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師資培訓中心主任
教學專責主治醫師
謝明儒
長庚醫療臨床教育導入西式師資培訓課程之經驗
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World Feder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 WFME)曾提出醫學教育必須的連續統一(continuous unity in medical education)的觀念,嘗試以醫學院校教育為起點,以畢業後的醫學教育為重點,並透過持續的專業發展,把教育訓練與維持終身的專業能力加以統合。
醫學教育及醫師的養成雖然有其獨特性,但是醫學教育終究逃脫不了教育的本質,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也是如此。如何讓受訓醫師及臨床教師在每個月的各科輪訓課程中,皆能獲得有效學習則是個挑戰。這個挑戰不只針對學生,對臨床老師,課程設計者都是個重大的課題。長庚醫學教育於是以如何規劃設計一個有效永續的畢業後一般醫學的師資培訓課程,著重在課程設計與發展,課程師資定位與培訓及課程評量,希望能以此規劃”促進臨床教師的有效教學及學習者的有效學習,以增進臨床醫療的品質。
源起與預備工作(2011/09~2012/02)
台灣自2003年的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臨床計畫及2007年起的醫事人員教學費用補助計畫 (2015年更名為臨床醫事人員培訓計畫),長庚紀念醫院為多種醫事職類及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師資培訓合格醫院,其中除了醫師類以8小時工作坊及40小時實務訓練課程完成畢業後一般醫學師資培訓練合格臨床師資外,也長期致力於各醫事職類之臨床師資培訓工作。
而長庚紀念醫院師資培訓中心鑑於分析及了解現有國內外臨床師資的能力與培訓課程優缺點,於民國2013年春天參訪澳洲Flinder大學醫學院,阿德雷的大學醫學院,西澳大學醫學院等,並以分組參訪西澳大學師資課程設計中心及第二組人員參加當地的兩天師資實際課程(Teaching On The Run: TOTR)。
人員回國後決定引進並以此互動式教學工作坊為藍本,改寫成適合本土的師資培訓課程,以充實本院臨床師資的教學能力,提昇教學與醫療品質。
初期工作(2013/02~2013/06)
<<目標與規劃>>
本階段師資培訓工作坊之計劃及目標希望能夠建立
1.適合本土的師資培訓課程
2.建立師資培育及認證制度
發展適合本土的師資培訓課程,全面中文化課程與教材
自2013年02月起與課程負責人西澳大學Fiona教授等合作,再經過院內臨床教師的意見收集,醫學教育與師資培育專家的討論後,將原始一天半12小時,的六大課程工作坊(Teaching On The Run, TOTR: 1.Planning Learning 2. Clinical Teaching 3.Assessment 4.Skill Teaching 5.Supporting Learners 6.Effective Group Teaching)。設計成更適合本院的單日九小時含五大課程的師資工作坊(名稱訂為:以學生為中心互動式教學工作坊),課程內容為1.規劃學習 2.臨床教學3.評估4.支持及幫助學習者5.有效的團體教學,於是接下來則請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內科,外科,兒科及急診科四位教學專責醫師負責課程全面改寫與中文化之工作。
其中九小時面對面工作坊課程教材中文化包含規劃學習、臨床教學、評估、支持及幫助學習者與有效的團體教學之五大課程,並包含授課所需的的多類互動式教材,如教學影片,角色扮演教案,評估演練教案,學員輔導教案等。
<<課程之設計與觀念>>
此”以學員為中心互動式教學工作坊”師資培訓的專案中,課程之設計包含三大部分
1.課前網路學習及前後測
2.九小時面對面互動式工作坊
3.課程後回饋(作業)及受訓認證
4.階段性課程師資(Facilitator)訓練及考核
有鑑於此師資課程建立後,將推廣至長庚體系各大院區的師資培訓課程,我們也參考澳洲講師師資訓練課程(Facilitator training program)的精神跟步驟,於初期即建立屬於台灣的課程講師培訓課程制度。
課程講師培訓課程制度將以三大步驟為精神,顧及臨床教師課程教學品質為主,其中並符合本國醫療環境,並注重循序漸進的培訓課程,做各層次的品質監控設計。
三個步驟如下
1.全程參加臨床教師工作坊,成為完訓臨床教師,(期間表現積極良好,可入選培訓課程講師facilitator candidate)。
2.入選培訓課程講師參加第二次”以學員為中心互動式教學工作坊 TOTR ”擔任觀摩教師與助教,工作坊中需參與分組討論及擔任小組老師。
另於此工作坊前需參加兩小時的工作坊前課程規劃討論會。
課程後經Facilitator Training center認可後,取得初級課程講師(Facilitator)認證
3.初級課程講師接著將籌劃一次臨床教師TOTR工作坊,課程前需與資深課程講師討論課程設計,第一次工作坊需有資深課程講師全程作回饋,籌畫者(且授課者)於課程後經Facilitator Training center認可後,取得正式課程講師合格認證
此課程的設計乃吸取國外工作坊的優點,設計上除了九小時面對面互動式工作坊外,尚包括課前學習,課前學習以網路學習(E-learning)為主,課前網路學習及前後測共包含五個部分,相對於應於五大課程,每項課前學習大概需花30分鐘的時間完成,而且課前網路學習內容將視為所有學員的先備知識,不再於面對面工作坊中花費時間教授,所以在此課程設計的觀念,沒有完成課前網路學習的學員是無法順利融入課程及有效學習,他們將被視為不合格的受訓者。此嚴格的課前學習課程設計,也將近年醫學教育上的趨勢;課程翻轉與自主學習的概念與做法,實際給予受訓臨床教師親身感受與實踐。
整日九小時面對面的五個工作坊課程皆以互動式的教學進行,為了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工作坊將以醫學教育研究的成果與國外小組教學的經驗為設計依據,此部分面對面的工作坊課程設計以小組教學為主,每次安排受訓學員以二十人為上限,又課程多以互動及分組教學為主,每次的工作坊皆安排兩位課程講師(Facilitators)及四位助教,以方便面對面的工作坊的課程進行及多次的分組討論活動。每堂課後皆會請受訓學員(臨床教師)進行課後反思及回饋,全日的工作坊結束後,每位受訓學員也一定要交回課後回饋表單才算完成受訓,並取得完訓資格。
長庚體系此階段師資工作坊的初期實施與導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2013/02/01~02本院兩位學員實際參與澳洲當地完整的工作坊(六個課程的TOTR),含澳洲師資中心之網路課前學習,一天半的面對面工作坊(Lismore, New South Wales, AU)與課後回饋,並取得澳洲TOTR完訓證照。
第二階段為2013/06/29,2013/07/01邀請西澳大學TOTR講師也是設計者的Fiona Lake教授及Ryan Gerard 老師來台灣,進行兩場完整的英文版工作坊,兩場各二十位的醫師類臨床教師接受了含澳洲師資中心之網路課前學習,台灣一天的面對面工作坊(五個課程的TOTR)與課後回饋,並取得澳洲TOTR完訓證照。
第三階段為2013/07/13本院自行舉辦第一場的中文化師資工作坊,受訓對象為全體系各院區之醫事職類教補計畫臨床教師20名,而課程講師則由本院培訓出來的第一批TOTR兩位講師擔任,此20位學員除了實際參與完整的中文及本土化教材之工作坊,也包含本院改寫的中文化之課前網路學習課程,再經課後回饋,取得長庚師資培訓中心的完訓資格。
自2013/02/01至2013/07/13此專案計畫經過五個多月的努力,以此初期三階段的規劃與課程的導入,讓國外優良的師資培訓工作坊課程能初步順利的導入本醫療體系及課程本土化。其中重點在於建立永續的課程發展與持續精進工作坊之教材。
自102年7月起至106年8月止,共兩名臨床教師參與澳洲的原始師資工作坊課程,並由澳洲教師至台灣舉辦兩場英文版之工作坊外,接著由林口長庚改寫中文版教材並主辦19場工作坊,共訓練醫師類臨床教師共361名,工作坊助教74名,工作坊講師28名,工作坊設計輔導師9位。
發展本土化工作坊課前數位教材五份,上課教材五份,教學影片五段,模擬輔導級評量教案六份等。
為畢業後一般醫學臨床教師(Tutors of PGY)師資培育,共培育324名臨床教師,其中內科114名,外科95名,婦產科22名,小兒科33名,急診科40名,其他專科20名。受訓教師撰寫PGY核心課程教學計畫共完成278份。我們並於民國103年底曾進行課後三個月課程完訓教師調查發現,受訓教師對於課前線上學習有幫助站90.17%,參與課程並發揮佔86.7%,工作坊後之應用方面,部分工作坊的課程內容能於課後應用三次以上約占75.14%~79.19%,”為學員規畫學習”及”進行有效之團體教學”這兩堂課則應用則稍低,各為60.1%及59.53%。
經過這幾年來引進此課程的經驗,我們發現新式的互動式教學工作坊師資培訓課程可以幫助一般醫學訓練臨床教師之教學能力。而導入國外的互動室工作坊時,本土化改變及設計並考慮永續的課程進化與師資發展計畫是重要的,本計畫進行多次的課程本土化及四階段工作坊師資培訓與認證是有效可行的方式。另外以受訓教師及其單位之需求及弱勢來設計客製化的課程式更有效的方式,本計畫則是以一般醫學訓練之核心課程教授之盲點來設計一系列的師資課程並安排受訓教師之核心課程教學計畫設計,達到一般醫學訓練學員、受訓教師、師資培育行政部門三贏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