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浩彰(新光醫院教育研究副院長、輔仁大學醫學院醫學系教授)

參加美國醫學教育會議心得報告

美國醫學院協會西區醫學教育會議 (AAMC/WGEA) 這次在夏威夷舉辦 (2014年3月23至25),我國科會的計劃已有初步的結果,很高興被接受海報報告。此次會議共三整天,第一天的節目全部在飯店內舉行 (包括開幕式、工作坊及海報展示),第二、三天的節目則在夏威夷大學醫學院內舉行,整整三天的節目有許多醫學教育創新的課程。

 

323

1.      首先參加研究計畫工作坊,主持人為UCSFUCLA的專家Schaik教授與Uijtdehaage教授,他們提出好的醫學教育研究計劃書要有幾個要項:(1)問題的陳述,(2)目標,(3)回顧文獻,(4)方法,(5)預期結果,(6)預算,通常在整個計劃書之前先有一封簡信說明自己的企圖及特色,則申請成功的機會較高,工作坊也提供書信的樣本,且老師也要求學生做一簡單的計劃書摘要與工作坊同仁分享。

2.      參加AAMC的評鑑自評書的說明會,AAMC對美國的所有醫學院會作評估,課程必需送LCME醫學教育評鑑聯合委員會,評鑑制度已實施多年,故在會中有許多AAMC的官方討論會可說是一場政令宣導的課程,參加看看在美國醫學院評鑑自評表的內容如何。如何使用官方已作好的軟體,被評鑑單位只要上網即可填寫自評的內容不需要再送紙本資料,達到環保無紙的目的。

3.      中午有一開幕式,Irby (UCSF) 的副院長剛好坐在我旁邊Irby教授已退休3年,對於美國醫學教育仍非常熱心,幾年前教育部曾邀請他來台灣作特別演講及工作坊,他寫過醫學教育的書 (Educating Physicians),也得過傑出醫學教育專家的特殊獎項。

4.      開幕後的特別演講邀請Dan Hunt教授來演講,演講題目為醫學教育評鑑:品質與創意的平衡,在演講中他以過去幾年在LCME當秘書長的經驗,將美國評鑑的工作整理出來,根據過去評鑑的資料,被指出待觀察的醫學院從1%增至4% (1993-19992005-2012),而被指出糾正的醫學院從13%增至28%,顯然在美國的評鑑對於醫學院的要求標準愈來愈高,他指出評鑑的目的有(1)規範成員(所有醫學院)的能力,(2)同儕教學品質的改善,(3)社會制度的改善,(4)大家有標竿學習的目標,(5)促使醫學院教學改變的動力,壞處是許多醫學院人力、物力的不足,而最不好的是大家努力於評鑑中逐漸缺乏了創意,他還特別整理LCME評鑑中在全美醫學院的十大創意的醫學教育活動,講完之後Irby拍手叫好,贏得不少掌聲。

5.      下午參加研討會:Feeling like a Fraud (騙子的感覺): The Imposter (騙子) Syndrome (IS) in Academic Medicine:特色提到Imposter症候群在許多老師中是可常見到它的蹤跡,可利用Clance IP指數來評估,這種老師的特性有:在組織中佔高職位,女性居多 (40%),常伴隨憂鬱或焦慮狀態,老師也請每一學員做一問卷,看看自己IS指數的高低是否有IS的傾向,在專業中若有此傾向,在職場工作的成就會受影響。

6.      海報時間:此次大會總共有300多人參加,除美國各大醫學院參加外,其他國家有日本、泰國及臺灣也都發表不少文章,我是臺灣唯一代表,受到JASOM的注目,很少有在申請海報報告,還會有審查委員寫出審查意見也告訴您在海報報告時需要說出的重點,海報展示期間有泰國、日本及美國的學者來詢問,在UCSF的陳教授也特別來問候,我也順便展示已做好的影片讓她看看,同時也徵詢她的意見。海報展示共有102篇,其中有幾篇是很有創意,包括我的論文在內,跟國外的學者討論研究方法應可再改進,經過這樣的討論讓我醫學教育的武功也增進不少。

 

324

1.      一早就到JABSOM參加Medical Education Administrator Certificate Program,本來以為是醫學生clerkship的訓練課程,到教室之後才知道是醫學院行政秘書的訓練課程,國外對醫學院的行政人員也都有訓練課程,課程內容首先了解自己的個性,再來就是與學生及老闆的溝通問題,老師也提出在美國醫學院行政秘書常預見的問題與學生的問題,與老闆爭執的案例都拿來實際討論,同時也有增加EQ的訓練,誤打誤撞還收穫不少。

2.      隨後參加FlipsMOOC的簡介課程,利用現在科技的發展,在教育界也起了一個大轉變,過去十個學生,現代已可用科技幾萬人的學習環境在史丹佛大學已將這些課程列入正式的醫學課程,史丹佛大學的老師也分享他們的經驗。國內各大學也在教育部的鼓勵之下紛紛成立中心在推廣翻轉教室及磨課師。在網站上可汗大學,coursera也都有許多選修課程免費讓有興趣的學生來選修,這一發展,將改變教育的模式,教師的角色也將會改變,當然醫學教育的方式也將有所變革。

3.      參加UCSF的如何增進Facilitation Skills (引導技術) 的課程,此課程由Calvin ChouCarrie Chen主講,利用工作坊的方式來引導學員,了解如何增進facilitation 的課程,上課方式採用工作坊實際上課方式,老師在旁協助,讓學員知道如何做引導的技術。工作坊主要是讓學員有機會親自來做,然後在小組中討論,老師再綜合各小組進行分享,收穫不少。

4.      下午參加UC Davis Professionalism 的評估課程收穫不少,講者Hendry Tan利用案例介紹他們發展出來的PI-5 Professionalism 的評估量表,對醫學教育的專業素養作評估。有制式的格式評估各項因素來影響專業素養,同時也利用RCA的方式分析是學生的問題,同儕的問題或是系統的問題。

5.      參加UACBI/PBL的評估online量表,利用學生上網的記錄來評估學生關鍵思考的情況。這裡特別強調學生上網的作業作質性的研究。

6.      晚會在醫學院的校園舉行,又遇到UCSFCarrie Chen,另外StanfordM3醫學生也跟我交談利用交響音樂的指揮教授的概念來促進醫學教育的進步情況。從音樂會的獨奏、協奏到交響樂,音樂家的成長與醫師專業的成長是相當類似的。利用這個模式來做醫學教育也是一種創新。

 

325

1.      時差關係,昨晚睡得不好,一早又參加seminar,第一場是UCSFUC Berkeley的合作計劃,在Wiki百科的醫學文章來修改做為學生評估的標準,在這科技發達時代,電子媒體的發展“量的計算”變成相當重要,他們有加入維基的修改文章軟體,然後對維基的醫學文章做軟體的修正,從學生修改的內容讓老師知道學生的程度,另一方面同時也讓文章的品質達到有等級的層次,這是一種很創新的作法,從學生的修改程度也讓學生反思自己了解已獲得的知識,對將投稿的文章也可升級放入全世界矚目的維基百科中,這可能是未來無法擋的趨勢。事實上維基百科對於所發出的文章也是有等級之分,如何將低層次的文章提升到高層次的文章是需要多次的修改的,且有專家隨時作評讀。

2.      LCME對於每一年級的醫學生能做到的標準有一嚴謹的準則,他們設計出Entrustable Professional Activities (EPA),對設計變得很重要,由UCSF主導醫學教育的各項核心項目標準的制訂,我也參加他們舉行的“EPA”條例修正與討論的研討會,從新手到專家,學習的層次從初學者到專家共有6個檔次,學習分6組,每一組討論一層次所訂的條文與標準,經過大家腦力激盪討論後再大家一起分享,將美國醫學生要學習的科目標準化。

3.      LCME的準則:參加另一場質性回饋意見的分析工作坊,他們實際應用案例學生的回饋報告讓大家找出質性分析的重點從中學習,也學習到他們質性分析的技巧。

4.      4場是參加mind mapping的工作坊,也實際了解mind mapping如何處理,這是利用腦力激盪將課程作系統的分析。

 

這三天的會議收穫不少,只是許多的工作坊都同步進行,無法分身去參加,應該有較多的人一起參加,大家分工合作,多參加國外舉辦的工作坊,相信收穫會更多。國內在教育部高教司的推廣下,這幾年來對於醫學教育的研討會及工作坊已經舉辦許多場次,而國內醫學院的老師到國外取經的經驗也多多少少與國內的同儕分享。在Dan Hunt教授的十大創意事件中我就實際參加過3個工作坊,收穫良多,在與國外的學者討論自己的研究成果,也了解自己研究中更要注意及釐清的地方,從別人的海報也了解不少有創意的醫學教育研究與方法。


美國醫學院評鑑十大創意:

1.      Southampton U. UK. You said we did.

2.      Consortium for Longitudinal Integrated clerkships. (UCSF, Havard U)

3.      Many school : MMI

4.      Texas T. U. SOM (El Paso): Integration of content scheme concept clinical presentation.

5.      Florida International U. COM preparing Graduate for Urban underserved practice.

6.      Northern Ontario SOM preparing Graduates for Rural underserved practice.

7.      EMT training Hofstra North Shore LIJ SOM.

8.      U Central Florida COM “Web-Based Modules with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gram”.

9.      Oakland U SOM. “preparing students for research requirement”.

10.   ASPIRE課程: 1.Student engagement

                             2. Student Assessment

                             3. Social Accountability


泰國學者來參與討論

壁報討論現場

UCSF陳教授參與討論與指導

Stanford大學師生來參與討論

陳教授的工作坊

陳教授的工作坊

晚會與陳教授共餐

與UCSF Irby教授合影

與泰國學者合影

與日本學者合影

與東南亞學者合影

與主辦者合影