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仁大學醫學系四年級
2015輔仁大學坦尚尼亞醫療服務志工團
謝雨彤
「抬起頭來,坦然說愛」坦尚尼亞服務心得分享
由坦尚尼亞返回台灣,已是半年多前的事了,而在當地服務學習的情景與感受,仍歷歷在目,讓人確信,這將是影響自己一生的寶貴經驗。
回想一路以來的歷程──從取得家人的支持,到通過面試正式成為團員;從對非洲的想像,到實際踏上當地的衝擊;從懷疑自己與團隊能有多大影響力的猶疑,到相信著下一屆團隊的學弟妹能夠延續坦團服務計畫的堅定──點點滴滴,在服務學習、「學習」服務的過程中,自己竟也因此獲得了不少的成長,超越了預期。
2014年11月成團,經歷了將近一年的籌備期,2015年夏天,整理好募集的物資與愛心,帶著滿心的熱忱、與即將在當地衛教需要的知識、技術,我們啟程前往9800公里之外的東非國度,坦尚尼亞。
我們服務的據點,是距離當地城鎮數小時車程外的Engaruka部落,也是少數仍維持傳統文化的馬賽部落。我們乘坐的吉普車,載著滿滿的醫療與教學物資,行駛在顛簸的石子路上,前方只能看見以往的來車留下的胎痕,道路旁沒有路燈,因此車子只能趕在入夜前抵達部落。塵土隨著車子駛過的風而紛飛,彷彿正式宣告將我們帶離了入口的城鎮。
天色漸暗,在部落柵門口迎接我們的,是歷年來接應我們的當地傳教士─Saibulu先生。雖然Saibulu傳教士是馬賽人,只會說當地的馬賽語,以及坦國的Kiswahili官方語言,但每年他總是熱情地歡迎我們,用著一年一年慢慢學到的一些英文單字,關心著長途跋涉的我們。看著去年的學長姐們,與Saibulu擁抱的畫面,突然覺得眼眶濕潤,真實地感受到,在這裡有一群等待著我們的人們。此時也有預感,在部落十多天的生活,與這裡的人們朝夕相處之後,要離別時的自己將會有多麼地不捨,如同眼前學長姐們滿心歡喜見到這裡人們的激動情緒一般。
部落裡沒有電,沒有燈光,沒有訊號,沒有網路,這裡的人們維持著最傳統的生活步調,日落而息、日出而作。我們趕在日落前,在傳教士的家園後院搭起了帳篷,整理了我們這十多天居住的場所。在傳教士為我們搭起的竹籬之下,是我們的會議室兼餐廳,日落後我們憑藉著手電筒與頭燈,在黑暗中進行著籌備的會議,這也將是我們在部落的每一天,最後的必備行程,為了讓每一個明天都能有最有效率的流程,讓服務達到最大的效益。
隔天我們正式認識了部落的孩子們,大部分的他們,為了分擔家計,或是照顧弟弟妹妹,而沒有上學的機會。有的一早起來就拿起竹竿,趕著牛羊群出外喝水吃草了;有的則是挺著八、九歲嬌小的身軀,整日背著強褓中的弟弟妹妹照顧他們。儘管生活不輕鬆,他們卻總能帶著笑容,在沙地與樹叢間尋找樂趣,珍惜著最簡單的幸福。在部落中沒有出外服務的時間裡,我們透過肢體語言交流著,他們不拒絕不同膚色的我們,而是熱情牽著我們的手認識這裡,讓人重新審視幸福的定義。
我們主要的服務內容,是對部落內中學的學生,以及傳統助產士TBA (Traditional Birth Assistant)進行衛生教育,期待透過部落中的重要成員,帶給當地正確的基本醫療衛生觀念。每一年的籌備期,我們不斷地修改教材、進行試教、改善各自的教學方式,期許能達到最大的教學成效。終於到了當地,在上台前難免仍有些緊張,但一站上講台,看見台下學生們認真的眼神、目光中帶有求知的渴望,讓自己握著粉筆的手更加堅定,更有自信地將這一年準備透徹的知識傾囊而授,要在這寶貴的課堂時間內讓學生獲得最多最重要的資訊,響徹教室的聲音中是這麼期望著。
在衛教的對象中,有一名令我們印象深刻的學生,在教授性傳染病的預防,需要用保險套來保護自己的觀念時,已有一名相當於台灣國中三年級的男同學表示知道這個資訊,只是一直很苦惱,到底要如何實際宣導這個觀念,讓更多部落的人能落實這個方法呢?和他深入交談後,才發現這個孩子平時就相當關注醫療議題,而將來的志向也和我們一樣,希望能繼續升學,未來成為優秀的醫護人員,再回到部落裡來服務。當下因這位學生的遠見與抱負而感動不已,雖然在這樣偏鄉的中學,在這麼缺乏資源的環境之下,他還是有著這麼偉大的目標;即使這段求學路程將會多麼地辛苦,他的眼神中仍帶著自信的堅定與勇氣。在課堂中,我們漸漸發現了幾雙帶有希望的光亮,坦團隨隊老師說,在一個個班級上,總會有幾顆希望的種子,他們是國家的希望,在這裡的老師們與我們的努力灌溉、啟發下,在他們自身努力追求卓越後,成長茁壯,將成為國家未來的棟樑。再一次地,我們深深地體會到了自己能做的,並不如我們原先懷疑的渺小,而是用盡自己的全力,在Engaruka部落播下一顆顆希望的種子,即使在我們的服務期間結束,回到台灣之後,仍能寄望著他們的成長。「志工的出場永遠是為了退場。」為了將來有一年,部落將不再需要我們的進駐,希望這些種子們,能因我們的澆灌而萌芽。
在當地的另一項重要任務,是前往部落的公立診所,拜訪那裡唯一的一位醫師─Dr. Sanka,在當地見習、記錄:民眾就醫的常見原因、診所如何做處置、最需要的藥品及醫療耗材,做為下一屆團隊募集物資的目標、準備衛教題材的方向,才能更貼近當地人的真正需求。Sanka醫師在此服務已有三年的時間了,Engaruka部落幅員遼闊,約有新北市的大小,一萬名人口,卻只有這間診所、一名醫師、兩位護理師駐地看診,偶爾會有「行動診所」(Mobile Clinic)的醫療人員支援,但大多時候都只能仰賴這間診所,由Sanka醫師用最基本的病史詢問、理學檢查,做出正確的診斷與處置,真的無法處理時當機立斷,為病人找尋更高一階的區域醫院協助轉診。Sanka醫師不辭辛勞的服務精神,也成為了我們的最佳榜樣,而醫師也不曾自滿,為了將來診所規模的擴增,仍然不斷努力充實自己,在2016年的3月,醫師更遠渡重洋來到台灣的醫院見習,希望能將所學帶回部落,進一步提升當地的醫療品質。
結束了我們這一年的服務日程,回到了台灣,我們將任務傳承給了下一屆的團隊。一年又一年,我們也看見坦團的目標正一項項地達成,包括為了降低當地新生兒死亡率而興建的待產室,當聽見Sanka醫師帶來已有3位健康寶寶在那裡出生的好消息,都讓我們感動不已。相信將來有一天,不再需要我們進駐當地的日子將會來臨,部落的人們都能活得更平安、健康。而回到台灣的我們,也將會繼續努力專注在學業上,以Sanka醫師的服務精神為榜樣,立志成為一名好醫師,服務台灣的民眾,並將我們的故事繼續傳述下去,分享這寶貴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