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見習醫學生身上看醫師專業認知之變化

  • 首頁
  • 理事長的話
  • 近期國內外醫學教育活動通知
  • 台灣醫學教育學會活動通告
  • 研討會Highlight
  • 以里程碑為架構的醫學教育
  • 醫學生專欄
  • 醫學教育思潮
  • 教師心語

慈濟大學醫學系五年級
張霖倫

指導老師:
花蓮慈濟醫院教學部標準化病人中心 鄭偉君醫師

如何把話說對的醫病溝通課


  早在1960年代,美國的醫學院便率先以「假病人」來強化醫學院學生的臨床實務技能。當時美國神經科醫師Howard Barrows訓練藝術系的模特兒來扮演病患的神經系統臨床病徵、言詞、肢體語言及焦慮情緒。這些假病人在演出之時,便用於訓練及評估神經科實習醫師的醫學知識。在與假病人進行模擬教學之後,Barrow醫師察覺了更多面向的教學成效,包括理學檢查技巧、溝通技巧與臨床思考等。直至今日,與「假病人」互動的模擬教育,藉由臨床教師的教育巧思達成的幾種創舉,演化出「標準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 SP)這樣的另類教材。幾種創舉包含了(一)讓參與者覺察自我的不足; (二)確保演練過程的學習目標一致; (三)假病人忠實呈現教案劇本的內容; (四)臨床新手在面對真實患者前,練習溝通,把話說對。
 

  慈濟的標準化病人中心在2008年2月13日成立,十多年來中心招募了慈善體系裡的志工來擔任標準化病人。在慈善的環境裡,志工互稱對方師兄、師姐,彼此是因佛法結緣的法親。對我來說,他們就像日常生活會遇見的一般人,很多志工的年紀都跟我的父母親相近,甚至超過我的祖父母歲數。志工接受了專業的培訓以後,他們的演出栩栩如生。跟這些SP接觸之後,讓我印象很深刻的是,發現原來我還不太會跟病患講話,這個是我很弱的地方,我覺得我的表現應該要更好。
 

  回想自己在醫學系三、四年級第一次接觸SP,嘗試問診,當時感覺很挫折。因為身為醫學系的學生,某方面來說一直自以爲是天之驕子,實際上遇到病人,講話的時候卻手足無措,說話都斷斷落落的。還好,我面對的是SP,但對於演出的SP,仍感到抱歉,甚至覺得有點委屈SP,讓SP遇到如此不成熟的「不良」醫生。
 

  標準化病人對我來說是提供一個無限接近真實的情境,讓我們這些醫學生能夠學習如何跟病人互動以及問診。他們教我醫學知識的運用、透過察言觀色,從病人身上收集訊息線索,進而做出鑑別診斷。教我如何建立人際關係和醫病溝通,第一次見面就能誠懇傾聽、建立互信。他們教我真實的病患不會像教科書描述的那樣標準,病人的主訴與反應有時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在我學習當醫生時,也要學習面對臨床狀況懂得臨機應變。
 

  醫學系五年級準備要進入醫院實習,到醫院上課的第一週,醫院教學部安排了一場實習醫學生的臨床技能測驗。因此,我在暑假還沒結束,提早了2週回到花蓮慈濟醫院,複習理學檢查的技巧,做了談話的準備就上陣了。
 

  參加完這場測驗,感受最深刻的是一位師姑,她扮演糖尿病童的媽媽,帶女兒來看診。我看了桌上的檢驗值,血糖跟其他狀況很嚴重,在確認媽媽有糖尿病後,我判斷她女兒是第一型糖尿病。
 

  我試著解釋,她突發問我:「我女兒病得這麼重,是不是都是我害的?」我突然察覺,我現在不能只注重疾病,這位母親她這麼自責,我應該要安撫跟關懷她,也讓我體會到醫病的互動有更多軟性與自我學習成長的地方。
 

  以下是我許願未來的課程,能夠再向標準化病人學習的機會,也許更嘉慧以後的學弟妹,甚至未來的醫療。

  1. 四下模組課程中,病史詢問 (history taking) 學完後,可以透過標準化病人來練習問診,而不是同學間互問。

  2. 四下實證醫學模組,有案例分析報告( case file report) ,現在同學們是從書本或電子論文找案例,寫出自己的臨床思考路徑,然後同儕間分享。老實說,有點先射箭再畫靶的感覺,病人的最終診斷我們一開始就已經知道了。期望,能有實際個案對象,讓我們練習問診,一步步做出鑑別診斷,最後找出病人的問題所在。

  3. 四上臨床技能模組,有全身理學檢查考試,希望實作的對象從同學變成SP。

  從模擬醫學教育延伸出的各種教學模式,包含SP、大體老師、虛擬擴增實境跟高擬真情境等,主要透過體驗學習與現形示教。慈濟的標準化病人,用心、用生命示範出人文智慧,引導醫學種子成長。感謝這群志工無私真誠地付出,讓醫學專業與人文教育並重,扎根茁壯。
 

參考資料:

  • Barrows, H. S. (1993). An overview of the uses of standardized patients for teaching and evaluating clinical skills. Academic Medicine, 68(6), 443-451.

  • 蔡詩力、楊志偉、葉啟娟、張上淳(2007):〈標準化病人的招募與訓練:台大醫院的經驗〉。《醫學教育》,11卷2期,174-181。
  • Adamo, G. (2003). Simulated and standardized patients in OSCEs: Achievements and challenges 1992-2003. Medical Teacher, 25(3), 262-270.
  • 標準化病人中心(2020). 擷取自https://hlm.tzuchi.com.tw/spcenter/

2014 © 台灣醫學教育學會

發行人:台灣醫學教育學會 理事長:倪衍玄教授 主編:陽明大學醫學院楊盈盈主任委員 執行編輯:成功大學醫學院楊朝鈞委員

編輯委員:中山醫學大學醫學院洪維德委員、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陳維恭委員、成功大學醫學院楊朝鈞委員、長庚大學醫學院歐良修委員、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林彥克委員、馬偕醫學院陳春妃委員、國防醫學院黃國書委員、慈濟大學醫學院朱紹盈委員、輔仁大學醫學院廖俊厚委員、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陳建宇委員、臺灣大學醫學院邱郁淳委員

相關連結  各期電子報  投稿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