他四篇研究結果是有關聯性。
 3. 多站短時招生面談與人口統計變量 (demographic variables) 之相關性:
    關於多站短時招生面談與考生的性別,年齡,種族和民族,社會經濟地位和農村性的多樣性指數的研究結果,已經有多篇的論文被發表了。如同上述之平均成績 (GPA) 一樣,多站短時招生面談結果與多樣性指數的相關性有差異存在,其中一些是由Dr. Henderson等人指出的。在性別方面,多項研究發現女性考生明顯優於男性考生,然而其他人發現差異為零,或可忽略不計。對於年齡而言,Dr. Reiter等人與 Dr. Traynor等人的多項研究發現,年齡較大的考生獲得的多站短時招生面談分數,顯著高於年輕考生,而其他六篇研究結果發現零差異或可忽略不計。
    致於考生的種族和民族,四篇研究發現多站短時招生面談評分無顯著差異。然而,原住民考生的情況則不太清楚,一篇非常小規模的研究表明沒有差異,而 Dr. Reiter等人較多樣本數的研究發現原住民考生分數顯著較低。對於社會經濟地位之相關性,Dr. Jerant 等人的研究發現,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考生,在多站短時招生面談得分低於那些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考生;然而其他四篇研究發現兩類考生的分數並沒有差異。對於農村,Dr. Raghavan等人的研究發現,與其他都市考生相比,鄉村中學的畢業生在多站短時招生面談上表現不佳,然而另一篇研究發現,面談成績和考生的原居住社區中學無相關性。
 
如何反應考生更多普遍能力的國家層級評估?
    Dr. Reiter與 Dr. Eva 認為無論這些研究分析的結果如何,與其暗示多站短時招生面談研究結果
的不一致性,且有些予盾的結果,將會否定多站短時招生面談的價值,他們建議還有另一種適當實施
多站短時招生面談,再加上其他評估考生的方法可以考慮。事實上,為了反應考生更多普遍能力的
國家評估,美國醫學院學會(AAMC)已經提出 “招生評估工具箱 (Admission assessment toolbox)” 的利用,顯示出沒有任何單獨一種評估工具,能夠為了選擇考生的目的,提供所需要的全部資訊之事實。美國醫學院學會還定義了醫學院認為重要的醫學生入學的核心能力 (Core Competencies for Entering Medical Students),而透過國家層級所產生的數據,如平均成績 (GPA)、醫學院入學考試(MCAT)分數和/或情境判斷測驗的結果,可以促進對其中一些能力的評估。
 
    台灣醫學校院招生時,不少學校醫學系採取大考中心的筆試成績為門檻,再加上多站短時招生面談。然而各校醫學系都同樣的用盡心機,安排互相卡位的面談時間,以確保能掌握住最優秀考生的搶生秀,每年大學考季都在重覆的上演。另一方面,為了參加面談,考生及家長們往往南北奔波趕場於多所醫學系。面談後,如果考生同時考取多校,但因僅能進入一所學校醫學系就讀,往往導致多校醫學系發生招生不足的困境,也浪費了這些醫學校院準備面談所投入的寶貴資源。
 
 台灣醫學校院如肯放開心胸一起合作替考生設想,將多站短時招生面談比照醫學系畢業生的國家臨床技能考試方式,以全國各醫學院或選擇北中南東的醫學院規畫為面談中心,並使用國家標準化的多站短時招生面談題目,所有全國各地的考生,都會在一個合理靠近他們家的醫學院接受一次面談。申請人的面試成績將分享,通過全國醫學院結合力量,來同步實施具有相似意識形態和地理鄰近的醫學院的面談,可以減少冗餘與浪費寶貴資源。
 
結語與建議:
    台灣各大學校院無不想盡辦法,期以招收到優秀的學生,特別是在醫學系的招生,更採用面談等各種實際與考生面對面接觸直接評估的工具,冀以招收到最適合行醫的最頂尖、最優秀的學生。醫學系招生入學測驗是最具競爭性的,考生想進入最好的大學醫學系,而各大學醫學系也要挑選最優秀的學生入學,期以培育成為良醫。由於學生考進醫學系就讀後,其退學率非常低,幾乎全部的醫學生都會畢業,因此很重要的未來醫療工作人力的組成與才幹,完全要依賴挑選醫學生方法的正確。近年來,多站短時招生面談 (MMI) 被認為公平,且信效度佳,具有能挑選出具醫師特質的學生之預測性,因此已廣為國內外不少大學醫學系招生時採用。
 
    事實上多站短時招生面談不是評估工具,而是評估方法;它是一種評估格式,可以透過無數種方式去形成和實施,而不是每次都使用完全相同的藍圖和結構進行的招生面談測驗。因此,多站短時招生面談等同於多項選擇的測試。
 
    建議未來可建立中央化多站短時招生面談。將各醫學院或選擇北中南東的醫學院規畫為面談中心,並使用國家標準化的多站短時招生面談題目,幾乎所有全國各地的考生,都能安排在一個合理靠近他們家的醫學院接受一次面談。考生的面談成績將分享,藉透過結合力量來同步進行具有相似理念和地理鄰近的醫學院的面談,應可以減少資源浪費與招生不足額的困擾。而且每個醫學院可以採用它們認為適合維持的分數、它們的機構和價值觀的獨特性,挑選出最符合辦系理念的優秀醫學生,以滿足其特定需求的能力。
 
同時,各醫學院也可以參考 Dr. Darrell G. Kirch ( AAMC Pre-President and CEO) 推行的整體審查 (Holistic review) 招生工具,其設計的目的在幫助各校招生委員會,更好地掌握和評估考生的經歷、個人特質以及成為醫生的個人途徑。 Dr. Kirch相信這一項努力至關重要,特別是考慮到患者人數正在增加、人口老齡化和疾病日益多樣化的時代。Dr. Kirch的卓見值得各醫學院省思與借鏡。
 
參考文獻:
  1.  劉克明. 入學招生面談談什麼?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37 - 338期,2018年8月。
  2. Eva K.W., Rosenfeld J., Reiter H.I., Norman G.R. An admissions OSCE: The multiple mini- interview. Med Educ. 2004;38:314–326.
  3. Oliver T., Hecker K., Hausdorf P.A., Conlon P. Validating MMI scores: Are we measuring multiple attributes? Adv Health Sci Educ Theory Pract. 2014;19:379–392.
  4. Reiter H., Eva K. Vive la Différence: The Freedom and Inherent Responsibilities When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Multiple Mini-Interviews. Acad Med. 2018; 93, 969-971. First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31, 2017. doi: 10.1097/ACM.0000000000002042..
  5. Kulasegaram K., Reiter H.I., Wiesner W., Hackett R.D., Norman G.R. Non-association between Neo-5 personality tests and multiple mini-interview. Adv Health Sci Educ Theory Pract. 2010;15:415–423.
  6. Griffin B., Wilson I. Associations between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factors and multiple mini-interviews. Adv Health Sci Educ Theory Pract. 2012;17:377–388.
  7. Henderson M.C., Kelly C.J., Griffin E., et al. Medical school applicant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performance in multiple mini-interviews versus traditional interviews: A multi-institutional study. Acad Med. 2018;93:1029–1034.
  8. Reiter H,I., Lockyer J., Ziola B., Courneya C.A., Eva K. Canadian Multiple Mini-Interview Research Alliance (CaMMIRA). Should efforts in favor of medical student diversity be focused during admissions or farther upstream? Acad Med. 2012;87:443–448.
  9. Traynor M., Galanouli D., Roberts M., Leonard L., Gale T. Identifying applicants suitable to a career in nursing:  A value-based approach to undergraduate selection. J Adv Nurs. 2017;73:1443–1454.
  10. Jerant A., Fancher T., Fenton J.J., et al. How medical school applicant race, ethnicity,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relate to multiple mini-interview-based admissions outcomes: Findings from one medical school.  Acad Med. 2015;90:1667–1674.
  11. Raghavan M., Martin B.D., Burnett M., et al. Multiple mini-interview scores of medical school applicants with and without rural attributes. Rural Remote Health. 2013;13:2362.
  12. Kirch D.G. A Word from the President: A New Day in Admissions. AAMC Sept. 2010. https://www.aamc.org/about/leadership/kirch-word-from president/152768/a_word_from_the_president.html.

2014 © 台灣醫學教育學會

發行人:台灣醫學教育學會 理事長:張上淳教授 主編:陽明大學醫學院楊令瑀主任委員 副主編:長庚大學醫學院歐良修副主任委員 執行編輯:國防醫學院黃國書委員

編輯委員:輔仁大學醫學院洪焜隆委員、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吳建志委員、成功大學醫學院楊朝鈞委員、中山醫學大學醫學院洪維德委員、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陳維恭委員、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王森稔委員、馬偕醫學院李安生委員、國防醫學院黃國書委員、慈濟大學醫學院葉日弌委員、臺灣大學醫學院陳彥元委員

相關連結  各期電子報  投稿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