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理事長的話
  • 研討會Hightlight
  • 近期國內外醫學教育活動通知
  • 台灣醫學教育學會活動通告
  • 醫學人文教育在北醫:一個共同探索的里程
  • 醫學教育思潮
  • 醫學生專欄
  • 教師心語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系主任
王署君

給畢業生的話


首先恭喜各位畢業生,各位辛苦了七年,接下來要展開下一個嶄新的人生。大家要感謝辛苦的爸爸媽媽與家人,從你們出生之後就無怨無悔的付出。此外,也要請各位看看周遭和你們一起成長打拼的同學,這些年來共同度過的時光,將成為各位一生中最寶貴的回憶,也將是各位醫學生涯中最珍貴的資產和後盾。

 

我要以我個人的經驗與大家分享三件事情。

 

第一是【不要輕諾,說到做到】。
這是很重要的人格特性。與我做研究的學生,常常會聽到我說,【說好的 paper 呢?】相信沒有人喜歡說好要完成的事情,要三催四請都沒交差,不僅是長官,即使是同事或是下屬都無法忍受。臨床上工作更是如此,即使你認為是一件小事情,只要是答應病患或事家屬的事情,一定要使命必達。病人的生命健康託付在大家的手上,稍有延遲,後果不堪設想。言詞上的敷衍,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危機。因此,希望大家對於自己的承諾和責任都能慎重地考量,並謹慎地執行。

 

第二是【學習當老闆,培養領導能力,勇於承擔】。
站到前面,說出你的想法,加強別人對你的印象,並不是我們的文化,甚至被認為是搶出風頭。但是未來大家要領導醫療團隊、領導研究團隊,甚至志向遠大的話,領導都市或國家的行政團隊,因此更要提早準備學習當老闆。在美國受訓時,常有同事好奇問我,台灣一位主治醫師有多少人員support,我說沒有固定人員,因為我們多半也是員工。但是美國把每個醫師當成一個單位,平均有6個人協助,所以很快就有老闆的感覺,而在我們這裡,不當主任,好像都是跟班,當然眼界與擔當就會不同。所以大家未來除了扮演團隊的一分子,更要培養領導力,提早學習當老闆。

 

第三是【找到合適的 Role model】。
剛到美國進修時,我意外發現與我的美國老師有點match,說話快,想法快,看病也快,直接了當,不喜歡太多的DD,性格上有點強迫,有點hypomania,精神科看到我們,最想給我們 Depakine 來調和一下。與他相處一年,一起查房,一起看門診,加強也修正我的行醫模式。我想我變成這樣,多多少少與他有關。試想我如果遇到的是像凌老師,要強迫自己變成凌老師,可能嗎? 所以我強烈建議大家,在當PGY/住院醫師時,也要尋找適合自己的role model。醫學的生涯很長,找到能夠終身學習的良師益友,借重他們的人生經驗,會讓自己的成長更快更成功。

2014 © 台灣醫學教育學會

發行人:台灣醫學教育學會 理事長:張上淳教授 主編:陽明大學醫學院楊令瑀主任委員 副主編:長庚大學醫學院歐良修副主任委員 執行編輯:國防醫學院黃國書委員

編輯委員:輔仁大學醫學院洪焜隆委員、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吳建志委員、成功大學醫學院楊朝鈞委員、中山醫學大學醫學院洪維德委員、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陳維恭委員、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王森稔委員、馬偕醫學院李安生委員、國防醫學院黃國書委員、慈濟大學醫學院葉日弌委員、臺灣大學醫學院陳彥元委員

相關連結  各期電子報  投稿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