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教育新思維

  • 首頁
  • 理事長的話
  • 近期國內外醫學教育活動通知
  • 台灣醫學教育學會活動通告
  • 研討會Hightlight
  •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區辦公室參訪記要
  • 醫學生專欄
  • 醫學教育思潮
  • 教師心語

馬偕醫院醫學教育部
王明淑護理師

應用諮商心理師專業於SP去角訓練


前言

 

OSCE作為醫學教育評量技巧在台灣發展經驗已超過十年,由醫學生至各醫事職類在不同階段所進行的回饋型或測驗型OSCE在各教學醫院進行日趨成熟也各自發展不同特色,其中SP角色於考題中最為重要的主角[1]。,隨著台灣醫學教育學會和標準化病人協會成熟發展和認證制度建立,各醫學院校在SP訓練及劇本架構已相當完善。[1]

 

在馬偕醫學系四年級-七年級學生、PGY及各職類醫事人員OSCE中,癌症告知溝通及轉介安寧照護、HIV病情和處置衛教、腦死進行器捐予以家屬安慰和溝通[3]、心理諮商組的自殺、憂鬱及夫妻、婆媳關係溝通障礙等OSCE情境,SP訓練需要有更多的心理建設及建立一組配合此專業題型之穩定的SP團隊。

 

馬偕醫院執行OSCE 近10年來重視壞消息溝通,在完成回饋型OSCE後, SP在試後進行檢討與分享演出心得,發現部分SP提出演完此題型角色後相較於其他PE、問診等考題,在壞消息或醫糾、自殺案例演出後,特別感到疲憊,其中更有3位SP主動提到不願意再擔任此類型角色演出,探究原因乃因考完試回家後好幾天心情特別憂鬱,甚至會聯想到熟悉的親人生病往生悲傷經驗,但上述這些SP在OSCE進行中,考官與考生都特別提及SP演出稱職真實自然給予高度評價,顯示愈是稱職的SP愈可能產生類似「入戲太深」 (over-identification)症候群。因此在與諮商心理師進行OSCE規畫時,提出SP曾有此類經驗,而加速為SP設計去角化(De-roling)的SP進階訓練,並實務運用於SP在悲傷情境OSCE演出後進行去角化。

 

進行方式

 
  1. 首先OSCE中心與諮商心理師溝通討論SP遇見的問題,以訓練師和管理者角色,我們應該要保護SP避免心理壓力及沉醉於案例中角色。去角(De-roling)技巧和操作在特定情境中顯的十分重要。
  2. 筆者先參與二次為期半天至一天心理劇工作坊,在學期中找到相關可幫助SP去角的課程概念。並與老師分享我的認知是否可以進行。
  3. 正式邀請諮商心理師OSCE教學組參與討並提出SP演出後遇到的問題和想法。
  4. 規畫適合進行的課程和師資溝通,並實際觀看此類OSCE影片SP演出過程,進行課程修正和討論及可以應用於去角的技巧。
  5. 找出受訓對象:
    A:OSCE困難情境、擔任腦死病患家屬、哀傷處理、錯誤醫療等經常性演出的SP、SPT;
    B:有計畫參與此類型角色SP群組;
    C:經常性參與演出且主動學習的SP為培訓對象。
  6. 篩選後以演出1-9年經驗之SP共30位(含12位SPT),由4位具有去角專業技巧的諮商心理師進行分組訓練,含考試情境對話演出、回顧過往經驗,拓展多元新策略、綜合反思與應用、角色扮演,回饋練習與修正進行回饋意見整理,透過課程提供彼此情緒支持,並擴充對角色的詮釋與表達方式的學習。


SP學員回饋

 

四小時WORKSHOP,SP學員於訓練後在:1、不同角色之同理心與掌握度2、卸除該角色、更能釋放情緒壓力3、知道如何面對演出後所引發自己的內在情緒有幫助4協助我理解SP角色,並具體化的把其角色任務實踐出來。4項滿意度達100%。

 

討論

 

應用諮商心理師專業提升SP對不同角色的同理心與掌握度,幫助SP學習如何卸除角色,減輕SP扮演標準化病人時所帶來的心理負擔,透過SP之間的經驗交流,提供彼此情緒支持,並擴充對角色的詮釋與表達方式。此訓練帶給SP正面積極學習的能量,同時提升所有參與學員積極配合困難溝通、癌末告知、醫糾處置、併發症情境應對、性病告知…OSCE情境演出。

 

結語

 

SP於OSCE執行是最重要的角色,在回饋問卷中除了100%學習成效,SP提到在過程中看到許多人都和我一樣,我就不覺得自己笨拙孤單軟弱,這是生命中很棒的學習和禮物,建議定期舉辦這樣的課程。在完成工作坊後,OSCE中心舉辦的PGY癌末告知;心理師自殺憂鬱及婚姻諮商等角色…,在檢討會議後我們應用10-15分鐘做去角技巧,在分享與過往演出後直接回家,這兩者間心理調適差異性?SP表示:雖然短短時間進行去角過程後,心理和身體比起過往經驗輕鬆許多,尤其在演出資歷(1-3年)SP更為珍惜去角(De-roling)的過程。在分享中及時發現自己沒有放下的問題。此問題正是影響SP過往演出經驗中無法去角的癥結。100%學員建議將去角化課程納入SP及SPT在職訓練,提升演出癌末、臨終關懷、自殺憂鬱悲傷、困難溝通情境等演出後身、心、靈照護。

 

參考資料:

  1. The Role of Standardized Patient and Trainer Training in Quality Assurance for a High-Stakes Clinical Skills Examination.2008, 24(12): 651-655.
  2. 臺灣大學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學位論文 ; 2009年 (2009 / 01 / 01) , P1 - 113
  3. 蔡甫昌編譯 (2003).臨床生命倫理學.台北:財團法人醫院評 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

 

2014 © 台灣醫學教育學會

發行人:台灣醫學教育學會 理事長:張上淳教授 主編:陽明大學醫學院楊令瑀主任委員 副主編:長庚大學醫學院歐良修副主任委員 執行編輯:國防醫學院黃國書委員

編輯委員:輔仁大學醫學院洪焜隆委員、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吳建志委員、成功大學醫學院楊朝鈞委員、中山醫學大學醫學院洪維德委員、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陳維恭委員、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王森稔委員、馬偕醫學院李安生委員、國防醫學院黃國書委員、慈濟大學醫學院葉日弌委員、臺灣大學醫學院陳彥元委員

相關連結  各期電子報  投稿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