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榮民總醫院皮膚部 住院醫師
江奕寬
住院醫師在臨床現場作為教學者
醫學教育是一個多層次且充滿挑戰的過程,其中,住院醫師在臨床現場的教學角色尤為重要。他們不僅是醫學生和實習醫師的直接導師,更是將醫學理論轉化為臨床實踐的關鍵環節。他們可說同時身兼教師和學生的角色,筆者作為住院醫師,在臨床實務上觀察到許多住院醫師作為教學者的挑戰,也對住院醫師如何提升自身的教學效能,提出一些淺見。
住院醫師每日面臨諸多工作,包括病患的診療與管理、執行醫療行為、參與醫學研究及執行教學職責。在多重壓力下,必須學會有效分配時間與精力,確保各方面的表現都能達標。然而,住院醫師與實習醫師的密切互動,以及實習醫師作為學生的性質,讓住院醫師也同時身兼了臨床教師的角色。這對一位本身也還在習醫過程的醫師而言,無疑是巨大挑戰。筆者在不分科住院醫師時期,就經常碰到在臨床工作上焦頭爛額,無暇指導或監督實習醫師,抑或是自身臨床經驗也還不足以帶領實習醫師的經驗。
臨床現場的教學充滿即時性與實用性。住院醫師需要善於辨識教學的「可教導時機」(teachable moments),例如在病房查房或病例討論時,利用真實案例即時解釋病理、生理或診斷技巧,或是在執行具有學習價值的操作性技術時,教導後輩需要注意的事項,甚至是在監督下帶實習醫師執行。住院醫師本身需要有足夠的臨床知識與警覺,才能夠知道現在這個時機是否可以教學,也必須了解帶領學生執行醫療行為可能伴隨的風險。例如,當病人生命徵象不穩定、分秒必爭時,就不是帶領學生執行插管或中央靜脈導管的好時機。
臨床教學中的人際互動是成功的關鍵。住院醫師不僅需要傳授知識,還要營造支持性的學習環境,減輕學員因經驗不足而產生的焦慮感。他們可以通過展現同理心及指導技巧,培養學員的信心與動機,進而塑造整體醫療團隊的學習文化。筆者有幸在臨床學習路上,遇到不少樂於指導後進的醫師—有些師長除了教學外,也非常擅於透過鼓勵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營造出讓人對學習充滿熱忱的教學環境。
現今許多醫學中心都推行「住院醫師作為教師」(resident-as-teacher)計畫,提供專業的教學培訓課程。例如,某些課程通過角色扮演及模擬案例,幫助住院醫師掌握基於實證的教學策略、適應學員需求的方法及即時反饋技巧。而本院的教學評估系統(teaching assessment system)中,住院醫師也必須對學生的問診技巧與操作性技能提供實質回饋。
在數位科技的輔助下,住院醫師可以利用應用程式或電子平台,分享最新醫學文獻、指導學員閱讀醫學影像,甚至設計虛擬病例討論。除了傳統的簡報教學外,現在亦有許多新推出的數位教學工具,例如線上互動式問答、三維解剖模型與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這些工具的應用不僅提高了教學效率,也改善了學員的學習體驗。
回饋是教學過程中的核心環節。住院醫師應在教學結束後,通過清晰而具體的建議幫助學員改進。同時,他們自身也應該反思教學效果,藉此調整未來的教學方式。例如,本部的晨會便經常會要求學生針對特定個案進行病例報告與醫學人文討論,主持的主治醫師也會在其後針對學生的疑問進行討論。
住院醫師在臨床現場的教學角色不僅限於學員的成長,他們的教學行為對整個醫學教育體系也有深遠的影響。當住院醫師展現專業素養與教學熱情時,不僅能激勵學員,還能促進教學文化的進步,以及醫師間自我充實精進的氛圍。無奈在現今的醫療體系下,臨床醫師已被賦予過多的角色和過勞的工作,由於教學並沒有實質的金錢產值,往往在時間有限的現實情境下遭到揚棄,甚為遺憾,也忽略了教學者無形間為醫療產業帶來的產值。
此外,通過教學,住院醫師能進一步鞏固自身的知識基礎,並培養溝通、協調及領導能力,為成為主治醫師打下堅實的基礎。
住院醫師作為臨床現場的教學中堅,承擔了培養下一代醫師的重要任務。在繁忙的醫療工作中,他們不僅傳授知識,還承擔塑造學員專業態度與價值觀的責任。未來若能提供更多資源,例如進一步的教學訓練、科技輔助工具及工作環境的支持,將有助於他們更好地勝任教學角色,並促進整體醫學教育的進步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