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交通大學
陳映如
醫師出走潮-醫學生投入醫學美容現象之探討
適逢專科住院醫師的申請季節,同事間的問候語無形中多了幾句:「上岸了嗎?」「後來你去哪?」這些話語滿載著期待與關心,成了醫院走廊上最常聽見的片段。看到一個個辛苦備戰的同事終於錄取到自己理想的科別時,內心總是感到由衷的開心。
然而,這份喜悅的氛圍中也夾雜著一些不同的聲音。有些同事面對這樣的提問,卻給出了截然不同的答覆:「我要離開醫院,直接去診所了。」這樣的回答在過去或許是少數,但如今卻顯得越來越常見。深入與這些選擇提早離開體制的同事交流後,不難發現其中有其深刻的原因與現實的考量。
住院醫師的工作長期處於高壓之下,不但需要查房、手術、值班,更重要的是面對的是一條條寶貴的性命。訓練過程中投入的辛勞毋庸置疑,這也讓越來越多同事開始質疑:這樣的付出是否真的能得到相應的回報?尤其當看到過去的同學在科技業、金融業的工作型態,再與自己日夜不分的生活相比較後,一種名為「相對剝奪感」的心理現象便開始浮現。
# 什麼是相對剝奪感?
相對剝奪感是指,一個人並非因為實際的生活條件感到不滿,而是因為與他人或期望相比,感到自己處於相對劣勢的心理感受。對於我們住院醫師而言,這樣的剝奪感來自以下幾個層面:
住院醫師的薪資在整體現今社會中並非最低,但與他們的工時與壓力相比,卻顯得超級不成比例。尤其當住院醫師的同學或朋友在其他行業中(ex.工程師、金融行業)獲得更高的收入、更穩定的生活時,這種比較會進一步加劇心理的不平衡。
醫學美學診所醫師的收入普遍高於住院醫師,加上診所工作時間較為彈性,不用值班,也比較不用面對緊急情況。這樣的職場條件讓我們這些仍在醫院中苦撐的住院醫師感到剝奪感。
過去住院醫師的訓練過程中,許多住院醫師們都是抱著「努力會有回報」的心情度過一次次艱苦的考驗。但在經歷了長時間的高壓訓練與相對有限的經濟回報後,這種信念正在逐漸崩解。當看到選擇其他不同道路的人,獲得更好的回報時,內心的不平衡感更會愈發強烈。
醫學美學診所的快速發展成為住院醫師緩解剝奪感的重要選項之一。診所的高收入結構不僅滿足了他們對經濟穩定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心理上的不平衡感。在醫學美學市場中,醫師的勞動與回報高度正相關,付出的時間與技術越多,收入也隨之提升。這樣的模式讓醫師更能感受到「努力有回報」的實現感。
此外,醫學美學診所的自由度與生活質量也為住院醫師提供了額外的吸引力。相較於醫院中繁重的行政事務與不確定的作息,診所的工作環境更加規律,醫師能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或進行自我充實,這樣的平衡對長期處於高壓環境的醫師尤為珍貴。
隨著社會對外貌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醫學美學已不再是少數人的需求,而成為大眾追求生活品質的標誌性選擇。醫師在這樣的領域中,透過專業技能為人們帶來外在改變與內在自信,也逐漸獲得了社會認同與尊重。
住院醫師的相對剝奪感並非個體問題,而是整個醫療體制中資源分配與結構性問題的反映。如何提升住院醫師的成就感與收入水平,是解決人才流失的重要方向。例如,醫院可以考慮增加住院醫師的薪酬待遇,減少行政負擔,並創造更多專業發展與獎勵機會。同時,建立有效的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機制,讓住院醫師在工作中感受到更多的保障與支持。
另一方面,醫學美學診所的發展也提醒我們,醫療職場的多樣性是大勢所趨。醫學教育可以引導學生了解醫學美學的發展潛力,並在專業訓練中融入相關知識與技能培養,讓醫師能夠在多元化的醫療市場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在過去,畢業後不分科住院醫師大多會繼續後續的專科住院醫師訓練,然而近年來越來越多人選擇在完成PGY訓練後,直接投入醫學美學診所,這樣的轉變不僅是一種職業選擇,更反映了醫師在面對體制內高強度訓練與外部高收入誘因間的權衡。然而,未取得專科資格便直接進入醫學美學診所的現象,雖然看似提供了一條快速達成經濟穩定的捷徑,卻潛藏著多層次的隱憂。
首先,專科訓練不僅是醫學專業技術的進一步提升,更是醫師對醫療倫理、危機處理能力與全人醫療觀念的全面學習。醫學美學作為一門強調技術與藝術結合的領域,表面上可能對專科背景要求不高,但實際上,許多高風險或高需求的療程仍需扎實的醫學基礎與臨床經驗支撐。例如,處理因過度注射而引發的併發症,或應對緊急狀況時,專科訓練所建立的深度知識與應變能力至關重要。
其次,醫師在未完成專科訓練就轉向醫學美學診所,不僅可能削弱自身的專業競爭力,還可能對行業形象與病患安全造成影響。病患信任醫師,不僅是基於其技術能力,更是基於其專業背景與職業操守。未經完整專科訓練的醫師在市場中若因技術或經驗不足而引發醫療糾紛,可能損害醫學美學領域的整體聲譽,也對醫師個人職業生涯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
此外,這樣的選擇可能對醫療體制造成不良影響。當更多醫師選擇提早退出體制時,醫院將面臨人力資源不足的挑戰,進而影響專科醫療服務的質量與持續性。這對社會大眾而言,無疑是整體醫療環境的退步。
專科訓練仍有它不可被取代的價值,現今的醫療體制如果能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專科訓練條件,例如: 提高住院醫師的薪資待遇、減少非必要的行政負擔,以及提供更多元的發展機會,讓醫師能夠在體制內感受到努力的回報,會有更多醫師願意留在醫院完成專科訓練。
另一方面,醫學美學診所也應提高醫師的專業門檻,將專科資格作為聘用的基本條件之一,確保客戶能享受到安全且高品質的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