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醫院口腔醫學部
陳畊仲醫師
醫學教育新思維
醫學教育新思維?三個沒有教職的醫師,一位還只是住院醫師,可以帶給大家什麼「醫學教育新思維」?
江湖一點訣,說破不值錢,就是資深企業內訓講師楊田林老師自創楊士比亞曰,其中一句:「教學手法改變,教室氣氛就改變」。
今年初,當我在2014TEDxTaipei年會的影片(http://tedxtaipei.com/talks/2014-ken-chung-chen/)發布後的某個平常的上班日,在醫院的走廊上,遇見了敝院教學中心副主任。她叫住了我,問我有沒有興趣講一場有關於「TED式18分鐘的演講,也可以應用於醫學教育」的全院教學課程。
當時對於演講正在興頭上的我,遇到有全院教學課程的機會,當然二話不說,馬上答應。而在籌畫的過程,我一直在思考,1.5小時的演講,如何有效傳達上述交付給我的主題?而這種利用短講來進行教學,是傳統醫學教育尚未接觸的部份,因此,我將演講名稱定調為「醫學教育新思維」!
既然自己命名為「教育新思維」,不能只有課程內容有新思維,我想讓「整個活動」都具有新的思維。
受多次參與楊斯棓醫師活動的學習,讓我學到了「教育不再只是獨角戲,可以開放舞台,共同參與」。於是便朝向多位講者共同示範的方式前進,也感謝教學中心副主任的幫忙,努力幫我說服高層,放手讓我盡情發揮。
於是,在兩位優秀年輕的戴大為與鍾玉軒醫師首肯答應幫忙後,這堂課開始有了雛形。和兩位醫師討論過後,定調為「我們都不是資深教育家,但是我們都想辦法讓自己的報告與教學可以讓學生有所體會」。
而我的目的,就是「連籌備的過程,都是不一樣的教育」;在醫院裡面指導年輕醫師報告,大家花了多少時間?我不是只邀請他們上台,就放手不管任其自生自滅。在這過程,我們開了數次籌備會議,討論課程走向與報告主題;上台前進行了兩次實地演練,互相回饋改進;也成立了社群媒體群組,隨時討論最新意見與進度。除了上台之外,也希望這兩位年輕有為的醫師可以學到將來如何去指導提拔後輩。
進入演講主題,首先,先跟大家講個故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教小朋友騎腳踏車的經驗?我家老大七歲,老二六歲,到了想學騎腳踏車的年紀;不知道大家怎麼教小朋友騎車,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先幫他握住後座穩定車身,助跑向前後往前推,再叫小朋友趕快踩踏板吧;因為小時候我是這樣學的,我也只知道這方法,所以我就照這樣子教。但是,小朋友就是一直學不會,從下午一直學到黃昏,當我們說:「好啦,天黑了,今天先休息,以後再繼續」;這時老二就坐在地上大哭:「為什麼學這麼久還學不會?爸爸媽媽你們可不可以幫幫我?」。請問各位父母,如果是您的孩子,這時您會有什麼反應?生氣的說:「這麼簡單也學不會?」,安撫?強迫他停止?這時我們選擇了承諾,承諾他們說,我們會找找看有沒有好方法,請他們相信我們。答應了小孩,就要說到做到,於是沐浴淨身,誠心請教萬能的谷哥大神,找到了一個人人稱讚的方法。就是先把踏板取下,找一緩斜坡,讓小朋友坐在車上滑行,慢慢嘗試把腳離地,訓練平衡感;腳離地滑行沒問題後,再把踏板裝上,在滑行時趁機把腳踩上踏板,就成功了。(影片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o9TClqf0Sk)
為什麼要講這故事?我們在教小孩「我們已經學會的事物」,例如故事中的腳踏車,腦中是不是時時會浮現「為什麼這麼簡單也教不會?」,而忘記了我們當初學習那些事物時,可能也是花了很多時間與功夫才學會,但是當我們會了,卻忘記當初學習的痛苦,而抱怨小孩為何一直教不會。再來,我當初學腳踏車時,就是用我一開始教的方法,其實並不是一個好方法,但是因為我們只會這一種方法,所以還是因循舊習,用其實不好的方法來教,而沒有去思考或找尋是否有更好的方法。最後,當小孩還有學習的熱情,迫切的需要你的幫助時,你會不會拉他一把,陪在他旁邊,一起努力把這件事情完成?如果把騎車換成知識,小孩換作學生,父母換成老師;我們在醫學教育上,是不是也常犯了這些錯誤?當我會開刀了,就忘了當初學開刀的困難;我們是不是常常沿用不好的舊方法來教學;最重要的事,當我們的學生需要你的幫助,我們有沒有拉他一把?
現在,對於醫學教育,已經有很多改革的聲音,像PBL、OSCE、還有現在非常熱門的翻轉教學,都是希望可以引起一些改變,而除了這些方法,還有沒有什麼其他的新思維?讓我們臨床教育者可以有更多的選擇,找一個最適合自己的方法來教學。
第一個方法,由成大醫院骨科部總醫師鍾玉軒分享。他從小就口才極佳,參與面試無往不利,但是實際進入臨床,上台報告時,卻發現台下睡成一片,對他產生很大的衝擊。他的解決方法就是改進自己的簡報,參加專業的簡報訓練班,練成了把複雜的專業資訊以簡潔的圖表呈現的投影片製作功力。一開始有人質疑,這樣改變有用嘛?他以他親身經驗證明了絕對有用!改變過後第一次上場,是在骨科的地方月會,報告完之後,不只沒有人睡覺,成大骨科部的林啟楨教授,還特請大家給他鼓掌鼓勵;可以從一位律己甚嚴,要求甚高的林教授口中得到讚美,對鍾醫師是莫大的肯定,堅定了他是走在正確的路上。而在另一次科內的晨會,也得到另一位資深教授,周一鳴教授的好評:「這是我這一輩子,最了解這一塊骨頭的時候」。證明了只要用心製作簡報,可以把複雜的知識,用簡單明瞭的方法傳達,達到教學的效果。
另一位骨科部主治醫師戴大為,則分享了只要運用一些教學手法,可以活絡沈悶的教室氣氛。不只說明,還以實際的範例示範了「舉手法」、「問答法」,以及引起學生興趣的小獎品。你說小小的獎品會有用嘛?去看看資訊展展場吧,送一堆沒用的贈品也是一堆人搶著要啊!另外,也可以用分組討論刺激學生自主思考,活化教室氣氛;戴醫師實際使用在院內護理師繼續教育,得到了學員極高的評價。而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自行操作或使用實際的道具示範;而戴醫師更親自將鋸石膏的機器帶到會場,以自己肉身示範其實鋸片對皮膚一點傷害都沒有,所以拆除石膏是非常安全的,如果沒有實際以機器示範,在怎麼說明非專業的人還是很難理解,以實際的示範說明了道具使用的重要性。
而也證實開頭提到,資深企業內訓講師楊田林老師自創楊士比亞曰:「演講法不是唯一教學法」,「教學手法改變,教室氣氛就改變」。
到這時,大家有沒有發現,資訊圖像化,問答獎品,道具示範,不是和教小學生差不多嘛?是的,在面對「未知」,不管你年齡、學歷,只要你「不會」,你的程度和小學生差不了多少。葉丙成教授在台大開設一門簡報課程,學期末最後一堂課就是到小學簡報「專業」的題目,讓小學生來打分數。為什麼丙成教授要這樣做?因為只要你可以把「專業」的內容讓小學生也可以理解,那還有什麼對象你沒有辦法讓他理解呢?
所以,與其說是介紹給大家「新思維」,不如說只是想帶給大家一些「不一樣」,利用一些簡單的投影片製作技巧與教學手法,就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把專業的資訊教導給學生。重要的是,想辦法創造一些新的方法,拉學生一把,幫助他們學習「未知」!
恩師楊田林老師告訴我們的故事,是土城承天禪寺的廣欽老和尚最常講的名言,老和尚常說「一天無事,可以老老實實念佛,那是最幸福的事了」,身為出家人,能做到老實念佛,那是守本份。老師的本份是什麼?就是準備課程,把學生教會。所以一位老師能做到「老實備課、老實教學」,那也是守本份,但這本份卻常被人遺忘。老實備課老實教學,所謂老實不只是用功備課,還要用對方法,精益求精,因為專門做這一件事,怎可不專心做好!
所以,讓我們來嘗試改變;只要改變開始發生,改變就會不斷發生。教育與醫療,是國之根本,我們何其有幸,兩者皆參與其中,責任也何其重大;但是只要我們老實用心,每個人有一點點的改變,就會累積成奇蹟!
附圖:
辛苦的籌備過程
戴醫師以身試機,證明鋸石膏真的很安全
鍾玉軒醫師骨科南區月會報告投影片
鍾玉軒醫師晨會報告投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