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理事長的話
  • 近期國內外醫學教育活動通知
  • 台灣醫學教育學會活動通告
  • 研討會Hightlight
  • 主題文章
  • 醫學生專欄
  • 醫學教育思潮
  • 教師心語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 M112
詹博凱

來自花鄉彰化的林阿姨


第一次見到林阿姨是在心臟內科加護病房,當時是見習課程剛開始的第二週,也是我第一次進到醫院的加護病房。那時,林阿姨身上有著各式管線和監測器,因為肺積水而採半坐臥的姿勢,手上戴著防止她將管線摘除的手套,對於醫師的問診也僅能恍惚地揮著手。心電圖與呼吸器的曲線和規律聲音,一聲一聲彷彿提醒了我狀況的嚴重與緊張,對我而言,這是第一次見到如此凝重的醫療場面。
後來,從學長的病歷得知,林阿姨是因為突然的胸悶喘不過氣,而送來我們急診室。當時左右兩隻手量測到不一樣的血壓,高度懷疑是急性主動脈剝離,緊急安排一系列處置,包含氣管內管插管並裝上呼吸器進加護病房觀察。
第二次看到林阿姨,是經過一週之後,她已經脫離呼吸器回到一般病房。
 
來自彰化的林阿姨
林阿姨眼神裡帶著濃厚的鄉土氣息,對於同樣自中部北上的我而言有種熟悉的親切感,也因此後來我決定追蹤林阿姨的狀況後,很快就跟她和她的家人建立起連結。

原來老家住在彰化的林阿姨,三個孩子都已經成家北上,老伴幾年前過世後便一個人在中部生活,即便有高血壓與糖尿病的慢性病史,也都不忍麻煩孩子,長年都在彰化秀傳醫院自行回診控制。

「我媽喔!就是女強人。」長女林大姊語帶無奈與不捨地說著。林大姊性子急,但看得出她作為長女的一份責任感。兩個弟弟的工作不方便,晚上也都會來接替大弟媳來照顧林阿姨,我與醫師查房時也總會聽見她積極而急切地詢問,並總想確認自己查到的資料以及那些陌生的醫療術語是什麼意思。

學長總形容林大姊十分戲劇化,但在我眼裡,其實只是她作為長女對母親病情的焦急與在意。有一次我們在與林阿姨和林大姊討論心導管顯影劑的洗腎風險,大姊脫口說出:「那我回去多拜一些佛,風險是不是就能降低到十趴?」堅韌強悍的大姊平時再怎麼理性,在面對自己無法掌握的風險時,也顯得格外無助。
 
心繫家鄉丈夫的花
「阿姨,今天好不好?」「精神好喔!你看我這麼好!」病情穩定後,每次去探望阿姨,他都很有精神的回答我。「阿弟仔,我跟你說喔!我昨天夢到我老公,旁邊還有還有一大堆的花。我問他多少錢,老公轉頭跟我說五千三十,我說零頭可不可以抹去,他就說一點點在意什麼……我就在想是不是太久沒給他上香了?我每個月都會幫他換花,他最喜歡花了。」老伴去世幾年了,但仍舊是林阿姨心頭上的一塊寶。每次與她聊天時,林阿姨總會不經意地說到和老伴的趣事與相處。即便人在台北的醫學中心住院,林阿姨的心仍懸在遠在彰化的家,日日惦念老伴的敬茶沒換、太久沒上香,更擔心老伴最喜歡的花束沒人幫忙換。

「妹仔,我想回家。」阿姨轉過身躺在病床上跟一旁的林大姊說。「不行,我們最近沒有空可以載你。」「我可以自己搭車回家啊,很快的。」大姊一臉為難,但仍無法答應阿姨的這個要求。回家一趟,來回就需要耗費一整天,雖然阿姨的情況穩定,但仍然擔心途中心肌梗塞的風險。
 
醫療處置的兩難
鉈201心肌缺氧檢查的結果出來後,發現在心尖處有缺血的表現,無法排除心肌梗塞的可能性,醫師建議要進行心導管的檢查。然而林阿姨的腎功能一直都不是很好,而顯影劑的副作用就是有可能導致腎臟損壞,嚴重時可能要終身洗腎;同時若是要用大量輸液去稀釋掉顯影劑的影響,又擔心會導致體內液體過多而肺積水喘不過氣,如同此次入院的狀況。

其實在林阿姨的病歷中,七八年前他也曾在別的醫院做過心導管,然而那次的經歷不小心產生了心律不整,甚至還進行急救的處置。所以這個檢查對他來說雖不陌生,卻也不是一個好的印象。
環環相扣的處境,加上腎臟衰竭的風險,讓大姊不斷追著醫師學長問著問題,最後甚至有點無助地說:「如果我回去多念點經,多去廟裡拜拜,是不是風險就可以降到10趴?」原本堅強與剛硬的大姊此時顯得出人意料的卑微與不知所措。相反地,阿姨則是很早就下定決心:「就做吧,我也想趕快處理掉這個問題。」對阿姨來說,不論做與不做都有風險,那他會希望趕緊有個結果,好讓自己能趕緊回到家鄉生活,回去祭拜她深愛的老公。

後來,與醫師討論後,決定先讓阿姨出院並回門診追蹤腎功能,若沒有惡化就可以考慮做心導管,並且嘗試分次進行,也就是每一次只看一條血管,降低顯影劑的風險,只是需要多跑幾次醫院。
 
心導管檢查與門診追蹤
幾次門診追蹤後,林阿姨與兒子女兒下定決心,就來進行心導管的檢查。檢查那天早上,我在導管室外第一次見到了阿姨的兩名兒子,他們一行人難掩緊張與惴惴不安的神情,我們兩名見習生也只能在一旁與他們多聊聊天,舒緩他們的緊張心情。

後來我也穿上鉛衣進入導管室。阿姨沒有看到我,但我看到阿姨的神情安靜莊重。因為心導管只有上局部麻醉,病人在整個檢查的過程都是清醒的,當然也能聽見醫師與放射影像的技術長對話的內容。而且此時又有一個管子從手臂穿到心臟裡面,雖然老師們的對話充滿專業術語,但對病人而言我想也一定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檢查過後,發現阿姨的冠狀動脈的狀況良好,沒有特別發現堵塞的現象,灌流的時間也都十分同步,顯示主要道路的血液是暢通的,可能在末梢還是有部分是比較狹窄而已。因此評估過後,就沒有裝上任何支架。

心導管結束後,大姊和大哥們被請來導管室內看著螢幕上的影像,聽到阿姨的血管無礙他們總算放下心中的一顆大石,阿姨也很開心,在沒有什麼併發症的狀況下,隔天他們就一起出院返家。
導管結束後,阿姨便定期幾個禮拜就回台北找主治學長追蹤拿慢箋,每一次我也都前去與阿姨聊聊天,得知他最近身體的狀況,而她也每次都很熱情的跟我分享她又去哪裡玩。「我以前就常常騎車出去玩啊!我喜歡出去玩,以前我和我老公也常騎車去溪頭!」阿姨總是幾句不離她老公,眼神裡總是充滿喜悅的光芒「還記得有一次我們才剛摘完花回家,卻又被街坊鄰居的朋友拿完了,老公就問我:要不要再去一次?」沉浸在回憶裡的阿姨,滿臉堆滿了如花燦爛的笑容。

林阿姨是我第一個開始追蹤的病人,也是一位我一直關切到縱貫組課程結束的個案。這段期間我從她入院的急性發作,之後決定接受各式檢查與導管,再到後期的門診追蹤與復健過程,我覺得自己彷彿參與了病人與她家屬的生命過程,在這一次的住院與求診經歷中,雖然我並非一線照顧的人員,但平時的問候與關心,偶爾以訊息軟體通訊回答健康的問題,我與他們建立了十分深厚的情誼,「有機會來彰化玩啊!」阿姨每次都如此熱情的邀請。

我想我永遠都會記得阿姨對我臨床生涯的影響與鼓勵,也期待有一日能拜訪阿姨在花卉之鄉的員林老家。

2014 © 台灣醫學教育學會

發行人:台灣醫學教育學會 理事長:張上淳教授 主編:陽明大學醫學院楊令瑀主任委員 副主編:長庚大學醫學院歐良修副主任委員 執行編輯:國防醫學院黃國書委員

編輯委員:輔仁大學醫學院洪焜隆委員、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吳建志委員、成功大學醫學院楊朝鈞委員、中山醫學大學醫學院洪維德委員、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陳維恭委員、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王森稔委員、馬偕醫學院李安生委員、國防醫學院黃國書委員、慈濟大學醫學院葉日弌委員、臺灣大學醫學院陳彥元委員

相關連結  各期電子報  投稿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