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醫學教育的新趨勢

  • 首頁
  • 理事長的話
  • 近期國內外醫學教育活動通知
  • 台灣醫學教育學會活動通告
  • 明日的醫師教師
  • 醫學教育思潮
  • 醫學生專欄
  • 教師心語

臺北榮民總醫院麻醉部
陽明大學醫學系
陳品堂醫師

模擬醫學教育的新趨勢
New Trends of Medical Simulation


1990年代美國麻醉醫師David Gaba開始利用Medical Simulation (模擬醫學教育) 進行麻醉的危機處理訓練,迄今模擬醫學教育已有二十五年以上的歷史,臺灣的模擬醫學教育於臺北榮民總醫院濫觴,發展迄今業已逾十幾年,目前模擬醫學已廣泛運用各類教學與評估,教學課程規劃、訓練課程及內容十分豐富、相關器材亦琳瑯滿目,以此文介紹目前模擬教育的新趨勢。

 
  1. 有別於傳統的教師導向教學法 (Teacher centered),目前已進展為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法 (Student centered),所以模擬醫學在教學運用上以 Integrated Curriculum(整合式教學)為主體。
  2. 目前以複合式課程為主流,乃是利用結合講課、實作工作坊、模擬等教學模式方式進行整合訓練,因為一種教學模式無法應付所有的主題與目標,一個訓練也必須融合多種教學模式。即利用結合 Lecture、Technical Workshop、Medical Simulation 等模式進行教學,以期傳授知識、技術、態度及臨床實踐。
  3. 著重技能導向教育 (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 CBE) 及結果導向教育 (Outcome Based Education, OBE)。
  4. 狹義的模擬醫學教育為利用高階模擬人進行教案模擬,廣義的模擬則包含各式各樣利用模擬概念進行的訓練,如技術訓練模具 (Task Trainer)、標準化病人等。
  5. 以往模擬醫學教育於訓練中心執行,現在漸漸擴展於病房單位完成訓練(In-situ Simulation)。
  6. 擬真醫學已被廣泛應用於各式教學,以下就醫學擬真之教學運用做一整理式闡述:

    A. ACRM (Anesthesia Crisis Resources Management) 麻醉危機資源管理課程及圍術期危機處理:模擬"罕見"、"急"、且"嚴重"(Rare, Emergent, Lethal) 的臨床麻醉情境,讓學員於相似臨床的環境,使用臨床上可得的資源,如藥物、器材等進行處理,透過課後正向回饋以學習正確的處理方式,目前已是麻醉標準訓練模式。

    B. 急救教學:在傳統的 CPR 及ACLS 教學中其實已經應用不少擬真的概念,利用劇情假設來導引學生處理病患、練習流程。而擬真醫學在急救教學的運用在於可以完全模擬病患狀況、環境等,並以實際時間反映所做之處置。目前於急診、麻醉、病房、加護中心等都有大量相似的課程,也可進行非醫療人員緊急求救的複合式訓練。

    C. CRM (Crisis Resources Management) 及 HTRM (Healthcare Team Resources Management) 危機資源管理課程及醫療團隊資源管理:國際間 IPE (Interprofessional Education,跨領域團隊合作訓練) 蔚為流行,發展以模擬醫學為基礎的訓練模式可強化溝通及團隊合作、完成整體資源管理及危機處理。

    D. OSCE 與醫學生溝通訓練:利用標準化病人(演員)模擬臨床情境,評核及溝通訓練,利用技術訓練模具配合標準化病人的即時回饋,更可訓練學生技術層面之外的醫學人文素養。

    E. 整合式侵襲性技術訓練:利用複合式模式進行侵襲性技術訓練,如住院醫師 (PGY1) 及護理人員呼吸道處理教學、中央靜脈導管置放教學、呼吸器使用教學等。

    F. 專科醫師考試:擬真情境模擬評核已利用於專科醫師考試,臺灣麻醉醫學會已於 2011 年開始進行全國台灣麻醉醫學會專科醫師考試擬真情境模擬評核。

    G. 擬真危機處理競賽:利用高擬真方式舉辦各類危機處理競賽,藉由競賽方式了解各醫院團之優缺點,以加強危機資源管理概念。

    H. 醫學院校及護理學院模擬教學:練習基本醫學及護理技巧、照護病患技能,更可訓練跨團隊合作各項技巧及增強溝通技巧危機處理技能。

    I. 藥理、呼吸學系等專科模擬教學:利用高擬真方式進行專業科目學生的引導及技能訓練。

    J. 客製化特殊技術整合式訓練:設定特殊目標,設計劇情以達成訓練計劃,如全靜脈麻醉標把輸液、肝臟移植圍術期擬真訓練、圍術期輸液治療擬真訓練、敗血症處理流程、特殊手術訓練及手術護理等。

 

模擬醫學教育是一種嶄新的整體式訓練,舉凡基礎醫學、護理技術、臨床醫學判斷與技術、急重症照護、跨領域溝通訓練課程等,都可以在良好的課程規劃下,依照擬真教學的步驟(設定學員、訂定教學目標、劇情撰寫、劇情操作、記錄與評分、操作後討論等)進行訓練與評估。

2014 © 台灣醫學教育學會

發行人:台灣醫學教育學會 理事長:張上淳教授 主編:陽明大學醫學院楊令瑀主任委員 副主編:長庚大學醫學院歐良修副主任委員 執行編輯:國防醫學院黃國書委員

編輯委員:輔仁大學醫學院洪焜隆委員、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吳建志委員、成功大學醫學院楊朝鈞委員、中山醫學大學醫學院洪維德委員、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陳維恭委員、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王森稔委員、馬偕醫學院李安生委員、國防醫學院黃國書委員、慈濟大學醫學院葉日弌委員、臺灣大學醫學院陳彥元委員

相關連結  各期電子報  投稿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