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學士後醫學系副教授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一般醫學內科主治醫師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教師培育暨教學資源中心主任
林育志
教師教學同儕觀察學習應用於一般醫學師資培育課程的經驗分享
社會建構觀點是近代許多學習理論發展的重要基礎,學習情境中的同儕或不同位階的群體成員皆可能是創造知識及典範學習的對象。這些學習理論適用由孩童教育到終身教育的各種學習情境,也當然適用於專業教育。社會上存有多種專業,專業的傳承及延續與專業者教育訓練息息相關,因此,個人取得專業身分的專業化歷程,其實也是一種接受教育訓練的學習過程。在許多專業體系中,教學能力並非其訓練過程的必要項目,但資深者仍扮演教學者的角色,讓新進或資淺者得以學習。資深者所具備的教學能力,除了由過去臨床受教經驗習得的教學認知外,在工作場域中的同儕間學習可能也是重要的途徑。
同儕教學觀察(Peer Observation of Teaching, POT)意指讓教學場域中的教師同儕互相觀察彼此教學的情形,並藉以提升改進各自的教學工作。大學的教師在自己專精的領域上傳道授業,培育後進。教師教學同儕學習的過程中,觀察學習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在某些高等教育相關研究的報告中指出,在高等教育教師同儕教學觀察的相關訓練計畫結果中,發現觀察者透過觀察同儕的教學方式與其角色表現,可習得許多教學知能。有些研究指出,教師會透過直接觀察同儕教學來改善自己的教學,也會藉由同儕對其觀察的結果與評論獲取教學改進的資訊。不過,教師透過直接觀察同儕教學而獲得對己教學改進的信心與效能,會比接受他人對自己教學的評論與建議來得大。
高雄醫學大學及其附屬醫療機構對於教師培育工作的推展一直不遺餘力的在進行。各種教師培育課程也都不斷的在進行。自民國107年起開始於大學教師規劃以教師同儕觀察為基礎的相關教師培育活動。高雄醫學大學教學發展與資源中心將教師教學同儕觀察學習作為教師培育的重要策略,於不同的教師培育主題(如課程設計、敘事教學、問題導向學習等等)置入觀課活動作為教師培育的強化措施。也規劃了以多種教學法為主題。由教師自主選擇參加的同儕觀課交流活動。另外,也建立觀課學習能力培訓的課程、觀課活動的學習程序,協助教師能有更好的觀課交流與學習。
在大學端獲得良好的成效之後,也繼續在大學附設之醫學中心的臨床教師培育導入教師同儕教學觀察學習的學習策略,讓臨床教師相關的教師培育活動能夠有更多元的學習取徑,兼容正式與非正式的學習策略。由於筆者長期於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一般醫學內訓練示範中心及教師沒預計教學資源中心工作,便由一般醫學師資培育活動開始建立教師教學同儕觀察學習制度。除進行相關制度、教師能力訓練與觀課學習工具的建置外,也在教學行政團隊中建立穩定運作的的同儕教學觀察師培活動支持體系。
民國97年後台灣醫學教育學會開始推展以ACGME六大核心能力及健康照護矩陣為主要內容的「一般教學教師研習營」7小時工作坊課程。後續,又於民國98年保留原先7小時研習營的課程,並在有一般醫學訓練示範中心運作的基礎下延伸發展較具教學現場實務內容的「臨床教學實務訓練—40小時」課程。這一個一般醫學師資培育之7+40小時的課程(以下簡稱一般醫學師資培育課程)在台灣醫學教育學會及各醫學中心之一般醫學內科訓練示範中心的持續推動經營下,成為目前臨床教師培訓制度中培訓時間最長、內容最豐富、也最具教學品質評鑑機制的一個全國性課程。
一般醫學師資培育的課程安排,由「一般教學教師研習營—7小時」與「臨床教學實務訓練—40小時」結合而成。前項課程強調ACGME六大核心能力的培育與探討;後項課程著重於各科臨床教學實務的評量與同儕教學與學習層面。各教學訓練醫院根據各項訓練課程,製做培訓護照與發予受培訓教師記錄。最後交由台灣醫學教育學會審查,通過後賦予一般醫學師資之資格。
一般醫學師資培育課程在發展多年後,各示範中心在師培課程的設計上也出現了一些普遍存在的問題。例如師培課程主要是由一般醫學內科訓練示範中心以內科教學模式為基礎發展出來的,許多臨床工作場域與內科系專科不同的其他專科可能無法在課程中得到可以運用於其臨床一般醫學教學的方法。另外,因為評鑑對課程及各醫院具有一般醫學師資之主治醫師人數的要求,讓參加培訓變成醫院指派的任務,許多主治醫師是被動放下臨床工作來進行長達47小時以上的培訓課程。因此培訓教師的學習動機通常較為低落。再加上全國大多數一般醫學內科訓練示範中心的主治醫師多採任務小組輪調性質,課程師資的不斷輪替常會讓課程品質下降,或是因為拼湊課程缺乏完整的課程設計。據此,如何設計一個可以適合更多元專科領域臨床教師需求,也能讓培訓教師更能有動機以主動學習的方式來進行這個時程較長的師培課程,就變成目前一般醫學師資培育的重要課題。
高醫附院一般醫學內科訓練示範中心自民國110年度到112年度開始運用POT於一般醫學師資培育課程之後,這個課程變成一個讓培訓主治醫師可以透過行政協助得到更適合自己教學場域的個別化課程,且培訓教師團體中經驗的差異化可以透過後來的交流分享來讓彼此的學習內容極大化。課程中的觀課選配機制也老師能主動學習為學習策略的師培課程設計,透過POT讓老師對自己有興趣的內容進行深度的學習,避免投注時間於學一些在自己場域用不到的教學方法。最後,透過團體分享培訓教師可以聽到許多其他培訓教師由不同專科角度在各種臨床專科教學場域觀課的經驗,得到許多替代性經驗,再對照自己過去受教、教學或是這次觀課的經驗後得到更多的替代性強化以及反思。這三個年度的一般醫學師培成效經台灣醫學教育學會的訪視皆得到良好的成果。
教師教學同儕觀察學習是一個有充分的學習與課程理論支持,同時在高雄醫學大學醫療體系的教師培育中也有相當好的運作模式與支持系統。這對於個別教師的自我導向師培學習及終身學習能力將很有幫助,也會對整體機構的教育氛圍及形塑學習型組織有所幫助。希望高雄醫學大學的POT制度經驗能對國內其他教師培育單位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